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嘉靖45年(2 / 2)

“瞧庆哥你说得,俺们不忙,你们怎么进港卸船。”

陈梅打趣道:“16艘船,庆哥你这么辛苦,是怕养不起翠姐姐吗?”

徐庆哈哈笑道:“为集团建设添砖加瓦嘛。”

战争结束,徐庆靠陈翠的关系获得贷款,加上他俩原有的积蓄,用低廉的价格盘下海军10条退役舰船,往松江、福州、登莱、萨摩、尾张、关东来回跑,低买高卖,出售廉价稻米与不廉价蔗糖,还有各种海洋鱼类、贝类的肉干,没两年就发了财,成立“翠庆米业”公司。往后不断收购海船,规模逐渐增大。

过了中午,盯着船开始卸货,徐庆离开港口区,轻车熟路在狮球城下的商贸区闲逛,看遍玲琅满目的商品,心里在思索改行的事儿。食品行业是生活必需品,能赚钱但不能赚大钱,现在集团发展日新月异,依靠在集团旗下的各家公司身价一日一涨,要是在黄金发展期落后,那可就彻彻底底落后了。

那么该换哪条赛道呢?

走着走着,徐庆看到一家卖欧式烘培食品的门脸........

下午3点左右,张有脚4船的棉花、生丝卸下,等待许久的王月立刻安排装货。码头上苦力多如牛毛,但等待卸货的船只也很多,故而多等十分钟,算是等来一支提前预约好的卸货工。

“王班长,辛苦辛苦,咱们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你拿好不要推辞了,买几口酒吃。”

“嘿,俺遇过十几家,单就姑娘你会做人,承您情,谢了。”

吭哧吭哧把货物装上车,车皮上都刻着“沈记绸布庄”字样,王月又自掏腰包给随行人买些便当和碎嘴零食,随行人念着好,赶着马车离开鸡笼港。过淡水镇不歇,穿过莺歌隘口,上到水泥铺设的高速公路,一路狂飙,赶在下午6点太阳落山前在大肚下高速进镇。

大肚城还在,不过城下的聚落已经完全没有大肚王国的影子,镇子四四方方,镇内有饭店、有住所、有手艺人.......养活这些人的,是大肚城的GDP主力——纺织工人。

陈海有三沈,沈一石、沈四亭、沈门。救沈一石是战争的导火索,当战争爆发后二沈自认为陈海会被官府剿灭,有意搞失联,想跟陈海撇清关系。故而天津条约传到浙江,二沈后悔的不停大比兜,花费巨大代价和海量资本,三沈合资开绸布庄,沈一石占大头。

陈海对沈一石相当好,寻思反正地皮多开发不完,就跟沈一石签合同,把大肚委托给他。经历改稻为桑、伐明战争的事情,沈一石接受陈海资本转移的提议,把公司、工厂、车间、技术工人全部产业安在大肚,让大肚走起单一的纺织业。

王月是沈记绸布庄的一名资深采购员,月工资能有50两那种。匆忙将原材料送进仓库,赶紧打卡下班回家,填煤烧水做饭。

饭做好,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放学刚好到家。

“娘,俺回来了。”

“洗手吃饭。”

王月端上热气腾腾的肉菜,白花花的米饭就着,女儿狼吞虎咽吃着。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

“巧巧,今天学堂女先生教什么啊?”

“教数学。”

“不教圣人言?”

“只带俺们过遍《论语》,就不教了。”海巧说道,“娘亲娘亲,俺长大了想当海员。”

王月问道:“为什么呢?”

“当海员可以坐船去大陆,可以去看一眼爹爹。”

王月听到瞳孔里没了色彩,她真的好想忘记海瑞.............喜欢大明:从嘉靖末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从嘉靖末年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