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难道有人不姓朱?(2 / 2)

“孤问你个问题,春秋时期楚国乃蛮夷之地,那现在楚国大地上的蛮夷都去哪儿了?”

孔彦缙略微思索道。

“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蛮夷接受我中华文化,已经变成我中华之一部分了!”

朱允熥闻言摇摇头道。

“不见得吧?”

“孤再问,汉初的匈奴去哪儿了,唐朝的突厥去哪儿了,宋朝的辽国去哪儿了?”

朱允熥的三连问,直接把孔彦缙给整蒙了。

“殿下,您此言何意?”

朱允熥没搭理他,只是继续追问。

“唐朝之时长江流域还属于蛮荒之地,居住着不少蛮人,现在那些蛮人都去哪儿了?”

“这……”

这回不仅孔彦缙懵逼,文华殿内的其他人也蒙了,不知道皇太孙到底想说什么。

朱允熥略微停顿后,重重的拍了下桌子道。

“孤来告诉你们他们去哪儿了!”

“他们都被咱们的祖先赶到山上,赶到边境蛮荒之中了!”

“中华之版图,不是天生就这样大,都是一路上靠征战,靠杀伐从别人手里抢来的!”

“春秋时期的几十个诸侯国,只是现在的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四省之地!”

“你家祖上孔子周游的列国,实际上都没出山东省!”

“这……”

孔彦缙听到这番话,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

他们孔家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先人孔子,那不仅是他们的圣人,更是他们的祖先,是他们的图腾。

然而,皇太孙竟然如此评说孔子,让孔彦缙一时难以接受。

“殿下,您怎能……”

朱允熥朝着孔彦缙拱了拱手。

“刚刚冒犯了,孤在这里给你陪个不是。”

“不过有一点孤是肯定的,那就是朝鲜之地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们现在啥事都别讨论了,就给孤讨论如何将这块地方好好的利用起来就行!”

朱允熥这番话说完,文华殿内的武官激动的手舞足蹈,文官之流在一片沮丧。

不过沮丧归沮丧,他们还是忠诚的遵从朱允熥的想法,认真的思索治理朝鲜的可能性。

“殿下,大明要想治理朝鲜,其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是派遣流官治理,还是效仿西南土司治理?”

“如果是前者,朝廷根本就无法快速准确地知晓朝鲜局势,也无法快速的给官员传达政令。”

“可如果是后者,那西南土官跟朝鲜国王又有何区别呢,无非就是换个名头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