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苟道中人(1 / 1)

(“这不是军师想看到的吗?”赵云不解,他一直认为,郭嘉设计除掉淳于琼便是为了打草惊蛇,逼对方主动放权。郭嘉摇头道:“以当前来看的确是我等获益,可若是从长远考虑,主公又多了两个大敌。”四世三公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头衔,它代表的是无尽的潜力。袁术去了南阳之后,凭借家族底蕴与南阳的富庶,很快就能拉起十万大军,这是并州远远不能比的。他们在并州经营了几年,如今总兵力也只有八万,再多的话,钱粮恐怕无法支撑,最后只能实行精兵政策。袁隗的确是一个厉害的棋手,看似死得憋屈,却为两位后辈铺平了道路。其实从原史来看,乱世之初实力最强的是老刘家和袁家。然而最后占据整个长江以北的却是曹操,若非刘备崛起,老刘家只怕是要全军覆没了。更戏剧化的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居然是从未冒头过的司马家。赵云疑惑道:“两个?”郭嘉笑道:“不要忘了,京师还留着个袁绍,他可比他弟弟厉害多了。”能在乱世崛起的,没有一个人是简单之辈,袁绍也曾是一统河北的天下第一诸侯。赵云忽然道:“军师若是忌惮此人,不如让末将一试。”“试?”“行刺客之道,杀之。”郭嘉怔住了,随即打趣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子龙可想好了?”赵云脸色沉着:“虽死无憾。”“罢了罢了,今后自有人对付他,主公可舍不得让子龙去冒这个险。”这不过是玩笑话,郭嘉可不会真让赵云去当一个刺客,那未免过于大材小用。再说了,如果真要行刺的话,大可让锦衣卫出手。不过权衡利弊之后,郭嘉觉得没这个必要。不说行刺成功的难度,杀了袁绍也未必是有利的。他们的计划是关中与巴蜀,如果没了袁绍掣肘,曹操在中原就真的没有对手了。赵云点了点头,又问道:“军师是否准备开始下一步计划?”“暂时安分几天吧,你见过哪个人犯了事还到处跑的?”郭嘉笑语。淳于琼之事动静不小,现在恐怕有很多人在找他,实在不宜冒头,不如趁此机会休息几天。赵云脸色怪异,哪有把自己比喻成犯人的?不过他总算是亲身体验了自家军师的手段,悄无声息将淳于琼算计致死,偏偏还没人知道是他做的。——西凉,扶风。因为刘备这双蝴蝶翅膀,董卓如今仍在凉州驻军。这时谋士李儒满面笑容的走进营帐。“主公,大将军来信了。”“哦,他说了什么?”“大将军让主公整军待发,随时听候调令。”董卓大喜,他等了这么久,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文优,接下来咱该怎么做?”“等!”李儒给了一个隐晦的眼神,董卓很快心领神会,这件事他们早就谈论过了。天子崩,京师乱,这就是他们的机会!集议结束后,李儒又辗转来到城内一处不起眼的宅院内,一个相貌平平的男子正在用心摆弄棋局。李儒一边渡步向对方走去,一边说道:“以文和之智,若是有心崭露头角,定能得到主公重用。”男子停下手中动作,抬起头笑道:“在下资质平庸,岂敢在队伍面前大放厥词。”李儒早已了解对方的性情,知道这人无心名利,只想着安于现状,于是也不再多劝。他只是想找个人谈论局势,弥补自己可能不够周到的地方。“天子病重,文和何以教我?”“你忽略了一个人。”“谁?”“刘备。”贾诩就像是一头毒蛇,喜欢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不过为了生计,他偶尔也会出一份力,借此在董卓麾下求存。“莫非刘备还敢无诏进京?”李儒自然不会考虑到近在迟尺的并州军,只是按照他的想法,大将军何进绝不会召刘备进京。董卓是袁氏门生,刘备可不是,没有人替他进言,何进敢信任他吗?“文优兄,你似乎忘了一件事,有权召刘备进京的可不仅仅只有大将军一人。”“天子!”李儒脸色微变,天子诏书可要比大将军密令更具信服力。不过终是顶尖谋士,他很快稳住心绪。“京师里的那位天子可不蠢,文和觉得他会引边军进京吗?”李儒仍有些不信,一个少年登基,曾经设计除掉外戚的天子,难道还看不出边军之害?像何进这么英明的人可不多。贾诩依旧是面无表情,只是那双微眯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文优,你知道刘备是如何崛起的吗?”“自然,借黄巾之乱获取军功,收买宦官……”李儒的声音戛然而止。宦官!宦官!他怎么就忽略了这一点,刘备能利用宦官获取晋身之资,就能再利用宦官获取一纸诏书。他不得不承认,在统筹全局方面,贾诩看得比他更长远。贾诩继续道:“不要低估荀或和郭嘉,一个王左加一只狐狸,这样的对手不容小觑。你不妨想想,如果易地而处,你会如何帮助刘备筹谋洛阳?”【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羽林军。李儒一点就透。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作为第三方势力的羽林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甚至能左右战局的胜负。李儒沉吟道:“看来我需要借主公之口,提醒大将军一声了。”贾诩不语,他透露得已经够多了。而且如果他猜得没错的话,此时此刻羽林军中已经出现变故。晚了!不过这些话已经没必要说了。“刘备有荀或郭嘉,主公也有你我,难道我二人还会比他们差吗?”“文和,你难道就不想和这二人斗上一斗?”很简单的激将法。如果换一个有野心的人,哪怕明知这是激将法,也会想着和郭嘉荀或比一比。偏偏贾诩与众不同,他没什么野心,也不想和其他谋士一决高下,只想静静的蛰伏。用后世的话来形容贾文和,该称一句:苟道中人。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