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万众一心(2 / 2)

“明明是个耐不住性子的愣头青,偏偏又让人根本不敢轻视······”

“如此鲁莽的决定,居然让人,生不出丝毫‘敌人真蠢’的喜悦······”

带着这样的思绪,呼延屠,回到了河套草原。

毋庸置疑:未来的汉匈交界,恐怕并不会很太平。

而作为右贤王的臂膀、匈奴单于庭对汉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呼延屠,必须带着自己的部族早做准备······

·

“陛下绝和亲之念,实在是早该如此!”

“自太祖高皇帝开始,我汉家几可谓岁岁和亲、岁岁陪嫁,送给匈奴人的钱粮、布帛,都不知够多少农户终生不愁吃喝;”

“结果吃饱了、喝足了,反让那北蛮匈奴更有力气,到我汉家烧杀抢掠?”

“这是什么道理?!”

长安西郊,一处废弃的校场之外。

三两做文士模样的年轻人,正躲在柳树下躲避夏日炎炎,又实在耐不住寂寞,便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起来。

如今,已是夏六月中旬;

已经到了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就连长安城内的街道之上,都已见不到多少行人。

——太热了······

关中今年的夏天,实在是太热了······

热的就连沟渠纵横交错,根本不愁灌溉用水的渭北,都已经在过去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次组织人手疏通水渠,以增大水利设施利用效率。

渭北尚且如此,为难就更别提了——丞相府已经在派人查探后断言:较之于去年,渭南地区今年的粮产,将至少下降四分之一!

如此高温,自是让老农们焦急万分,又各自将目光撒向距离自己最近的市集。

粮价,还稳在五十钱一石。

如果说今年,有什么事是能让关中的百姓稍感到心安的,便是粮价至今为止,都一直稳定在五十钱一石。

急归急,又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老农们也只能在田边徘徊、行走,最终,却也只得回家避暑。

连最能吃苦的农人,都被这闷热的天气赶回家中避暑,长安城内的达官贵族,那自然就更不用多说了。

——过去十数年,都始终不曾离开长安,只在天子往甘泉宫避暑时,留在长安看顾朝堂的窦太皇太后,都被刘胜软磨硬泡,由贾太后陪着去了甘泉山避暑!

至于功侯贵戚、高门王族,那更是好似举族迁移般,带着一堆生活用品,便争相钻进了甘泉山下的庄园。

刘胜没走;

刘胜要留下看顾朝堂,也实在没脸去甘泉山。

朝公百官没走;

职责所在,他们需要留守工作岗位,和刘胜一起,挨过这炎炎夏日。

而在今天,这几个明显有些娇生惯养的文士公子哥儿们,之所以会聚集在这长安西郊的废弃校场外,则是因为六月初一,丞相府所贴出的那纸政文露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