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补充《蜀科》,重申国策!(1 / 1)

(益州人获得了升职,其他人刘禅也没忘记。他令诸葛瞻拟定了一份名单,诸葛瞻为了回报刘谌之前抬他的一手,便找到了刘谌讨论。“侍中张绍服侍父皇有功,当擢其为光禄勋!”“善!”“尚书左选郎邓良清廉、淡泊,可擢其为侍中”“可!”“成都令吕辰有功,不过成都令关键要职,不可轻动,当擢其弟吕雅!”刘谌提的三个人都是诸葛瞻比较认同的,不由的连连点头。“新人得以升迁,老人也不可忘,当以许游为大司农,胡博(胡济弟)为卫尉!”诸葛瞻觉得许游还好,胡博就不行了,毕竟胡济惹出了问题。见诸葛瞻不同意,这可就难倒了刘谌“可老人中,病的病,去的去,已经没几个留下了!”刘谌很无奈啊,经历过丞相时期的老人还真的没几个了,剩下廖化、宗预两个也快入土了。还是诸葛瞻知道的情报多,提名了其他的人“胡博迁为尚书仆射即可,可以老臣陈济(陈震之子)为卫尉!”“如今若欲严《蜀科》,不如重启法邈为大鸿胪!”陈济和法邈都是告病在家,刘谌感觉他们撑不了多久了,不过诸葛瞻的提议确实更好。既然要重申法治,那就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蜀科》来!“思远,我以为应在《蜀科》之后增补条例!”这是何攀、杜烈讨论出来的结果,诸葛瞻一听果然露出了感兴趣的眼神。“子诚请说,我仔细听着”《蜀科》其实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季汉了,这是诸葛瞻在过去几年执法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也在法治上积极寻求突破,如今刘谌有主张,他自然要好好听一下。“如今大族林立,多数百姓隐入其中,土地兼并严重,可这些大族也掌握了基层管理,百姓在其管理之下也算过的去!”“贸然惩治这些大族,只会导致百姓流离!”这就难搞了,有压迫过甚的大族,就有公平、公正的大族,在他们治下的百姓起码是能吃的饱,不至于饿死。可管理他们的大族一朝破灭,那短时间内朝廷根本接手不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连年北伐,精力都在军队,哪里能进行精细化管理!万一出现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那么诸葛瞻可要引咎辞职了。“因此我有一策‘明权力,强义务,逐蚕食’”“哦?何解?”“所谓明权力,便是将大族分等级,对朝廷有功的,对百姓公平的第一等...”“按此分类后,直接在条款中明确给予各类大族永久免赋税的名额!”“若有大族越线,便直接抄家,其他程度的越线也要给予惩罚!”这样做也就是想要把隐户的问题放到台前,我可以给永久免除赋税的名额,但是人口必须全部登记。诸葛瞻听毕,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难度颇大,不过并非不可做到,请子诚言第二项”“‘强义务’便是制定关于此类大族的限制条例!”“如:保证佃户的最起码的衣食,不可随意剥夺佃户耕种的权力,若佃户生病则减轻租税,诸如此类,变相的保护佃户的权力!”这些东西在以前都是约定俗成,人品好的遵从,人品不好的鸟都不鸟,刘谌截取了其中部分,搬到了明面上。“此策倒是可以立刻施行!那逐蚕食如何做?”“可以田地抵消部分惩罚!”“死刑可改为终身刑期!”“肉刑(髡发等)改为数年刑期等等,不一而足!”诸葛瞻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关键“如此,则与大赦无异,虽然刑罚不废,可万事以利为主,国家威仪或难存继啊!”“不错,所以我等正该严格执行《蜀科》所述一切!”只要每一道刑罚都认真执行,那么即使是小惩罚有些人也顶不住。“此策亦可,不过尚需文法吏!”要将政策贯彻下去,没有大量基层人才,根本做不到!谈及人才之事,刘谌有话要说了。“人才选拔,有三条路可行”“一则,察举制度”察举的孝廉基本都是预备官员了。“二则,开科考制度!”“各县贤明之人,可统一至成都参加考试,录取后根据各人擅长的科目,分到各个官衙学习!”也就是实习生吏员“如此大族人才可尽入国家之手!”没办法,平头百姓识字的概率太低了,能登的上台面的起步都是寒门。“三则,在各地官设文法堂,不识字的百姓也可入内学习!”这是给了普通百姓开了一道口子。“各地文法堂中优异者可入成都,与科考士一同对待!”这下诸葛瞻不敢随便评论了,第一、第二都好说,第三可是投入巨大,收获甚少,而且其他人不一定同意。刘谌看诸葛瞻表情就知道他的想法了,于是解释道“此事可先试点,看效果如何在决定是否推行全国!”“善!”《蜀科》的事情聊完了,刘谌还有一件事情要和诸葛瞻达成共识。“前时谯大夫一策《仇国论》,让朝廷大臣离心,甚至有些大臣身在朝堂,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诸葛瞻深有体会“因此,我等应该重申国策,以获得所有大臣的支持!”“难矣!”诸葛瞻叹息了一声,便解释了起来“益州人士仅部分关心国家,多数已不管事,更别提还有大部分通魏的!”“这些人并不支持北伐,多数希望休养生息!”“而先父所留大臣,部分也希望休养生息!”这些刘谌也早有了解,不过他已经有应对之策了“北伐和安民其实不冲突,北伐不需要年年都来,安民则是一直应该做的!”“我有一份《安南平北治民策》,请思远查阅!”刘谌将之前何攀的建议做了修改补充,还增加了以法治国的相关思想。诸葛瞻初看不觉得什么,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甚至还来回看了几遍!终于,在刘谌等的不耐烦的时候,诸葛瞻突然开口大赞道“此策可行,子诚府中有高人啊!”事不宜迟,诸葛瞻立刻带着刘谌找到了廖化和宗预两位老臣。廖化看后,果不其然的称赞了一遍“子诚、思远不愧是我大汉支柱,若要施行此策,我定然支持!”连宗预这个暴脾气老头都难得的说了一句“中都护与北地王此策确实不错,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两人对视一眼就知道妥了,其他元从就好办了,他们找到了张绍。“此策甚好啊,你们放手去做,其他的我来处理!”这下外来势力算是彻底被搞定,剩下就是益州人了。文立和常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经略梓潼倒是没问题,我等绝对支持!”“可开发南中?具体改如何实施,还需与南中大族沟通才行吧!”这点文立说的没毛病,南中大族实力强大,没他们支持还真的不好行动。“《蜀科》补充条例?谁来编写?”《蜀科》一出,涉及到的利益太多了,他可不敢随便让步,倒是诸葛瞻大手一挥。“《蜀科》编撰之位,我已为广休与代文留下!”如此,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杜祯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将近半个月,这件事盖棺定论之后,朝廷立刻下达了几道命令。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