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和收到了江城大学的入职通知,正式成为江城大学中文系的一名讲师,接下来的这个学期主要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了,她打算趁这段时间回趟老家,这些年一直在外求学,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有时暑假不回,留在江城打暑假工,寒假会回家过年。如今再次回到这片土地,没有当初年少时想象中衣锦还乡时的欢呼雀跃,而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因为曾经压在心头的那种压力已经烟消云散了,曾经的自己害怕辜负这片土地给予的厚望,害怕辜负这群曾经站在身后欢送自己远行的人。今天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梁清和匆匆忙忙才赶上了动车,四个小时的时间,列车停在临城站,这条路自己曾经走过许多回,每一次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有人回归故里,有人奔赴远方,我们素不相识,却也擦肩而过。梁清和走出站台,远远就看到她的爸爸站在门门口等她,身穿一件灰色的Polo衫,搭着一件黑色的休闲裤,这套衣服好像是去年她买的。余晖照在他的脸上,更显得人黝黑了。她看到父亲在四处观望,应该是在找她,她挥了挥手:“老爸,老爸。”能清楚的看到她的父亲在看到她的时候,脸上明显的笑意,她拉着行李箱,快步走向父亲,梁毅伸手借过女儿的行李箱用着当地的方言说:“回来啦。”“回来住一段时间,诶,老妈呢?”梁清和跟父母交流都是用方言,包括回村里跟其他人交流。“在家做饭呢,今晚你的几个叔伯还有邻居都来家里吃饭,他们也好久没见你了。”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很多年上演过很多次,每一次她上学,她爸爸总会送她到这里,每一次她回家,不管多晚,总能看到他在这里等。梁毅走在前面提着女儿的行李箱,往停车场走去,来到一辆白色的五菱SUV旁,打开后备箱把行李箱放进去,正要打开车门坐进驾驶位,梁清和连忙拦住他:“老爸,我来开。”这个车是前年梁清和给老两口买的,以前出门都是开电动车,下雨天特别不方便。正好当年她的一部短篇小说《云落》被改编成广播剧,挣了十来万,就买了这辆车。车子驶出临城站,穿梭在热闹的街道,开进蜿蜒的乡下小道,路边的常青树木被甩在身后,山坡上是成片成片的芒果树,山坡下的平地是稻田,田间的阡陌蜿蜒曲折、横七竖八,每一块稻田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田间有人带着草帽在播种,这片一望无际的稻田养育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有人挑着扁担走在这条乡间小道,满载天边的余晖回到家中。“前段时间你打电话回来说,你在申请留校任教,怎么样了?”梁毅坐在副驾驶上,看着前边的路,看看正在开车的女儿。她长大了,眉宇之间显得更加沉稳了,也更加懂事了,但是好像没有小时候那般张扬任性了。她脸上的婴儿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见了。“昨天已经给我发通知了,通过了,九月份就开始上课,教中国现代文学史。”梁清和回答,语气中欣喜显而易见。“以后就是梁老师了,为人师表,要尽职尽责。”梁父叮嘱道。“我知道的,放心吧。”车子停在家门口,这是非常常见的农村自建房,有三层,这些年来家里条件改善后,梁毅又找人重新装修了一遍。梁清和走到厨房,看到自家老妈正在炒菜,那模样甚是勤快:“老妈,我回来啦。”“诶呦,闺女。总算是回来了。”余敏女士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炒菜更加起劲了。梁毅将女儿的行李搬下车,给她送到二楼的房间,就下楼打电话叫各位叔伯来家里吃饭。“大哥,来吃饭啊,清和,今天回来了。”“对对对,你把大嫂叫上啊。”“四弟,来我家吃饭,把小孩也带过来。”“三叔,来我家喝一杯吧。”“没啥事,今天清和回来了。”……然后又在四周绕了一圈,把邻居都叫来了。三大桌坐得满满当当,梁清和已经很久没有跟这么多人一起共进饭餐了。席间三爷爷给她加了一个大鸡腿,说是让她把以前没吃的都吃回来。席间,大家从梁清和小时候聊到她上学,再聊到今年果园的收成,再聊到各自碰到有趣的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吃完饭,她站在自己家的楼顶上,拍下了远处的稻田和群山,发了一条朋友圈:这片朴实的土地,这个朴实的村庄,妥善安放了我的童年,在我临行前给予了我一罐糖果,遇到坎坷便吃一颗,如此看来,这罐糖果足以慰藉一生的苦难。二十多年的求学路,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曾经迷茫,曾经想过放弃,每当这个时候回望这片土地,就像获得了某种神力,支撑着我一路走到今天。敬这片土地!刚刚发表便看到有人在底下点赞并评论,一看是宋鹤云:景色很美,有机会一定去看看!梁清和正准备回复,又弹出了一条评论:恭喜梁老师苦尽甘来!回复“随时欢迎宋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