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乃制:诸侯王三年一朝长安,非天子诏不得擅出封国。”
“除非另有诏谕,否则就必须严格最受‘三年一朝’的规矩,不到时间绝不可私朝,到了时间,也绝不可不朝。”
“——当年,吴王太子为当时的储君,也就是先孝景皇帝失手误杀,太宗皇帝闻之大怒,重惩了储君;”
“之后又令人,将吴王太子的尸首送回吴地,以落叶归根。”
“但在见到王太子的失守之后,刘鼻却怨怼道:既然死在长安,那就葬在长安便是,何必抬回这荆吴荒蛮之地?”
“于是,王太子的尸首便又被送回了长安,太宗皇帝无奈之下,只得令奉常以诸侯礼厚葬王太子,并谥:吴恭太子······”
听着刘舍提起这段往事,在场众人也纷纷将目光收回,陷入一阵短暂的回忆之中。
虽说太宗孝文皇帝至今,已经隔了有几十年,便是太宗孝文皇帝驾崩,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但对于汉室权力金字塔的最顶部:长安朝堂来说,发生在太宗皇帝年间的事,也至今都还历历在目。
——在政坛、官场,十几年,绝对算不上有多‘久远’。
现如今,能跻身于朝堂,有资格参加朝议的朝臣,早在太宗孝文皇帝,乃至更早的吕太后年间,便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便说如今的太仆袁盎,早在吕太后掌政时期,就已经是上将军吕禄的家臣;
虽然吕太后驾崩之后,吕氏外戚因一场‘诸吕之乱’而被连根拔起,但在吕太后驾崩、诸吕乱起、诸侯大臣共诛诸吕的过程中,袁盎却并没有受到牵连。
甚至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还在其兄袁会的举荐下,被刚即天子位的太宗皇帝任为中郎。
至于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在位的二十七年,汉家朝堂内外的大事小事,袁盎,更是全称目睹,甚至屡屡参与其中。
袁盎是这样一个情况,其他的人,也基本差不到哪里去。
——卫尉直不疑,早在太宗皇帝之时,就已经做了宫中的郎官,并逐渐受到太宗皇帝的重视;
——郎中令周仁,也同样是在太宗皇帝年间,就因为医术高超而得宠,并被太宗皇帝派去,照顾当时的储君:太子启。
甚至就连如今,在三公九卿之列最年轻的廷尉赵禹,也早就在太宗皇帝末年,做了朝堂有司属衙的左吏,并于孝景皇帝三年,因奉公廉洁而被任为令史,在当时的太尉周亚夫身边做事。
所以,对于刘舍提起太宗皇帝年间的事,大多数人表露出的都是回忆、追忆之容,而非兴致盎然。
太子启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的往事,众人自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单是因为此事,在后来简介引发了波及大半个天下的吴楚七国之乱,也同样是因为这件事,真的很难让人轻易遗忘。
——储君太子下棋下的不高兴了,一棋盘把对座的王太子当场打死!
这样的事,无论发生在哪朝哪代,恐怕都会是震惊天下三五代人的奇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