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渊盖世文的控制下,高句丽王实际上与傀儡无异。在装模作样走个流程的两天朝会之后,高句丽和曹魏组成对燕国的联合军,就已经从提议变成了现实。很快,高句丽的军队就开始调动了起来。因为地处北方的原因,高句丽对于魏国的信息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他们对于燕国和魏国现在已经休战并不清楚,而是认为这不过是魏国因为大雪而被迫停战。与他们的联络,也是为了在大雪结束之后,重新与燕国开战。燕国在高句丽方向的布防,在之前北伐草原的时候,是被抽调了不小的一部分的。不过在檀石槐被杀之后,草原原本的威胁不复存在。各部之间内斗不休,也一时半会无法像之前那样,直接的对燕国造成威胁。因此燕国也重新恢复了,在高句丽方向的布防兵力。在高句丽大肆集结军队的第一时间,燕国这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一时之间,边境急报传入蓟京。尚未穿过半沼泽区的高句丽军,就已经被燕国所注意。“高句丽近年来,一直侵吞三韩土地。国力扩大了不少。况且其人多依靠山脉建城,又好勇斗狠。现在竟然敢主动出兵我大燕。要是再这么继续放任下去,必然会成为我大燕的心腹大患啊。”“陛下。如今高句丽猖獗。而魏国因为袁绍的存在,一时间也抽不出余力北上。要是我们能够削弱高句丽的话,也可以避免在日后的交战之中,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啊。”随着在朝廷的时间增加,再加上薛恒的有意提拔。孙叔敖已经可以在朝会上发言。这一次,他也站在了主战派这边。“陛下。以臣之见。如今天寒地冻,高句丽人虽然大举进攻。但其实际不过是为了试探虚实。我们不必在冬天和他们动真格的。冬日进攻不便,我们就算击退了他们。也很难给予重创。不如与他们鏖战,到了开春之时,一举出击。重创高句丽,以解决边患。”随着薛恒的调动,这些新晋之人渐渐的进入了决策层面。面对王猛徐徐图之,等到开春再正面出击的建议。斗谷于莬并不认同这种建议。在他看来,现在袁绍和曹魏的缠斗。并不是他们值得长久依赖的东西。“袁绍,冉闵。实是狼狈为奸。一时利益纠结,方才合力。他日曹操之围稍歇,二人难免生乱。此时曹操再至,二人如强弩之末,一击即破。到时候曹魏携带大胜的威势,与高句丽南北联合。则我燕国,腹背受敌。况且草原之上,拓跋家在宇文家的帮助之下确立了优势,慕容家的势力不断缩水。很快拓跋家就足以成为威胁北方边境的势力。现在大举出击高句丽本土,未免太过冒险。况且高句丽本土,多山地建城。且又多蚊虫沼泽,行军艰难。与其出击高句丽,不如此战一击重创来犯之敌。随后采取议和的态度,迫使高句丽退出和曹魏的联合。曹魏于我燕国,是心腹大患。而高句丽只不过是个毒疮。哪里有为毒疮而放任心腹大患的道理”斗谷于莬所说的不无道理。冉闵可以背叛石勒,没有道理可能和袁绍长期的合作。毕竟袁绍也是个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双方现在在面对曹操带来的威胁,和寒冬带来的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弥合在一起。等到寒冬结束,曹操退却。这些外部的压力一旦消失,那二人的联盟,恐怕也会迅速出现裂痕。这个冬天的寒冷,曹操的攻势还会持续多久。袁绍那边的战况又究竟会如何,没有人说的清楚。一旦曹操成功清除袁绍,利用士气的高涨,重新启动与燕国的战争,这并非天方夜谭。“高句丽侵吞三韩,其土地人口早已不亚于我大燕多少。如果这是毒疮的话,那么这个毒疮未免太大了。”作为兵部尚书之后,王猛的进言也更加有了底气。而不是像先前一样,只能频繁利用自己旧臣的身份,私下里面圣来劝说薛恒了。“曹魏和我大燕交战三代,积怨已久,如果论说国力,无疑在高句丽之上。况且曹操才兼文武。如果不能乘着袁绍反叛,内外交困。那么灭亡魏国谈何容易,而渊盖世文只不过是个反逆匹夫,怎么能相提并论?”“渊盖世文穷兵黩武,这才是最为可怕的。高句丽这样的狼子野心,必然应该趁早遏制。” , )
第一百四十四章 议战高句丽(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