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拜访唐秉(1 / 1)

(众人离开后,吴驹和子楚面对面坐下,一旁的侍女倒上两杯加了冰的酸梅汤。随着距离三伏天越来越近,热茶已经被大家无情的抛弃了,而饮冰阁的热销让酸梅汤、凉茶、冰镇果汁之类的既能解暑又好喝的饮品取而代之。子楚摆摆手,侍女微微欠身,然后退开。这下人都走了,吴驹也就能直白一点了。他苦着脸说道:“大王,你是知道我的,我这个人一向是对这种事情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兴趣的,论起与世无争,不求闻达,道家那帮人都不一定比得过我……”“好了好了,别念了。”子楚听得头都听大了。他难道不知道吴驹咸鱼吗?他当然知道,那他有什么办法,吴驹的确是最好的选择。本来子楚选的人是吕不韦,可洛阳那边需要吕不韦去走一趟。也正好吕不韦去了洛阳,子楚才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打一打吴驹的主意,那老吕不韦要是知道自己把吴驹推出来担任这个总指挥,非得拼了老命和他决战三百回合不可。子楚苦笑着说:“吴驹啊,你也得体谅体谅寡人呐,寡人手上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啊。”“我看嬴励就不错。”吴驹瓮声瓮气的说。子楚一脑袋黑线,这小子一看就是在公报私仇,嬴励举荐他,他就反过来举荐嬴励。子楚不理对方,接着说道:“再说了,只是一次小范围的科举而已,你有点过于敏感了……”此言一出,吴驹沉默了。他当然不会这么容易被子楚这番话忽悠瘸,不过子楚说的也确实有道理。这次科举,范围仅限于京畿地区,是一次试行,也是一次试探。它的意义重大,但远远没有到和世家贵族撕破脸皮掰手腕的地步。退一步讲,就算掰手腕,难道吴驹就怕他们吗?自己就是秦国一等一的权贵,左手子楚,王权在握,王位稳固,右手吕不韦,秦国相邦,手握秦国朝中最大的派系。跟我吴驹拼他们有这个实力吗?等等。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畏手畏脚起来了?难道真应了那句话,官做的越大,胆子就越小。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吴驹反倒越来越没有之前那种无惧一切的心性了,可以说是和他的名字一点也不相符。不可否认这与吴驹谨慎的性格息息相关,可在他此刻审视自身时,吴驹觉得对自己这种心态极为不满。变的是他们的法,革的是他们的命。这是吴驹对子楚亲口说出的话。他提出科举制、义务教育的时候,也怀着干出一番事业,改变天下的理念,那这个时候他这个首倡者又怎么能临阵退缩?况且他这样瞻前顾后,又岂是大丈夫所为?耳边,子楚的声音依旧喋喋不休,他见吴驹沉默,还以为说动了对方,于是更来劲了。不过吴驹丝毫不为其所动,他决定勇一点,“好吧,这事臣接了!”吴驹点点头。“不乐意没事,咱们慢慢……额?”子楚一愣:“你接了?”吴驹点头。子楚嘴角抽搐,想的八千字腹稿瞬间胎死腹中了。虽然答应是好事,但他怎么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呢?子楚哈哈一笑:“接了好,接了好,来来来,喝茶,啊不对,喝汤!”说罢亲自给吴驹倒了一杯冰镇酸梅汤。随后变戏法一般的摸出一本册子:“看看,这是寡人拟定的出题者的名单。”吴驹拿过来,翻开一看。唐秉,崔广,陈季礼,丰藏锋……一共二十多人,这都是秦国的大学者啊。“需要我去和他们接触吗?”吴驹问。子楚微微颔首:“记得先问他们是否愿意在为国效忠,毕竟封闭几个月不许外出,能接受的人不会很多,至于科举的事情,暂时不要提。”“明白。”吴驹点点头。二人在殿内又聊了许多,不久后吴驹起身告退。“慢走慢走!”搞定了一件大事,子楚心情大好,笑着和吴驹告别。吴驹微微作揖,旋即头也不回的往北走。“嗯?你不出宫吗?”子楚疑惑。吴驹转头咧嘴一笑,洁白的牙齿熠熠生辉:“我和公主约了见面,在您这呆了这么久,她该等急了。”显然,吴驹指的是开阳公主。子楚一愣,眨巴眨巴眼睛:“啊……那你去吧。”吴驹告退。子楚歪着头在原地站了一会,不禁咂舌,感慨着:“啧,看来寡人这个妹夫是越来越有盼头了。”他溜溜达达的回殿去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和开阳公主花前月下完了之后,吴驹拿出子楚给的那份名单,手指在名单上的诸多名字上滑动了一会,旋即定在其中一个上面。唐秉。此人的府邸名东园,因而号东园公,是有名的学士。吴驹递了拜帖之后,唐秉亲自迎接了吴驹。唐秉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蓄着长须。“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我这东园蓬荜生辉啊!”唐秉笑道。“唐公说笑了,晚辈冒昧来访,还请恕罪。”吴驹说,他自称晚辈是论资排辈,这个时代的学者多多少少和诸子百家有点关系,唐秉的资历比他高得多。“没有没有,里面请!”“请!”二人入内就坐,一番寒暄后,唐秉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多了些了解。气质儒雅,谈吐不凡,果然如传闻那般非同小可。于是唐秉步入正题,笑问道:“不知吴卿今日登门是有何事呢?”他虽然在秦国朝中为官,但和吴驹一样属于挂职,基本潜心研究学术,和吴驹素不来往,若说无事登门,那唐秉是不信的。“确实有一件要事。”吴驹面色一正,说:“晚辈受命于大王,置办秦国的一件大事,需要唐公助我一臂之力,不知唐公是否愿意帮我?”唐秉虽然不是吕不韦、嬴励那样的老狐狸,但基本的人情世故也是懂的,自然不会一口答应下来,否则吴驹万一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他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知是何事?”唐秉问道。“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吴驹却也避而不谈,拿出一张折起来的纸,打开放在桌子上。唐秉定睛一看,上面写着子楚的字,还盖着大印,洋洋洒洒一席话,大致意思就是:见字如面!唐秉心头凛然,当即不疑有他:“我为臣子,既拜大王为主,自然要忠君之事,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在所不辞!”吴驹微微一笑,收起子楚的亲笔。他之所以选了唐秉,就是因为对方的条件合适。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国学士中最不乏外臣。唐秉是秦国人,素以品行高尚而在诸多学士中闻名遐迩,人缘不错,在诸多学子中左右逢源并且桃李满天下。所以吴驹想要从唐秉身上打开局面。“那好,唐公既然信任晚辈,晚辈便将事情和盘托出。”吴驹微笑,将科举之事一一吐露。唐秉听得心惊胆战。“嘶!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唐秉抚须,在心头默默感慨道,没想到大王和吴卿竟然下了一盘这么大的棋。他思量片刻,问道:“此事,是谁的主意?”吴驹微微一笑。唐秉心头了然,又念叨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他问:“此事……应该不只是咸阳一地的事情吧,之后大王和吴卿想将这科举制推行全国吗?”此言一出,吴驹倒是颇为讶然。看来这东园公唐秉还真是和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不太一样啊,只是一番谈话,对方就能想到这一点,倒是当得一句心思玲珑透彻。“不错。”吴驹大大方方的承认了。“大王和吴卿不怕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吗?”唐秉问。吴驹哈哈一笑,适才在章台宫的一番心境转换让他多了几分豁达和霸气。唐秉只听吴驹缓缓吐出两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饶以唐秉心境平和,此刻也不禁咽了一大口口水。“好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唐秉说。“那现在唐公意下如何?可还愿意参与此事?”吴驹问。唐秉笑了笑:“当然!听了大王和吴卿的抱负后,我甚至比之前更愿意!”吴驹笑:“唐公之心,晚辈佩服。”“是我该佩服你才对,真是后生可畏。”唐秉咂舌,旋即为吴驹倒了一杯茶:“喝茶!”“请!”二人一饮而尽。唐秉呼出一口气,问:“需要我做些什么?”“参与这件事的所有学者都会被秘密送往一个地方,负责科举的出题,你们将会在那里居住一到两个月,过程中我们会满足一切衣食住行方面,但不许允许对外联络,这么做是为了保证考题不被泄露出去。”吴驹娓娓道来。唐秉点点头:“我没问题。”吴驹松了口气,他最怕有人不接受这一点。“除此之外,我希望唐公助我说服这份名单上的其他人。”吴驹将名单拿出。唐秉扫了一眼:“嗯,没问题,这名单上有我几位挚友,还有我两位弟子,我有把握说服他们。”吴驹微笑,这件事算了成了一半了!二人又谈了些细节,旋即唐秉起身,对府上侍女说道:“给我收拾一些衣物和随身用品,我要出一趟远门。”“是。”侍女微微欠身,转身离开。过程中,唐秉守口如瓶,一个字都没有多说。随后唐秉乘坐吴驹的车驾出了府,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名单上的其他人,而是入宫见了子楚。子楚对唐秉的态度和吴驹的办事效率非常满意。“蒙毅,你亲自走一趟,带一支禁军协助吴驹和唐秉,只要那些学者愿意,就护送他们离开咸阳,过程中要保证他们不泄露消息。”子楚说。“是。”蒙毅顿首。吴驹问道:“大王,不知这地点选在哪里?”子楚思索片刻,将吴驹、唐秉和蒙毅叫到面前,低声说了一个地名。三人连连点头。于是吴驹三人组离开王宫后,直奔名单上人员的府邸,在吴驹主攻,唐秉辅助下,很快将事情谈妥当了。当天,所有学者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咸阳,到了一处秘密地点,开始了考题的撰写。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