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朕,打算办一次考举(2 / 2)

但既然儒家已经从中作梗,刘胜,自也就无法视若无睹了······

“朕听说,儒家虽然是一个学派,且士子都以孔仲尼为祖师,但内部却分成了许多个派系。”

“以《诗》《书》等诸学分成几个流派,倒也还能勉强理解;”

“但朕实在是有些奇怪:怎么就连《诗》,都能分成齐诗、楚诗、燕诗、鲁诗等数个流派?”

“真要这么算下来,儒家六殿各以地域划分,岂不是分成了好几十个流派?”

“这么多流派各说各话,各自抓着孔仲尼的某一句话,以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样一个自身内部都无法统一,主要流派就要二十多种,主张的思想就有好几百个的学说,真的能引导天下人向善,乃至致君尧舜上吗?”

见卫绾久久无言,刘胜自又是接连道出几问,又自顾自摇了摇头。

而在刘胜斜对面,听闻刘胜这一番询问,卫绾本就有些涨红的面容,也随之带上了满满的憋闷。

——致君尧舜上!

自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

儒家说,以礼治世;

墨家说,天下大同;

法家说,变法强国;

农家说,稼为国本。

就像是一百个人眼中,必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心中,也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和崇尚的价值。

但有一点,是诸子百家仅有的‘最大公约数’。

——致君尧舜上。

——辅助君王,使他达成比尧舜都还要更高的成就,使世道变成比尧舜之时,都还要更让人向往的太平盛世。

而在今日,作为已知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年仅十九岁的天子刘胜,正无比严肃的询问卫绾:孔仲尼的学说,真的有能力‘致君尧舜上’吗?

卫绾知道:刘胜并不是想要自己给出答案;

刘胜,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而眼下,刘胜需要的,是卫绾给出一个态度。

需要卫绾代表身后的儒家,给出一个‘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儒家愿意努力改变’的态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