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嘿嘿,大乔(1 / 1)

(“慎侯!”就连一直对何晏称得上和颜悦色的周瑜现在也终于是铁青着一张脸,愤愤不平的说道:“这般做派,未免有辱司空威信!”“笑话!父死子继乃是写到汉律中的规定!敢问怎么就有损司空威信了?”“可若封孙绍为吴侯,如何还能住讨虏将军平定江东?”何晏“哦”了一声:“原来公瑾是想要让讨虏将军为吴侯?你看看,怎么不早说呢?”周瑜:“……”本来清秀的面庞此时暴起根根青筋,看的出来他真的有很努力的在压制自己的脾气。“既然慎侯知道是误会,那不如尽早请来天子诏书,册封讨虏将军为吴侯!”“这怎么行?”何晏摇头拒绝了周瑜。“之前那些粮食、士卒还有鲁肃、吕蒙、陆逊三人都是用来换孙绍为吴侯的代价。”“要册封讨虏将军未吴侯?可以!”“但是得加钱!”周瑜:“……”良久后,周瑜才压制住怒火,从牙缝中吐出几个字:“慎侯还想要什么?”“质子!”何晏还要为这南方安稳加上最后一层保障!之前和周瑜耍流氓归耍流氓,正事还是要老老实实谈的。等到袁绍一死,曹老板夺取北方的机会就会大增。到时候曹老板也算是“穿上了鞋”,成为了体面人。不能和孙权周瑜这种“光脚”的硬来。所以何晏必须趁着这次机会将孙权和周瑜牢牢困死在这南方,不让他们北上。“我要孙策之子——孙绍,跟我回许昌去!”“只要孙绍安全达到许昌,册封吴侯的诏书就会立即送来!”何晏伸出手指:“两条路,你们自己选。”孙氏宗室中,也只有孙策的儿子会让孙权和周瑜投鼠忌器,起到威胁他们的作用。其他人,以孙权和周瑜的性子,他们大致都不会在乎的。“休想!”周瑜终于忍不住了,这个温文尔雅的儒将在何晏的步步紧逼下还是失去了平常心。“我岂能让伯符的孩子跟你去许昌?你想都不要想!”孙策就孙绍一个儿子,周瑜岂会让孙绍离开?“公瑾不要这般果断,自己好好想一想。”何晏这时也没有继续强硬下去,而是和周瑜说起了道理——“孙绍就算到了许昌,你觉得我或者司空会害他?”“不但不会害他,司空还会为孙绍找最好的大儒,让他受最好的教育,在许昌安安稳稳的成长。”“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我会上表天子,让孙绍继承孙氏乌程侯的爵位。”“有爵位护身,在天子脚下有谁能害他?”“相反,他若是留在江东,留在吴郡。从小就要落入江东的战火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公瑾,你也不想孙策的孩子因为一些意外而出事吧?究竟哪个地方才能保护他平安成长,以你的智慧应该能够想来!”周瑜没空听何晏废话:“那也不行!岂有将主公之子寄在他人家养活的道理?”何晏面色如常,又问周瑜道:“那倘若孙绍留在江东,公瑾该如何对他?”“自当以主公公子对待!”“那孙权呢?”“……”何晏又是一击毙命,口中说出的话好似一根利箭直插周瑜心脏。“公瑾,你说你以对待主公公子的态度对待孙绍,那孙权呢?”“你难道真的觉得,等孙绍长大后,孙权会乖乖将江东交给孙绍?”“还是说你觉得自己就一定能将孙绍培养成一个圣人,让他将本该属于他的江东拱手让人?”何晏摇着头:“我将孙绍接回许昌,也未必没有救他的意思。”“公瑾与其以后痛苦的看到孙绍与孙权纷争,倒不如直接让我将孙绍带走。”“你我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说也该明白。”“让孙绍跟我回许昌,你们安心平定江东,司空也能对后方少一分顾虑,专心对付袁绍。”“此中道理,还请公瑾仔细考量。”周瑜的脸上已经没有半分血色,不过这也恰恰表明周瑜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事。孙绍留在江东,是不可能继承江东基业的。这点何晏知道,周瑜自然也知道。不但不能继承基业,他的存在在未来肯定还会引起孙权的猜疑。而猜疑,往往就是危险的开始。如果周瑜真的只是希望孙绍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好好为孙策传承香火,前往许昌其实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瑾。”何晏再次语重心长道:“让孙绍前往许昌,我们彼此谁也都安心了。”“或者我们可以立下一个君子之约。”周瑜抬头看了眼何晏:“什么君子之约?”“无论是司空先拿下河北,还是你们先拿下荆州,只要两方有谁做到了这一步,我就会将孙绍给送回来。”“如此,公瑾可愿意?”曹操与孙氏不想开战的原因主要就是河北。要是拿下北方,曹操的视线肯定会转移到南方,孙绍存在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同理。若是江东拿下荆州,那孙吴必然会挥兵北上,寻求定鼎中原的机会。一个孙绍在国势面前也会变的无足轻重。至于谁先做到这一切,那就要各凭本事了。周瑜听完何晏的“君子之约”,一个人低下头默默在心中比较。曹操想要完成这个条件,就要弄死占据四州之地的袁绍。但江东若想完成条件,仅仅需要拿下被刘表占据的荆州而已。刘表与袁绍,那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就算加上目前江东不稳,需要耗时整顿,江东的任务依然要比曹操轻松!只要江东能在曹操打败袁绍之前拿下荆州,那自然算是赢得了这场赌局。“好好想想吧,我就先回皖县了。”何晏知道让周瑜走出这个抉择无疑是残忍的。但对敌人的残忍,本就是一个合格的将帅乃至战略家必须具备的品质。若是不趁着江东最为羸弱的时候狠狠上来咬几口,那曹操面对的将是一个发育完全的江东。到了那个时候,战事一旦不顺,可就是对几十万士卒外加成百上千万百姓残忍了。何晏给周瑜留足了时间,自己则是带着鲁肃、吕蒙、陆逊还有一千士卒回到了皖县中。【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在回到皖县的过程中,吕蒙这才惊觉自己貌似是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何晏的部下,这让吕蒙的脑袋都是嗡嗡作响。“慎侯……不是,何校尉。”此时的吕蒙还不是后世白衣渡江的老六,而是一个莽撞少年、军中新秀。这就导致现在吕蒙的眼中,常有一种清澈的愚蠢。现在吕蒙就在用这愚蠢的眼神与何晏对视,并轻声询问:“何校尉,我等以后真的要常驻皖县吗?”“不会。”何晏的回答让吕蒙以为自己还有机会回到孙权麾下,但何晏后面的话直接断绝了他的希望——“以后你就是我的副将,你麾下的那些士卒也将是我的部曲。”“我会带着你们前往燕赵之地迎击鲜卑匈奴,也会带你们到关中西陲去平定羌氐之患。”“和整个神州大地比起来,这皖县太小,这江东也太小。”“如此说,你可明白了?”吕蒙的呼吸有些急促,鼻翼上下抖动:“下官明白了!”“嗯。”吕蒙如今很好忽悠,所以何晏主要还是将目光放在了鲁肃与陆逊身上。斟酌一番后,何晏骑着快航来到陆逊身边,端详着这位未来的东吴柱石。“见过慎侯。”“免礼。”陆逊果真是一副文弱书生样,连行礼都是文绉绉的,看不出来有半点武官的洒脱。“想报仇吗?”“嗯?”陆逊想到了无数种双方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可偏偏没有现在这般直白的开场,表现的多少有些惊讶。“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大丈夫十世之仇尤可报也,平日里在江东不好意思说,现在出来了还是不好意思?”何晏对陆逊的态度有些嗤之以鼻:“以你吴郡陆氏的名望,就算你日后与孙氏为敌,也牵扯不到家族。”“如今既然是脱离了家族的束缚,以你陆伯言的本事,怎么也算是勐虎出笼、龙跃大海。若是还要继续养着脾气,小心可别把自己养废了!”陆逊咬着嘴唇,似是在思量何晏说的话。“慎侯能答应什么?”“那要看你能做什么了。”何晏从不对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做出保证。“你若是真的有本事,将孙氏屠杀殆尽都没事。”“不对……孙绍你不能杀,至少这几年不能杀。”在何晏纠正自己的措辞后,陆逊平静的点点头:“我还不至于和一个小孩子计较。”眼看陆逊平静的有些过分,何晏劝道:“少年俊才,就该放纵意气,挥斥方遒,不要总是死气沉沉的。”陆逊听到何晏的话,用那死鱼眼快速的撇了一下何晏,但又很快将目光移到别处。“慎侯自是少年得志,可这天下有几个慎侯呢?”“呵?少年得志?”何晏被这话给逗笑了。“昔日洛阳宫变,我何氏被杀的只剩我一根独苗,那个时候谁又敢说我会少年得志呢?”陆逊这才直视起何晏来,并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慎侯没想着复仇?”“你觉得我现在在做什么?”何晏没有否认。“但这世间并不只是苦大仇深,也并不只有家国仇恨,你总要将心中的志向定的有趣些。”“那慎侯的志向是什么?”何晏歪着头思考一阵后,才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可能是……筑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小娘俱欢颜?”“……”陆逊嘴角一抽:“果然是好志向。”“既然觉得是好志向,以后就跟着我一起干。”何晏拍拍陆逊的嵴背:“挺直了,别藏着!”“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留着这口气,志向便是可以实现的,小娘也是可以拥有的!”“但这口气散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陆逊深吸一口气,朝着何晏拱手致谢:“谢过慎侯提点。”“客气!”待到最后,何晏又飘到了鲁肃身边。从鲁肃身上,何晏看不到半点颓废,也看不到一丝张扬。如果硬要说他身上有点谁的影子,那估计只有藏锋的徐庶了。不过徐庶属于那种不把剑拔出来,谁都不知道他藏着的剑到底有多锋利。鲁肃则是不用出鞘,就能令人察觉到他身上被遮掩的锋芒。虽是同工,但依旧是异曲,不可以一言概之。“慎侯之事子扬兄已在信中告知了我。”和吕蒙、陆逊不同,鲁肃是主动朝着何晏搭上了话。“新学之事,还等回去细谈。”“庐江匪患,我已经有了大致的策略。”“另外,子扬兄已经答应表我为豫章长史,慎侯母需在允诺我什么。”鲁肃将手搭在自己的胡须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总要做出些政绩方才能入司空幕府,实现胸中大志!”“我鲁子敬既然愿意回到北方……那这北方,合该有我一席之地!”何晏:……论天下英杰,何晏也是见过不少。可除了做着“周公”美梦的曹操外,何晏还从未见过有这等自负之人。我来到,我征服!此等风采,当真举世无双!何晏高兴之余却也有些失望。和吕蒙、陆逊这等初入江湖的小萌新不一样,他鲁肃一出仕就是要朝着最大最强迈去。正如江东容不下他,何晏这边同样也容不下他。普天之下,也就只有曹老板能令鲁肃满意了。……一行人回到皖县,何晏将要以孙绍为质的消息告知刘晔后也让刘晔帮着自己分析一把:“周瑜有几成的概率将孙绍送到许昌?”刘晔大致想了想,最后竖起三根手指。“若是慎侯不提后面的君子之约,那只有三成。”“但有了这君子之约,便会有七成的可能了!”何晏点点头:“七成,已经够高了,可以试一试。”仅仅过去一夜,在第二日清晨,便有孙氏使者来到皖县,答应了以孙绍为质的事情。而且因为孙绍还没到断奶的年纪,孙绍的母亲大乔也请求一同前往许昌,哺育何晏。何晏自然是不忍让大乔与孙绍受骨肉相思之苦,欣然同意了这一小小的请求。尘埃落定后,刘晔终于松了一口气:“孙绍!嘿嘿!”而何晏也是跟着松了一口气:“大乔!嘿嘿!”刘晔:???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