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恃无恐,不能无节制地有恃无恐。尽管这份有恃无恐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布鲁克林无比庆幸,昨天公开课结束后在办公室的谈话,约翰·曼宁询问他的看法,他没有绕圈子,而是选择直指矛盾的核心。
那次简短的谈话为他争取来了眼下的微弱优势。否则单凭一个‘哈佛最出色的年轻人’的头衔,恐怕不足以让约翰·曼宁如此容忍布鲁克林。
这些想法在脑海里转了一圈儿,布鲁克林收敛思绪,等待其他人的回答。
约翰·曼宁抛出的问题就是个很好的测试,可以帮助他区分哪些是潜在的朋友,哪些是潜在的敌人,
“事发当晚,有军方的人参与。”坐在布鲁克林对面的一个戴眼镜的老头开口道。
据伯克介绍,这老头叫杰克·卡尔文,在司法行为委员会工作。
“谁?”约翰·曼宁问道。杰克挪了挪屁股,手肘撑在桌面上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来·奥尔丁顿。”
“这件事与提案有关?”约翰·曼宁皱着眉头问道。杰克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我只知道他参与其中。”杰克道
“或许该让布鲁克林给他的女朋友打电话问一下。”
“马克·米来取消了后续任务。”杰克旁边的一个年轻人开口道。这个年轻人是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助手之一,代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来参加会议。
安东尼·肯尼迪是联邦最高院九位大法官之一,不过已经于去年退休。
这位大法官在最高法院时的地位很特殊。他被认为是九位大法官中唯一的摇摆票。
曾在涉及同性恋权利、***医改、死刑等问题的裁决上站在自由派一边,而在有关宗教自由、控枪、竞选财务法等领域的裁决上支持保守派的立场。
但总体而言,安东尼·肯尼迪被认为是一位保守派,温和的保守派。除此之外,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曾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跟哈佛大学。
与他在最高院的表现一样,这位大法官也常常在斯坦福与哈佛之间来回摇摆。
不过斯坦福并不像哈佛与耶鲁这样‘好斗’,斯坦福属于高冷范儿,两者之间的冲突并不多,因此,安东尼·肯尼迪需要做和事老的时候并不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