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伊稚邪的决断(2 / 2)

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匈奴人唯一一句明文规定的条令,便是‘得其尸而得其财’。

——当一个匈奴人在战场上战死,那无论是谁能抢回这具尸体,就都能获得这具尸体生前所拥有的一切。

包括但不限于牛羊牧畜、草场、财富、地位,乃至于妻妾、儿女。

很显然,匈奴人在战场上的抢尸之俗,与秦虎狼之师的军功勋爵,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百十年前,无数秦民、秦奴,为了得到一个能提高自身地位,乃至改变家族命运的敌军首级,便总是悍不畏死的冲向敌阵,无所不用其极的对敌方造成杀伤;

而如今的匈奴,也同样有无数地位低下的牧奴,会为了抢回一个家底不薄的战友尸体,而在战场上大开无双。

——阵亡的匈奴人尸体,不单是匈奴人要抢,对面的汉人也会抢!

所以,为了顺利抢回那具能让自己完成‘牧奴’到‘牧民’乃至‘贵族’转变的尸体,牧奴们必须先解决掉那些满脑子‘首级’‘武勋’的汉人。

至于尹稚邪为何不敢向郅都那样,直接询问麾下军队的伤亡情况,而是拐弯抹角的问一句‘还有没有余力攻城’,自也是因为匈奴人这抢尸之俗,同秦军功勋爵,有着一般无二的弊端。

胜,则势如破竹;

败,则如鸟兽散。

甚至都不用说‘败’,只需要战事显露出不利于本方的颓势,匈奴人松散的军队编制、军事思想建设,都很容易导致军队因小小的失利,而出现与战果严重不符的大规模溃逃。

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和过去的每一个前辈,以及后世的每一个后辈一样,都是深讳‘生存之道’的群体。

当情况向着‘可能威胁生存’的方向发展时,逃亡,乃至投降,都永远是匈奴人毫无心理压力,便可以做出的选择······

“我楼烦部,尚还有余力挽弓,但也支撑不了几日。”

“我白羊部,只怕是连挽弓的余力,都不剩多少了······”

在尹稚邪委婉发出询问之后,白羊王、楼烦王率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桉。

——作为一个以长弓抛射着称,甚至是以长弓,而非勐禽野兽为图腾旗帜的部族,楼烦部这个‘远距离作战部队’,总归是能保证伤亡在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毕竟楼烦部勇士的长弓,几乎是单于庭倾草原之力,所凑出的‘整个草原最优良的长弓’;

虽然从综合性能方面,还无法和汉室的制式弓弩相比,但单论射程,也总还是不相上下,甚至隐隐稍胜一筹的。

毕竟汉室的弓弩器具都是批量生产,就算工艺再精良,也无法做到给每一个弓弩兵,都配备一具过于精良的长弓。

但白羊部却没有楼烦部这样的好运了。

如果说匈奴单于庭对楼烦部的支持,是凑出草原最精良的上万柄长弓、对折兰部的支持,是搜刮全草原最好用的青铜钝器,那对白羊部的支持,便是相对矮小、粗壮,机动性极强的匈奴马。

有了这些可以完成急停、急转,甚至是急停之后再紧急启动的匈奴马,白羊部才能在战场上甩开膀子,用自己成名的‘回马射’来拉扯、纷争地方的汉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