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进退两难(1 / 1)

(“此计若成,则我大燕可以新增良田数百万亩。蓟京再无后顾之忧啊!”看完设计之后,李温当即面露喜色。“我给你半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工部的人随你调用。半个月之后,我要看到更为详细的方案。”“晚生领命”孙叔敖见自己的方案成功通过,恭敬下拜道。水利的兴修,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无论是抽调劳力,还是具体的开挖方向和设计,都需要十分精密的筹划准备。虽然孙叔敖在还没有到工部担任官员时,曾经有一些想法。但,只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到的考察范围还是极其有限的。直接拿来使用并不妥当。半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孙叔敖以此为基准,重新改进设计。“前线诸葛亮那边,进展倒是顺利。但这石虎,石勒恐怕还是个搅屎棍啊。”系统抽奖完成,薛恒的心思也重新拉回了国事上。在燕,魏两国不约而同的背刺下。石勒势力的崩解,已经成了不可扭转的事实。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石勒虽然土崩瓦解,但他所残余的势力仍然可以影响到局面的平衡。“都督。按照现在的情况看,冉闵和石虎纷纷反叛,石勒已经众叛亲离。我们不如乘胜追击,将石勒一鼓作气直接灭掉。”在得知冉闵,石虎纷纷背叛石勒这个重量级消息之后,薛仁贵提议道。“不可。”沉思许久之后,诸葛亮反对道。“石勒的旧地,已经基本被我军控制。再和他去慢慢缠斗,对我们来说不会有太多的好处。这个烂摊子就让他们自己狗咬狗去吧。我军下一步的计划,依旧是清理地方上的散兵游勇。”相较于激进的薛仁贵,诸葛亮选择了一套更为稳妥的方案。“是。”薛仁贵虽然面露不悦之色,但毕竟诸葛亮才是一军之主。薛仁贵并非那种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诸葛亮的安排。果然,石勒在得知冉闵反叛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放弃了原本夺回故地的想法,而是率领残部去和冉闵厮杀。石虎那边,因为赵云的奋勇导致进军延缓了许久。待到石虎大军抵达常山关时,姜维早已以逸待劳等候多时。“全军!就地伐木,准备云梯!”大型的攻城器械很多都并非随军携带,而是等到达目的地附近之后,再就地取材进行组装。当然,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是什么特别复杂的攻城器械。譬如云梯这样的简单攻城道具,就很适合用这种方式。既然已经来到常山关下,石虎也就没有了退路。如果现在撤军,毫无疑问就相当于把自己的屁股暴露在了姜维面前。如果姜维不来狠狠的桶上一枪的话,那恐怕就真的是老天保佑他了。“看来石虎攻打常山关,也不算是有备而来啊。”眼见石虎驻扎在关外十五里迟迟没有下一步的动静。姜维就已经猜到,石虎多半是在就地打造攻城器械。但因为时间充裕的原因,较近的地方早就已经被姜维完成了坚壁清野。现在石虎还想打造攻城器械,恐怕得在三五十里开外才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木材和石料了。这样耗时又费力的做法,无疑会极大的挫伤军队的锐气。就如同姜维预料的那样,石虎的攻城器械打造进展缓慢。整整十天过去之后,也只是完成了冲车一辆。云梯四架而已。就凭这些东西,想要攻下常山关无异于痴人说梦。“大单于。要我看,不如先去挑战一番。我直接把那燕将斩于马下,这样一来,不就拿下了吗?”吾丘鸠受不了这样的窝囊,在其他同僚的怂恿下,向石虎提出了请战。“可恨未能抓住那赵云,为我儿报仇雪恨。”石虎愤慨的一锤桌子,口中不断咒骂赵云。赵云隔三差五便带人偷袭他的军队,有些时候放一把火,有些时候冲杀一阵。虽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是却让军队之种人心惶惶。就连自己的儿子石宣,也死在那个赵云手上。更为可气的是,正是因为赵云拖慢了自己的行军步伐。姜维才能如此优哉的完成坚壁清野,让自己如陷入今这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也好。就有劳你去叫阵了”常山关城高墙厚,强攻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要打造足够攻城器械,少说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时候冬天来临,自己更是回天乏术。哪怕用这种方式将对方调出来的几率很小,但对石虎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毕竟他现在对于常山关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还没弄清楚,其中守将是谁?驻军多少?哪怕吾丘鸠此去,只是给他探听了些消息,对他来说都也是有用的“是!”这附近早被姜维坚壁清野。民众,豪强也大多跟随燕军,撤入了常山关。这帮胡人就是想打个秋风,都没有下手的目标。没有仗打就算了,甚至连劫掠的对象都没有。这可憋坏了这些胡人兵将。在吾丘鸠的出头下,总算是得到了出兵的机会。“城中燕将听着!你爷爷吾丘鸠就在关外!若是有种,出来与我决一死战!”吾丘鸠来到关外,高声叫骂起来。见关上久久没有回应,于是嗓子扯的更大了“我听说什么,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群没胆量的怂包而已!见了你爷爷的铁杖,就尿了裤子了!”姜维听闻,不屑的笑道。刚才没有回话,倒也实在是不能怪他。常山关高大,加上要防备弓箭,不可能直接走到关下。若不是吾丘鸠声音洪亮,这些叫骂还是很难传到上面的人耳朵里的。换作寻常人在关下叫喊,还未必能够听得真切呢。“尔辈胡狗,狺狺狂吠。死期将至,尤不自知!我劝你早早自缢,还能留个全尸。如若不然,恐怕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