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长安(2 / 2)

这样一来,刘舍的相府什么也没损失,便能让天子许下‘扩大冬训规模,并由少府内帑承担所需耗费’的诺言。

这,才是长安朝堂炸开锅的原因。

——关中的冬训,大概是什么规模?

按关中民百万户,平均每三户有一位十五到十七岁的少年要接受军事训练,每次为期一个月来算,关中每年会有大致三十万人受训;

按照如今汉室‘每人每月粟米二石’的口粮标准,单只粮食这一项,每年便是六十万石的支出,折钱三千万左右。

除了粮食,再算上场地调动、军械转运、住宿、协调等等方面,汉室每年花在关中冬训上的钱,便大致会在一万万钱左右,且基本上能控制在一万万钱以内。

那按照刘舍的冬训规模扩展建议,少府又需要花多少钱呢?

——十五到十七岁的范围,被刘舍扩大到十四到十九,直接翻倍!

年龄区间翻倍,基本就可以等同于受训人数翻倍,这便是每年六十万人受训。

六十万人,受训三个月,每人每月粟米二石,便是三百六十万石粮食,较原先翻了足足六倍!

折算成钱,光是这笔粮食的支出,便是一万万八千万钱!

再按照过去,粮食要花三千万,总共大概要花一万万钱的比例推算,按照刘舍这套法子,光粮食就要一万万八千万钱,总支出怕是要六万万钱,甚至都很可能打不住!

或许有人要感到奇怪了:刘舍打起了少府内帑的主意,长安朝堂为什么要炸毛?

少府内帑本就是天子的私人钱袋,赚了亏了,都和外朝毫无关联才是?

——帐不是这么算的~

诚然,比起作为‘年光族’的相府国库,还有余力每年攒点钱的少府内帑,确实算得上是手头比较宽裕、来钱的路子比较多。

但和相府国库一样,少府也同样是有计划、有规划的财务部门。

就好比每年秋天,农税都还没收上来,相府就已经计划好要怎么花出去一样:少府每年的入项,也都是有去处的;

而且也同样是入库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去处。

像相府国库,农税还没收,就已经定好了俸禄要发出去多少、行政要预留多少,允许地方截留多少等等。

少府内帑也一样,每一笔钱在还没收入囊中之时,也已经定下要花多少、存多少,或者是往哪个市场投多少。

说得再直白点便是:少府确实有的是钱,且依旧在源源不断的赚钱,但少府是有存钱任务的,并不是说想多存点就多存点,想少存点就少存点。

钱的总数一定,要存起来的数一定,冬训所需要的钱莫名其妙从一万万钱以内变成六万万以上,这多出的五万万该从何而来?

还不就是从其他地方抠?

这里抠一点,那里抠一点,到头来,还不就是在抠朝中百官公卿、朝外功侯贵戚的福利、赏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