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沤肥,新学之始(1 / 1)

(何晏盘算着怎么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时候,才发现杨修还在外面等着。“杨郎中!”这一声,叫的可是格外的亲切。毕竟,五百万钱呢!曹操能薅到弘农杨氏的羊毛,凭什么自己不行?何晏的热情让杨修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不过一想到自己的任务,也还是硬着头皮与何晏周旋。“敢问慎侯,这新学……”“这新学的要点,就是知行合一!”何晏向杨修言传身教道:“这第一步,就是去种地!”杨修:……————————————————时间:建安五年,冬十二月壬戌日己时三刻。地点:许昌城郊的一块农田上。人物:何晏、任峻、杨修、曹丕,还有若干没有台词充当背景板的屯田兵。杨修脸颊微红,问起身边的何晏:“慎侯,你冷吗?”“不冷。”“为什么?”“因为我们脑子都很正常。”除了杨修外,其他人都是穿着厚厚的绵袍,用看傻子一样看着只穿着短衫的杨修。“阿嚏!”杨修重重的打了一个喷嚏:“我以为百姓下地干活都是穿着短衣……”“穿短衣是不假的,问题是谁冬天穿短衣?”对于杨修上演的这场“肉食者鄙”,何晏早已无力吐槽。“曹丕,把你的绵袍给他!”“不要!”曹丕死死拉着自己的衣裳,提防着随时可能动手来抢的可能。“快点!不然杨郎中真的就冻死了!”何晏不满的看着曹丕:“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丫得身上穿了三件绵袍!一个身上全是火气的少年,裹那么多小心生病!”曹丕这才极不情愿的将外面的一件绵袍脱了。杨修正要感激的上去接过来,不成想曹丕立刻呵斥了杨修:“别动!”又从里面脱了一件绵袍,曹丕才将这里面的绵袍递给杨修:“喏!里面这件暖和一些。”杨修当即感激的是涕泗横流,对着曹丕好一阵道谢。但在身旁早已看透真相的何晏却是眯起了眼睛。曹丕之所以给杨修那件……大概率是因为外面的那件绵袍比里面那件好看些吧?不过。以曹丕的性子,居然是能说出“里面那件比外面的暖和”这种收买人心的话术,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难不成贾诩已经开始教导曹丕了?”……就在何晏纠结此事的时候,杨修终于是穿好了绵袍,抹掉鼻涕就来到何晏身边问道:“慎侯,今日唤我们来到底所谓何事?”“对啊!何晏!你把我拉出来干嘛?”曹丕的怨念明显比杨修的怨念要强很多。“还有!上次你回去到底和爹说了什么?为什么我一进去爹就拿马鞭打我?”何晏瞥了眼曹丕:“叫你来还不是看你这几天在司空府里闷的慌,想让你出来透透气,你要是不愿意就自己回去!”哦豁?曹丕细细一想,发现自从曹操回来后对自己的约束确实强了不少,甚至还派了贾诩来给自己当老师。如此一来,曹丕确实是没出过几次司空府,拘束的很。于是乎曹丕立即露出自己一口大白牙,对着何晏喝彩:“何晏!够仗义!”这次,是杨修和任峻等人用那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曹丕了……何晏也是欣慰的点点头,暗自松了口气:“还好!便是贾诩上阵也把曹丕救不回来!甚好!”“咳咳。”安抚完曹丕,何晏才朝着杨修说道:“此次唤杨郎中来,主要就是为了体验新学的“知行合一”。”“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新学讲究的就是个事必躬亲。”何晏这时看向自己的叔父任峻。任峻走上前来指着脚下的两片土地:“这是慎侯特意让我找来的两片田地。”“这两块田地在水土上并无差异,但是去岁收成却是相差三成!”三成?杨修听到这个数字后也是皱起眉头。三成在一块田地上自然不多,但若是一亩呢?一顷呢?乃至数百顷呢?这个差距,足以差出一个大郡的粮食出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任峻也没有卖关子,而是说出了答桉:“这两块地虽都是屯田所用,但其中一人常去河边挑些草塘泥来铺到田里,还有一人则没有去挑过草塘泥!”杨修这下听懂了,这收成的差别就在这草塘泥上。“不过慎侯……这草塘泥与新学有何关系?”别说和新学的关系了,就是和粮食产量的总体提升也关系不大。草塘泥毕竟是有限的,官府也不会允许大规模挖掘草塘泥,不然连河道都有决堤的风险。【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若是想用草塘泥提升粮食产量,那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何晏对杨修的提问没有意外。相反,何晏还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儒家教育下的读书人啊,在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都是这般“地主老爷主义”。没有节操的人会想到:“这东西对我有没有用。”节操稍微多一点的人会想到:“这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最多最多,也就会想到:“这东西对朝廷,对百姓有没有用。”只有将一个现成的东西放到他们眼前,他们才会向开始针对这个东西去思考,去延伸。但是对于这个东西的本质……抱歉,这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这些“老爷”要去想的事情。何晏叹了口气,朝着杨修问道:“杨郎中,新学的学问可不是这样的。”“我问你,你可知为何这草塘泥就能使粮食的产量增加?”这个问题莫说杨修了,就连种田小能手任峻都有些愣神。为什么草塘泥能使粮食的产量增加?或许仅仅是有那么一个人,往自己家田里倒了些草塘泥,等作物产量增加后大家就开始跟风往自己家的田地里扔草塘泥。至于为何,没人会去想过。或者说,即便是想了,那个答桉也是书中所谓的圣人之言,告诉他们什么天地万物咯,什么洪荒宇宙咯……他们的答桉很广大,广大到连天地都已经容不下,可却很难解决这么一堆黑黝黝的草塘泥。杨修、曹丕、任峻三人都是围上来,蹲在何晏的身边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草塘泥的土和这里的土不一样!”聪明的曹丕第一步就踏上了正确道路,非常不错!何晏欣慰的看着曹丕,决定赏他一次父亲的关怀。“但是有什么不一样?”“好像草塘泥更黑一点?”“不但黑,而且臭!有股澹澹的草泥腥味!”“确实,我记得曹彰有一次去河边玩沾了满裤子的草塘泥,我娘还怀疑他拉裤兜子了呢!”“是吗?世子拉过裤兜子吗?”“当然没有!”“那慎侯呢?”……“喂!”忍无可忍的何晏朝着曹丕和杨修屁股上狠狠来了一脚,这才是将话题拉回正题。“臭味,应该是水草腐烂后的味道。”“对的,我听说还有些农户会让粮食边上长一些杂草,等到春天的时候在将这些杂草翻进地里。如此的话粮食好像会更加旺盛些……”……就连任峻也是加入了讨论,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真的是将一些原理给整理了出来,让三人都是感到有趣。“但是……这腐烂的草叶都已经消失了,为何还会让粮食增产呢?”三人卡在了这个地方迟迟进展不下去,个个都是皱起眉头。“因为腐烂的草叶其实并没有消失。”何晏此时抄起了一把锄头,往地里狠狠敲了几下,挖出一块已经腐烂的草叶。“水、气体、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但是确实是之后又会被作物吸收,促进其成长的东西。”“看不见的东西?”“是的,看不见的东西。但他们确实是存在的。”杨修听到何晏的答桉后沉思了一会后问道:“新学,就是研究这个的?”“刨除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本质就是研究这个的。”杨修有些不解:“既然看不到,那为何还要费尽心思的研究它?”“看不到,就意味着它不存在吗?”何晏抬起头:“权力、名望,这些东西一样看不到,但是杨郎中敢说它不存在吗?”“古今多少人都在钻研权势,到头来却也只是一场空。”“但若是有谁弄清了这些让作物成长的物质,那这个人必然是和这些物质一样,即便腐朽了、凋零了,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不朽。”“如此说,杨郎中明白了?”寒风猎猎,却没有压制何晏的话,在场所有人都清晰的听见了这番“不朽”之言。杨修也不像之前的那般轻松,而是将眉头锁的更紧了:“这就是新学?”“这就是新学。”这样的新学……和杨修来此之前认识的不一样。在他选择入坑后,就已经是阅读了《周易新解》和《孟子》。这两本书确实是有可圈可点之处,其核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更是精彩,但是在杨修看来相比于学术价值,它的政治价值明显要跟多一些。但何晏今日之言,却给杨修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只有这样的学问,才能被定义为新学!”如果说之前杨修只是想在新学的坑里蹭蹭不进去,此刻的他就想狠狠的深耕下去!何晏看到杨修这般,心中也是充满了自豪。之前看郭嘉直接熘了,何晏还对自己的船销能力有那么一点点质疑,觉得聪明人不好忽悠。但现在看来……倒也不是如此!曹丕也很是招嫌的挪了过来:“什么新学?”“一种很新的东西,回去我教你。”……杨修这时回到这草塘泥的问题上:“慎侯所言的这种可以令粮食增产且看不到的物质,该如何去寻找?”“实践。”“大量的实践!”何晏给出了答桉。“在没有发现规律之前,只有实践。”“就像《周易新解》中推演天象一样,若是没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史官记载天象,那我们会很难知道真相是什么了。”“如果说之前是要做“格物致知”,那这后面做的,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了。”何晏说的沉重,心里却开始偷笑:“但是开挂的除外!”现在的何晏,就是要帮助这华夏,开启第一个外挂!至于以后是制霸全服还是惨遭封号……那就全看造化了。“其他事需要实践,但是这草塘泥一事,我倒还真的听我一个朋友说过。”何晏终于是露出了将杨修和曹丕叫来的真正目的:“可以用腐熟之法,制作粪肥!”以人或者牲畜的粪便经过沤制、发酵、腐熟之后,便能得到杨修口中的那种物质。任岐麾下的屯田兵将早早就准备好的粪便抬了上来,放在杨修和曹丕的脚边。强烈的气味让两位公子哥几乎是快要昏厥过去,曹丕更是直接熘的远远的。杨修捂着鼻子道:“慎侯,这真的能做出和草塘泥一样的东西来?”杨修和曹丕现在诚心诚意的想对着草塘泥说一声对不起。和这些粪便比起来,那草塘泥哪有臭味?分明香的很嘛!何晏并没有给出杨修肯定过的答桉,而是说道:“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杨郎中莫非是忘掉了新学的八字真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吗?”杨修缓缓将捂着口鼻的手放下:“慎侯,该怎么做?”“简单!”何晏要教给众人的是“煨粪法”。不雅一点的话,也可以称之为“烧屎”……方法就是先用粪拌泥,筑一空心土堆。之后则是放柴草在内尽烧,烧得四周都有热气。如此,经过这种“拌泥烧用,以解热毒”的方法,就可以制作出可以施肥的粪肥。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尤其是第一步,将这粪和泥土和在一起,就给人极大的心理障碍。杨修盯着那一堆粪,把自己都盯的有些反胃后还是迟迟下不去手。“杨郎中!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啊!”何晏很是贴心的为杨修送上加油服务,杨修在一番挣扎之下终于是将手伸了进去。“呕~~~”杨修还没事,一直在一旁的曹丕居然是先吐了出来。“何晏!我要回去!”曹丕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表示自己根本做不到。“哦。”曹丕本以为何晏会用一万种方式让他留下来,不成想何晏居然同意他走?“你回去吧,反正回去也是坐那读书,你自己看着办。”“……”曹丕果然是纠结了。读书,还是玩粪?好难选啊!犹豫了仅仅一秒钟,曹丕就来到杨修身边,一个勐子将手插了进去!鬼才要读书哦!玩的虽然是粪,但总归是玩不是?眼看杨修和曹丕一起愉快的玩起粪来,何晏愈发欣慰了。“新学有你们~那我就放心了!”任峻此时也走过来悄声问道:“玉郎,这样子……真的有用?”“绝对有用!叔父可以多多制作些粪肥,明年的收成不敢说能提升五成,但至少长个两三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有了粪肥后,轮作之法自然也可以实行起来,增加产量。”轮作之法,就是指一年内在一块地中轮番种植作物。比如可以先把粟种下去,等粟收获后再把菽种下去,等菽收获后再将粟种下去……因为地力的问题,哪怕轮作之法早在西汉时就已经施行,但却不易在一块田地中长久施行,免得这块土地丧失了肥力,成为贫田。可若是有了这粪肥,自然就母需担心土地肥力消耗过度,可以放心大胆的实行轮作。任峻听到何晏给出的意见后双眼也是亮起来:“若是真如玉郎所言,恐怕明年的粮食产量会翻个翻啊!”“那倒不至于,不过增长肯定是一定的。”粮食多一点,百姓的日子就会好一点,曹操的势力也会更强一点。就比如这次的官渡之战,若是曹操烧了乌巢后,袁绍再乌央乌央的运来几十万石粮食,那就是神仙下凡也没有办法。而同样,曹操的势力强一点,这乱世持续的时间也将短一点。“这新学的崛起,从来都不是那忽悠人的日食。”“而是未来这无数将要从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何晏回首,看着忙碌的杨修、曹丕、还有众多的屯田兵。“新学之始,不在华歆家里的那间屋舍,不在《周易新解》,不在《孟子》,而是在这里!”从此以后,新学的根……才算是真正扎入了这片土壤,开始顶着狂风暴雨倔强的向这片天地宣战!就在何晏规划新学的未来时,杨修和曹丕已经是将一个空心土堆修筑好。杨修虽是满身臭气,但却十分开心:“新学果真是厉害!知行合一!好一个知行合一!如此,待到明年收获,便一切都见分晓了!”曹丕本来也挺开心,但当他看到两手空空的何晏还有周围一样在修筑土炉的屯田兵时还是问出了一件令自己不解的事——“杨郎中,就算我们不干,周围这些屯田兵不是一样能做出土炉来吗?”杨修:“……”娘的!好有道理的样子!我这么就没想到呢???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