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没来,韩军来了。所谓是韩魏联军,号称三十万人,实则只有韩军十二万,魏军八千人。甘龙见来的不是齐军,当即改变了想法。那就是让开了一个口子,把韩军放进了大梁。接管大梁之后,大梁城内的齐军便撤回齐国去了。韩侯此刻也是十分无奈。舍命逃出了新郑那个牢笼,如今又换成了大梁。无非是从一个牢笼,到了另外一个牢笼。“齐国粮草已经运抵,只是...”军需官来报,有些支支吾吾。“怎么了?直说!”韩侯有些愠怒。“齐国运抵的粮草,只够供给半月。与应允三月之粮草,相差甚远。我曾前去问过,齐国却说等到了十五天,后续的粮草会全部抵达。”韩侯听到这里,冷笑连连。这是担心我韩军撑不过十五天,怕粮草都给了秦国。“哪怕我韩军撑过了十五天,大梁在秦军重重包围之下,齐国如何将粮草运进来?”但是没有人给韩侯解答疑惑。更何况,如今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只是希望,齐军能够迅速击败楚军,然后来帮韩军。可这不过只是奢想罢了。...“还想跑?”甘龙得到消息,原本驻扎在大梁的齐军,竟然要撤回齐国。甘龙怎么可能应允,当即令车英调遣大军吃下这几万齐军。放韩军入大梁,是甘龙有意而为。而齐军想走,却是不可能。“接下来怎么办?”“还是围而不攻!”甘龙开口道。根据间者来的消息,韩军手中的粮草只有十五日。十五日后,韩军便会断粮。届时再攻城,对于我们有极大的好处。车英闻言,则是有些好奇。“这齐国难道不知?只给韩军半月粮草,那半月一过,韩军不就是秦国板上的鱼肉了么?”甘龙则是摇了摇头。“这正是齐国的高明之处。”“他们派韩军援助大梁,却只给半月粮草,就是担心韩军龟缩大梁不出。若是韩军粮草充足,龟缩大梁,秦军随时都可以抽调大军进攻齐国。”车英此刻明白了。“如此说来,齐国是在逼迫韩国同秦国决战。”没错,这就是齐国的龌龊手段。目下韩国和秦国不共戴天之仇,韩侯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根本不会投降。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韩侯自然不可能会等到粮草耗尽,再与秦军交战。必然会在这十五日内,对秦军主动进攻。与其野外速战,不如放韩军入城。秦军只需围住大梁,便可游刃有余应对。“高,真是高!”甘龙对齐国和韩国的小心思,都摸的很透。一连三日,秦军都只是围而不攻。秦军坐的住,可是韩侯坐不住了。“这秦国到底在想什么,为何围而不攻?”“怕是想要困死我们,秦军也许已经得知我们粮草不足的消息。”韩侯在心中怒骂。也许自己粮草短缺的消息,就是齐国透露出去的。意在逼迫韩军和秦军交战。“齐国小儿,如此歹毒!”“君侯,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手中无粮,心中很慌。“目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十五日内,寻找时机,出城与秦军决战。”韩侯十分无奈道。他还在幻想着秦军攻城,韩军凭借着大梁的城墙,定然能够守住。可是奈何秦军根本就没有攻打大梁的想法。...又是四日而过,消息传到了在陇西大山游学的申不害耳中。申不害叹了一口气。“君侯,你何等糊涂,怎会被齐国摆布。”申不害一眼便看出,齐国守不住大梁,却也不想将大梁拱手交给秦国。便让韩军去当炮灰,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这样一来,就算秦军占领了大梁,也将无力继续向齐国腹地推进。“齐国得了好处,我韩军怕是要面临灭顶之灾了。”申不害这么多天的游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刷新了他的三观。他终于明白,为何秦国能够傲立于列国了。因为百姓心中有国,国为先,利益为后。且秦国也十分重视百姓利益,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这简直就是一个新世界。百姓和统治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考虑。这样的国,怎会不强大?申不害已经动摇了此前的想法。若是让韩国投降于秦国,也许不是坏事。“我实在不忍心见到,十二万韩军化作飞烟。”申不害当即起身,向最近的县衙走去。...第十日,甘龙依旧围而不攻。秦军却没有懈怠,时刻准备应对韩军。就在此时,侍者传来消息。“申不害想面见太师,他称可以让韩军投降。”听到这里,甘龙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申不害这么快就开窍了。当初他也是这样想的,感化申不害,让申不害劝降韩军。但时势不等人,韩军和秦军提前交锋了。“让他进来吧!”“见过老太师!”申不害行礼。“听侍人说,你有办法劝降韩军?”“是的,请老太师应允我进入大梁,我必让韩军投降。只是希望,秦国能够善待韩人,善待韩军。”对此,甘龙当即开口道。“你尽可放心,相信你已经见过,此前为韩土现在为秦土上的百姓了,他们和老秦人待遇没有差别。而且,还有不少韩人入我秦军。”甘龙立刻派人,护送申不害入大梁。申不害走后,车英有些好奇。“老太师,那申不害可是韩国的死忠分子,且名誉列国。若是让申不害入了大梁,那韩军就如同断了腿的老虎插上了翅膀,走不了但能飞。”听到这里,甘龙笑着道。“那申不害不但不是死忠,恰恰是深明情理的。这一次,他是真心想要劝降韩军。”...大梁城内,眼看着粮食消耗空就在这几日了。可是韩侯依旧还没有动作。没了申不害的辅佐,他有些无所适从。身边又没有什么得力的臣子。就在此时,一名侍卫来报。“君侯,申不害先生回来了!”“什么?”韩侯大喜。 , )
第六十八章 申不害想通(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