第56章 册封户部侍郎!【二更!】(1 / 1)

(赵枢觉得自己要说点什么。哪怕阻止不了,也不能看着不管不是?赵枢出列:“父皇,儿臣觉得,剿灭梁山是大事,为了确保灭掉梁山贼寇,儿臣建议让李纲大人当监军,一同前往。”李纲好歹也是打过仗的,让他去照顾肯定好一点。赵枢作为穿越过来的人,懂得历史进程,能阻碍最好。但赵枢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作用。果然。那高俅一脸信誓旦旦:“陛下,微臣带领十三万大军,消灭梁山贼寇绰绰有余,肃王殿下这是不信任微臣啊。陛下放心!这次我必定消灭梁山贼寇,为朝廷抚平祸乱!”宋徽宗觉得赵枢的意见不错,但也顶不住高俅的迷之自信。以至于见高俅这么有信心,宋徽宗大喜,便不好在说什么,毕竟他是很信任高俅的。在宋徽宗看来,十三万朝廷大军,已经足以消灭任何一股造反势力。这种作法,也并非不妥。赵枢若是不知道后续,也不会有意见。知道自己再说也没意义,他也不在多言了。但在赵枢看来,高俅此次必败。高俅,赵枢还是非常了解的,但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对此人多少有点明白。高俅发家史,其实就是一个搞笑史,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一个搞体育的特长生,没有经过正规科考,就当上了朝廷的重要干部。放眼整个历史,貌似仅此一位。高俅曾经只是一个药铺打杂的,还当个混混。只是阴差阳错之下,出现在宋徽宗面前,表演了一手好蹴鞠,所以被看上了。像高俅这样的混混当上了朝廷的重臣,自然能把坏事干得风生水起。高俅上任之后,烧了三把火,而这三把火直接把梁山给烧出来了。高俅的第一把火烧在了王进身上,王进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打压,开除。第二把火是烧在了同样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身上。将其陷害,最后将林冲逼上梁山。高俅的第三把是烧在了杨志身上,杨志人太耿直,难免得罪人,最后丢官。后来他给高俅送礼,结果高俅不仅不买账,而且收的钱也不给退还,搞得杨志流落街头。最后杨志实在饿极了,不得不去把祖传的佩刀给卖掉。然后就发生了杨志杀泼皮的故事。最后只能上梁山。高俅的三把火烧起了水浒传的开头。王进的出逃引出了史进,史进又引出了鲁达,鲁达的出现为日后的玉麒麟卢俊义埋下了伏笔。林冲的出现引出了日后在梁山上让位给晁盖的故事。杨志的出现引出了生辰纲案件。而生辰纲的案件,为日后梁山初具规模奠定了基础。这些一系列的反应,正是因为高俅的三把火导致的。可以说,高俅就是梁山催发的始作俑者。如今他要带兵消灭梁山,若是成功了,算是自己造的麻烦自己解决,反而还立了功。真要灭了,也倒好,但高俅没这个本事。自己惹出来的麻烦,最后还平不了,被宋江等人杀的丢盔弃甲。因为朝廷有点干不过,宋徽宗这才诏安,而宋江等人也本不是为了江山,所以诏安成功。不然,高俅根本无法收场。既然事情已经定了。赵枢也没执意要求。但出兵辽国的事情肯定是暂缓了。不过赵枢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打仗方面。“除了经商,我还得会打仗,我打,不如让能人帮我打!所以,打仗不如找岳飞。回去就将事情办了。最好是我收服梁山,将梁山的人也搞一批自己用。”众人散朝后,赵枢也回去了。回去第一件事情,赵枢找到了王管事。“王管事,你给我去打听个人!”“王爷尽管说,小人一定给您找到!”“此人名为岳飞,字鹏举。是宋相州汤阴县人,你派人去找到他带回来,我重重有赏!”“岳飞?”王管事对这名字很陌生,而且宋相州距离这里有点远啊!他不明白王爷找这么远的人做什么,莫非是远房亲戚?当然,多的他没问,王爷让他去做,他按照吩咐行事就行了。而为了更准确的找到岳飞,赵枢道:“岳飞此人不同凡俗,目前应该只有十八岁,是个少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生神力。年少时,便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你只要去汤阴县按照这个打听,绝对没问题!”王管事一听,有些惊讶:“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这是奇人啊!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找错,王爷放心,我这就去派人找。就是将汤阴县翻个底朝天,也要将人给王爷找到,想办法带过来。”找人这种事,花点钱问题不大,王府人多,随便找几个人一路赶往就能找到。赵枢想了想,既然要找,那就多找几个。他将王管事喊回来:“王管事,除了岳飞之外,你还给找这几个人,张俊,还有韩世忠,刘光世。”赵枢将几个人的祖籍都报给王管事,让他记下。索性将他们全部找来。这几个人是中兴名将,现在都是青年时期,但这样的天才人物,要在他赵枢手中。以后可以发挥大作用。王管事用笔将这几个人全部记下。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人。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金明县人。“这其中,刘光世是军二代,其余三个先找到,最后在找刘光世,明白吗?”赵枢嘱咐道。“好的,王爷!”王管事赶紧去办。赵枢点点头。这几个人可是未来的中兴四将,是非常有名的,提前被他挖掘,举荐上去那可都是功劳啊。岳飞当初可是打的金国就如同虎入羊群,金国连战连败,根本不敢硬碰。若非后来赵构停止战事,和秦桧陷害岳飞,金国早就灭了。或者赵枢出征,带着岳飞让他出谋划策。赵枢就可以坐拥功劳,还能提拔岳飞……办完这事,还没多久。属于赵枢的册封圣旨降临了。这次宣读圣旨的依然是童贯。童贯除了是枢密院使之外,还是宦官。很多事情都是他在替官家走动。圣旨的内容是册封赵枢为户部右侍郎,管理茶,盐等事。随之一起的还有一道令牌。拿着这道金色令牌他可以随意出入皇宫。老规矩,赵枢赏了童贯点钱财。童贯笑道:“王爷真是咱们大宋的大才啊。之前是茶叶,如今王爷接手,怕是这盐也要有一番改变了。”童贯知道盐是税收大项,这要是被赵枢做起来,哪怕只要翻个两倍,那可不得了啊。大宋每年的国库收入有九千多万,盐利就占据了两千五百万。有时候高达三千万。如果翻两倍,几乎占据大半了。真若是做成了,大宋每年躺赚。“童大人是枢密院使,做的是大事,本王做的不过是一些小生意罢了,不足挂齿。”赵枢笑道:“童大人一路劳累,不如留下来喝杯茶再走?”童贯闻言,也笑了。作为王爷的身份,如此高捧,这几句话童贯还是听着很舒心的。“下官就不耽搁王爷的时间了,对了,这一个月,矿材的提供没有问题吧?”童贯比较关心他和赵枢合作的事情。这一个月,童贯打通关系提供了很多矿资源,为了给赵枢制造玻璃。“童大人放心,王府已经大量打造玻璃,镜子等物,过几天就可以销售了。到时童大人只管收钱。”“如此,那就多谢肃王了!”童贯内心有些期待,也不敢打扰过多时间,便告辞了。童贯走后,赵枢去厂房看了一下。关于玻璃的进程,他非常关心。而他过去后,一些工匠遇到问题会请教他,赵枢都会给他们解惑。在工匠们心中,赵枢就是工匠之神。不懂的地方问他准没错。这里忙完后,赵枢便出门了。榷茶司。此刻的寇朋已经升任了大提举茶马司使。当赵枢来到这里的时候,只听扑通一声,迎面寇朋急匆匆过来,当下就直接跪在赵枢的面前,给赵枢磕头。“下官寇朋,拜见王爷,多谢王爷提拔之恩,寇朋终生不忘!当为陛下,为王爷效犬马之劳!”赵枢如今是户部侍郎,寇朋就是他手底下的人,这话也没毛病。寇朋这次完全是属于意外了,当圣旨降临榷茶司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还是童贯告诉他,是朝堂上赵枢在陛下面前举荐,这才让他升了官。不然,按照寇朋这种小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更进一步了。很多事就是这样,有个人帮你说话,很难的事情,忽然就变得简单了。当然,这其中有榷茶司建功的关系,否则赵枢也找不到由头。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