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不一样的早朝(1 / 1)

(这日的早朝注定不会平凡。并不是因为萧瑀的二次罢相,而是因为圣人的那首诗!那首诗极尽嘲讽了儒生不说,更是说明了他们与圣人的道路不同!这其中就太耐人寻味了。看着坐在上方的圣人,堂下朝臣几次想要说话却不知该如何开口!难道也要像萧瑀一样请求致仕吗?就连孔颖达、陆德明、颜相时、盖文达这样的大儒也脸色难看。虽说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兰陵萧氏,可是圣人竟然毫不留情的狠狠的批判。更是杀人诛心到了极致。那首诗的威力之大可不仅仅是因为骂人那么简单。而是圣人的政治态度!萧瑀因为圣人的那首诗而请求致仕,圣人竟然不做丝毫的挽留!难道在圣人的心中,不在尊儒了?若真是这样,那怕是要变天了啊!一个不小心引起社稷动荡也是可能的!诡异的朝堂,竟然雅雀无声。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静候着事态的发展,因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圣人的表态将是何等的重要。无论是对这朝堂,还是对这大唐都有可能是一种颠覆!终于还是有人站立出了,是礼部的官员。“陛下,臣已年迈,请求致仕。望陛下恩准。”随着这礼部官员的出列,又有十数人站了出来。他们纷纷请求致仕,理由不尽相同!李世民看着堂下的臣子,心中冷笑不已。“朕不过是骂了一人而已,你们便将这事件上升到这样的高度?”那首诗长孙无忌可以写、房玄龄杜如晦可以写、甚至贩夫走卒都可以写!这天下间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唯独自己不能写!因为自己是帝王!因为那首诗是嘲儒!在回应了那首诗之时李世民便预料到了今日朝堂之上的情况。轻则被谏臣一番痛骂,重则被众臣联手逼迫。只是萧瑀的反应是令他没有想到的,仔细权衡之后李世民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朕哪有时间与你们这些人在这里摆弄是非,朕现在一心想的是如何打造出最强盛的大唐!等到大唐足够的强盛,朕想尊儒便尊儒,想尊法便尊法...届时这天下万民谁敢说半个不字?你们说朕讥儒朕便讥儒了?呵,这不过是朕给你们提前预演罢了!李世民是何等的聪明,他每日所想的可不仅仅只是生产力的问题!看着苏青繁如此的不尊礼法,他总是觉得耐人寻味,他在寻找大唐与这个小子的不同之处!经过多少次的推敲,李世民意识最大的地方还是思想!李世民想过,如果大唐不断的冒出新兴的事物,那么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阻力。其中便有那些所谓的圣人之言,祖宗之法!朕之所以写了那篇诗,只是给你们一个提醒罢了!任何阻止新事物的人、事、物,朕统统灭之!对于堂下请求致仕的臣子,李世民大手一挥,一概不准!他笑道:“如今这大唐初定,朕还得倚仗诸位,诸位便多费些心力吧。”又对着房玄龄道:“时文想要休息一段时间朕准了,这些日子你与时文交接一下,莫乱了章法。”“对了,朕这些日子又得到了一些上好的精盐,回头朕派人给你们送去。”李世民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还赏赐了精盐。这下请求致仕的朝臣也不再说话了,他们本来要的就是一个态度。可是圣人为何要作出那样的诗句呢?想必是那兰陵萧氏太过分了吧?圣人毕竟还年轻啊,写了几首诗你们这些世家就跳出讥讽,就不允许圣人讥讽你们了?圣人讥讽的是腐儒啊!我等虽是读书人,可读的那可是圣贤书,可不是只会几句之乎者也的腐儒!大唐还是需要我等的!见到这些人退去,李世民眼光一扫众臣后道:“太子顽劣,朕欲拜时文为太子少傅,卿等觉得如何?”李世民自然不会放任萧瑀置之不理的,原本要到贞观四年七月李世民才会拜萧瑀为太子少傅,现在却提前了这么久。不得不说李世民是真的喜爱萧瑀!太子少傅的人选,本就不用和大臣们相商,问他们也只是随口而为罢了。在同意萧瑀罢相的那一刻,李世民心中便早已有了决定。群臣都低着头,都不约而同的在想圣人到底是怎么了,最近几日恍若变了个人似的。见无人启奏,李世民却有话说!“段纶!”李世民朝人群之中喊了出来。段纶出了列,看着李世民道:“陛下,臣在!”他的内心是慌的,飞快的思索着:“好像天下无饥,和儒生骂人这些都和工部没有关系吧?”自己也是捐献了不少粮食的。挺起胸膛后又道:“陛下有何吩咐?”李世民问道:“工部现有匠人多少人?段纶刚想开口却见李世民摆手道:“朕不管你有多少人,朕令你即刻纳天下能工巧匠汇聚长安!”满朝文武不可置信的看着李世民,段纶更是不解的问道:“敢问陛下,纳多少人?”“上不封顶!户部拨出钱粮!”戴胄闻言一惊,连忙出声阻止:“陛下,国库空虚已拨不出钱粮。”李世民眉宇一皱,这国库空虚的情况他是知道的,每次提到用钱之际戴胄都会拼命的阻止。想了想还是道:“先从他处挪用,不足之处从朕内帑之中出一部分。”戴胄还是想要阻止,却见李世民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想触怒他的眉头只得退到人群之中唉声叹气。回头在私下去和圣人说明国库到底空虚到了什么程度,朝堂上还是先让圣人舒心吧,至于调拨钱粮,自己就装作没听见。段纶更是惊呆了:“陛下...上不封顶是何意”“多多益善!”李世民道。这句话再次成为了朝堂的焦点,圣人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想大兴土木不成?一时间朝堂喧哗,连站出数人追问征集能工巧匠作何用处,李世民却是不答。这下可急坏了群臣,可是圣人不回答,他们也没有办法。谁知道李世民却又道:“段纶。朕先告知于你,万不可推诿,朕会亲下旨意告知天下。”这句话算是彻底的堵死了段纶和户部的所有退路。圣人不仅令工部广征天下能工巧匠,还要亲自下达旨意传令各州。段纶只能硬着头皮发问:“敢问陛下,何为能工巧匠?”他只希望范围能够尽可能的缩小,谁知李世民的话再次让他的心跌入谷底。“百工!”这下可真不是段纶和戴胄懵了,就连整个朝堂的人都懵了。唯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神情依旧。他们还对着李世民道:“陛下,臣府中还有些匠人,朝廷若是需要可随时领走!”“奸贼!”魏征大骂了一声!他一步踏出,怒视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魏征一甩袖袍,掠过了他们三人看着李世民道:“陛下,您征集天下百工所作何事?”见到魏征出列心烦到了极点,本想凭借着个人威望强行下达命令。天下百工进京怎么也需要不少的时间。到时候不论是税收,还是国库都有了新的进项,那养活这些人还是手到擒来?更何况朕征集这些人可不是用来大兴土木的!那小子就答应了朕,给朕弄来一大笔钱粮,不仅能够赈济接下来蝗灾,更有不少的富余。自己却事先和那小子约定好了,绝不能告诉群臣征集能工巧匠的目的。不仅不能告诉群臣,还要造成大兴土木的假象。那小子说只要造成大兴土木的假象,他才能更多的获取钱粮。任由李世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到底如何获取钱粮,他只知道苏青繁那小子将目光放到了世家大族的身上。“退下!”心烦之下李世民不由得呵斥了一声。魏征惨然一笑:“陛下,是打算大兴土木了不成?”李世民充耳不闻,任由魏征质问。“敢问陛下何时加征税收?”魏征又是惨笑。他一直觉得李世民这几日异常,却不曾想竟是这般胡闹。“再请问陛下,这便是您所说的五年内消灭饥荒吗?”魏征双眼通红的看着李世民,想起那雪白的精盐。原来圣人早变了,那雪白的精盐随手赏赐,竟然奢侈到了如此地步!想起那夜圣人与皇后的承诺,魏征觉得心里苦的厉害。自己怎么就信了这般鬼话!枉我自认饱读诗书,可是翻遍无数典籍也没有任何一篇写着天下无饥啊!我怎就信了这样的幻想?怎就沉浸在了圣人编织的梦幻之中?“哈哈哈!五年消灭饥荒,十年食肉!”魏征竟然放肆的大笑。李世民却是点头:“不错!”魏征拍掌:“陛下,不如臣子为你贺一句如何?”“玄成贺来便是!”魏征看着李世民半晌之后,还是摇了摇:“臣贺陛下美梦成真!”忽然高呼道:“陛下,隋二世殷鉴不远啊!”李世民闻言怒而拍案:“放肆!”李世民看着魏征陡然也哈哈大笑了起来:“你个田舍郎又怎知天子之志?”“你讥笑朕梦呓,那你便助朕!”“即刻拟旨,解除魏征一切职务,暂留薪俸!令其建猪舍,养猪百对。猪成肉二百余斤方可归朝!”李世民看着魏征森然笑道:“玄成啊,猪便是彘。你可给朕养好了!”魏征心如死灰,这简直比杀了自己还要难过!怒视着李世民,安敢如此辱我!深深的呼了一吸:“臣愿死!”“哼,你想以死明志成全忠义?朕偏偏不如你的愿!”袖袍一挥:“安心的给朕养猪去吧!”魏征面如死灰,心凉的彻底,不可置信的看着李世民。虽然魏征的人缘不好,可是还是有人为他求情,其中便有薛万彻!李世民看着薛万彻:“朕听闻,近些时日华亭县有海匪作乱,你便率领一队人马给朕驻扎在那里吧。”“还有谁为魏征求情?”李世民环顾群臣。朝堂再次的寂静无声...直到这时都懂了。魏征和薛万彻是什么人?他们是隐太子旧臣,一个被发配去养猪,根本就养不成的猪!一个被发配到华亭县那荒凉之地。陛下最终还不容不下这些人,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吗.......---贞观元年民部尚书是谁?有知道的可以告知,我查了许多资料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大神。反正不是戴胄,戴胄贞观四年由吏部尚书改任民部尚书,赐爵武昌郡公。前面就说过,官职与时间的错乱是避免不了的。总之一句话,当成架空小说。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