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说的跟真的一样!(2 / 2)

“只是这一次,魏其侯禁足到什么时候,可就有些说不准了······”

委婉道出来意,又隐晦的提了一嘴自己的立场,刘胜望向卫绾的目光,便隐约带上了些许期许。

而在刘胜的目光注视下,卫绾本还算澹定的面容,也不由尽带上了苦涩,和惆怅······

经过整个文景之治的积累,如今的汉室,其实处于一个非常美好的时间点。

——为了决战匈奴,文、景两位先皇省吃俭用,在为府库积攒下庞大财富积累的同时,又反而让百姓的生活压力减轻了大半!

同时,为了能在决战开始之后专心对外,内部问题如关东诸侯等,也都被这两位先皇解决掉了核心部分;

剩下的,就只需要刘胜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即可。

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富足——至少不至于忍饥挨饿,社会风气一片安宁、宽和;

自然而然,自秦末战火爆发开始,便始终萎靡不振的学术界,也开始逐渐活跃了起来。

作为执政学派的黄老,虽然已经日暮西山,但也终归是即将饿死,却还没饿死的骆驼;

再加上东宫,还住着一位奉黄老为‘人间唯一显学’的窦太后,黄老学在汉家学术界,尤其是在决策层面的学术地位,仍旧不可动摇。

——黄老衰亡是必然,但那是将来的必然,而不是当下。

除去黄老这个‘一超’,诸子百家中其他还留存的学说,则大致为‘多强’;

法家的强,强在先帝任用法家官吏,尤其以晁错、郅都,以及赵禹等人为代表的的杰出代表,所带来的大势。

有这股大势在,即便先帝已经故去,法家在汉家学术觉得好日子,也还能有个三五十年。

其他几个‘小’学派,如农家、家、纵横家、阴阳家的强,则强在专精。

自墨家分离而出的农家,如今虽然已经不再以‘农家’存在,但遍布关中各地,乃至天下各地的农稼官,无一不以农家祖师:神农为自己的祖师。

虽然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学术界的一方势力,但已经化身为‘农稼官’群体的农家,俨然成为了如今汉室最为实干的群体。

至于家,作为诸子百家最不入流,也最不为人所看重的一个学派,在如今的汉室,却成为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这个群体的成员,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都是功侯贵族子弟!

想来也正常。

家家,所要做的,自然就是将坊间传闻、道听途说的东西,编写成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就意味着家的‘士子’或者说成员,首先需要能写会认,具备一定的文化。

其次,既然是文学创作,自然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艺术造诣,并且需要有足够的渠道,可以得知那些不为人所知的传闻、流言,甚至是禁中密谈。

再加上艺术创作,本来就是一门烧钱的行当,即便是在后世,都有‘若无家财万贯,莫习琴棋书画’的说法,在这个古老的时代自更如此。

结合以上几点,能写会认、有文学素养、有消息渠道、有足够的财富——满足这些条件,同时又有搞‘文学创作’的闲暇,并不期望回报的,还真就只剩下那些闲着没事儿干的功侯子弟了。

不得不说:在如今汉室,家的成果还相当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