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胜利(1 / 1)

半圣凡人 秋风叹微凉 4342 字 2022-10-13

(有时候,历史的这位导演比电影导演更加刻意。虽然曾国藩那边战事相当惨烈,但是在咸丰四年(1854年4月25)日从长沙城出来的湘军悍将塔齐布率领了四千湘勇先锋,准备向着湘潭城外正在修筑工事的太平军发起进攻。城内太平军发现后开始开炮回击,这个时候,湘军终于展现出平时经过长时间系统性刻苦训练的优秀军事素质,他们面对强敌仍然能够保持阵型,丝毫不乱,并且精准躲避太平军的猛烈的炮火,凭借着的风骚走位逼近湘潭城下,准备破釜沉舟。“闻炮即伏,炮止即进,数伏数起”。——骆秉章《自订年谱》塔齐布虽猛,林绍璋也不怂,他没有半点犹豫,湘军那群杂牌菜鸟兵怎么能跟我这兵强马壮的部队打?他对湘军这群手下败将是发自内心的看不上的,石祥祯可以打垮你们,我同样也可以。他胜券在握,带上两万的精锐欣然出城迎击。两个宿命的对手,终于要在湘潭城外开始生死对决。出了城的林绍璋发现塔齐布的先锋部队并不多,于是更加得意,想乘着自己人多,围剿塔齐布。清妖们,不要再犹豫了,把你的人头交出来吧,我要献祭给天王,献祭给上帝。林绍璋仿佛看到了几天后封官进爵的自己,成功就在眼前。塔齐布曾经是火器营鸟枪护军,精通枪炮战术和操作,那批在靖港之战未被摧毁的洋枪在这次被塔齐布带了出来,并且了大忙。有了专属武器在手,塔齐布沉着指挥湘军对着围上来的太平军先是一顿枪炮猛轰,把冲锋的太平军阵型全打乱了,然后他干脆命也不要了,趁乱抓住机会带着湘军冲了上去,跟太平军肉搏。太平军已经很久都没有遇到过敢于如此生猛肉搏的清军了,为之愕然,纷纷后退。经过短时间的激烈战斗,身经百战、人数占优的林绍璋太平军居然渐渐的支持不住,在塔齐布强大的气场压制下,林绍璋也不敢恋战,带着部队退回湘潭城内。4月29日,湘潭的前线传来了好消息:塔齐布所带领陆军逼退了出城迎战的太平军,取得了湘潭之战首次胜利。曾国藩从太师椅上蹦了下来,精神随之振作,他双手紧握着送上来的捷报,反复看着上面书写的内容,对营帐里众将士说道:“湘潭一股竟就扑灭净尽,则天下事大有可为”。第二天,林绍璋重整旗鼓,这次他非常谨慎,以曾经无坚不摧的王牌军“广西老表”为先锋,再次杀出湘潭城准备与湘军决战。湘军威猛不屈,越战越勇,太平军惨败再次被迫退回湘潭城内。同时,太平军的水师也在湘江之上与湘军水师展开了激战,太平军水师同样溃败,损失大小战船六十多艘。夜晚,仍不死心的林绍璋指挥太平军点燃小船数艘,沿湘江顺流而下,希望能借此焚毁下游湘军的战船,又被湘军水师轻易避开。4月30日,塔齐布主动向着湘潭城发起了总攻,但是这时候天降大雨,湘军的火药都被雨淋湿了,没有办法用枪炮进行压制。林绍璋抓住了机会,带着太平军突然出击,打了湘军个措手不及。还好彭玉麟、杨载福指挥的湘军水师赶到,双方在湘江展开了激烈的水战。湘军的战船都是在曾国藩的要求下,精心打造的专用战舰,而且配备的装备都是从广州购买的西洋火炮,而太平军的战船则是随便征调来的民船,双方装备差距实在太大。彭玉麟指挥湘军水师用洋炮对着太平军一顿猛轰,并发射火箭助攻,火箭雨点般落到太平军的战船上,顿时烧成了一片火海。这时候江面刮起了北风,火借着风势越烧越猛,太平军大败,活下来的士兵开始跳到水中,四处溃散,不会游泳的全部被淹死。刹那间,湘江的水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太平军将士的尸骸。六七百艘战船在湘江被击沉或倾覆,燃烧起滚滚的浓烟,热枪炮的轰鸣声、冷兵器的碰撞声在湘江两岸的旷野中回荡,滚滚的浓烟挟裹着灰烬盘旋在暮春的苍穹里,久久无法散去。最后一只箭矢划破了夜空,发出绝望的吟啸。几道身影从黑夜的深处狼狈窜出,破开薄雾和销烟亡命狂奔,褴褛的衣衫在夜风中瑟瑟发抖,却无法掩盖身后同袍的垂死哀嚎。逃出火海的林绍璋疯狂的挥舞着马鞭,不敢回头,他想早点离开这地狱一般的梦魇。这次真的被打蒙了,步兵王牌和水上精锐在对抗清军绿营、八旗军时都是势如破竹,前几天还跟队友队友石祥祯打得曾妖跳水自杀,短短数日,自己却被曾妖的部将和这群新兵蛋子打得溃不成军。两万精兵全军覆没,数千条战船化为乌有。随着马背的起伏,呼吸急促,混合着污垢与血水在林绍璋的脸庞上写满了愤恨与不甘,血红的双眼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那些曾经无比鲜活的生命,此时都横陈于身后的荒野,逐渐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他已经无地自容,重重的叹了口气,或许这就是轮回。刺眼的月光照耀着狼狈向北逃往靖港方向林绍璋的残兵败将。逃跑途中,又在云湖桥遭到了王錱部湘军的截杀,王錱把在岳阳羊楼司所受的屈辱发泄出来,仅剩下林绍璋和四个护卫骑兵逃出重围。这一路,太平军的西征军几乎全军覆没,无比凄凉。5月1日,塔齐布率领的湘军攻克湘潭,终于取得了湘潭会战的重大胜利。湘潭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决定了满清王朝命运的决战。在1854这一整年,太平天国可以说是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就连北伐军都是连战连捷。而清军则呈现出全线溃败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枝独秀的湘军在湘潭大捷,堪称是一个奇迹。曾国藩依然很谦虚,他连夜给咸丰帝写了两篇奏折,《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折》、《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同时发出。一是湘潭大捷跟咸丰帝报喜,二是靖港之败向咸丰帝请罪。在《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折》里,曾国藩洋洋洒洒一共写了5500字,以时间顺序叙述,条例清晰,汇报了连续8天的战斗情况,重现了惨烈的战斗场面,包括湘军的战略部署、战斗场景、杀敌数量、缴获物资、己方伤亡、立功人员名单等。还用了充分详细的数据,生动的描写了湘军如何神勇,介绍湘军如何在湘潭击败太平军,确实写的精彩绝伦。微臣虚有讨贼之志,毫无用兵之才,孤愤有余,智略不足,仰累圣主知人之明,请旨将臣交部从重治罪,以示大公。并吁恳皇上天恩,特派大臣总统此军。臣非敢因时事万难,遂推诿而不复自任,未经赴部之先,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如船只已修,水勇可恃,臣亦必迅速驶赴下游,不敢株守片刻。所有微臣办理错谬,据实直陈,自请治罪,并请特派大臣缘由,恭折由驿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曾国藩《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禀报皇上,湘军在靖港与太平军交战,各有胜负,太平军由陆路攻陷湘潭,湘军水陆夹击,大获胜仗,剿灭大批敌人,收复湘潭。这次臣上奏给皇上目的是要检讨在靖港战败的原因,是我指挥无方,请皇上从重治我的罪,也恳请皇上派人来统领湘军,及时补救。此次战役,湘军水、陆两军共歼灭太平军近万人,摧毁敌船1000多艘,解救了上万名被挟持的百姓,并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湘潭之战,虽然敌人枪炮如雨,但是在塔齐布的号令下,兵勇听见炮声就趴下,枪炮停止就进攻,起伏数次,大家奋不顾身攻入贼营,施放火箭火弹,英勇杀贼五百多名,烧死的不计其数,生擒三十多人,获马六匹,枪支二十多只,火药5桶,铅弹300斤,旗帜刀矛无数。臣恳请皇上擢升在次战役中有重大立功的人员。我这里记录如下:补用副将(从二品)塔齐布,忠诚勇敢、身先士卒。此前在通城剿贼已获大胜,这次又立下奇功,是武将中的杰出人才。之前因剿匪有功我请旨给他赏换花翎、转为正式副将,一直没有接到吏部批复,这次我仍然请旨给赏他换花翎并提拔为总兵(正二品,相当于省军区司令),赏勇士称号。蓝翎守备(正五品)周凤山,非常有胆略,士兵都很信服他。去年冬天在常宁县洋泉、道州四庵桥,今年正月在道州岩头村,带队剿匪,履立战功,之前就想举荐他为都司(正四品)。三月十四日随同塔齐布在通城等地剿匪,打了大胜仗。这次湘潭战役奋勇当先,他所带队的几次战斗取得全胜,请旨提拔为游击(从三品),先换顶戴,并赏换花翎。同知(正五品)褚汝航,特别熟悉水战,既有才干又有胆略,战斗中调度有方,请旨提拔为知府(从四品)。知县(正七品)夏銮,带领士兵勇敢作战,请旨提拔为同知(正五品)。蓝翎千总(正六品)杨载福,虽出身陆军,此次带领水师出征,左肋、右腿多处受伤,包扎伤口后,继续血战到底,带兵陆续烧毁战船400多只,请提拔为守备(正五品)。彭玉麟,他本是读书人,投笔从戎,战场上比老将还有胆略,他激昂慷慨,志向高远。我此前派他去岳阳搜查贼船,他带着30多人驾两只小船沿途搜剿,击毙太平军30多人,夺获多艘船只,本来准备举荐他当县丞(正八品)。这次同杨载福带队,焚剿贼船六七百只,功劳很大,请提拔为知县。本来这时的彭玉麟没有品阶,但是曾国藩对他非常欣赏,并在这次奏折不遗余力的褒奖。此后,彭玉麟屡立战功多次被破格提拔,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南洋通商大臣,也成为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之一。水军哨官(小队长)张宏邦,战斗中英勇无畏,跳上太平军的战船,活捉太平军头目,并焚烧数十艘敌船,战斗中身受重伤依然不下战场,请提拔为千总(正八品)。国子监学正(正八品)江忠淑,是安徽巡抚江忠源的弟弟,带兵首先攻上城墙,请赏加五品官衔。此外还有很多人在战斗中奋勇出力,我将把战功显著的人列出名单,请皇上加恩鼓励。对阵亡的兵士,我也将查明后奏请封赏抚恤。曾国藩在奏折中只字不提自己的成绩,但是对有功将士的英勇杀敌着墨极多、绝不吝啬,全力以赴向咸丰帝为将士们争取提拔,同时对战死沙场的官兵予以抚恤。对于亲自指挥的靖港之战惨败,也并没有推卸给任何人,而是把责任归咎自己,并在《靖港败溃自请治罪折》中分析了靖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我率领大小战船40只、陆军800人,奔赴距靖港20里的白沙洲准备找机会进攻。这时候突然刮起西南风,江水流速很快,我军战船顺风驶至靖港,太平军开炮打中我船桅杆,水师只能收下桅杆停泊在靖港对岸的铜官渚。面对太平军的二百多只小船的进攻,我军开炮迎击,但由于炮口过高,打不中敌方的小船,反被被烧了10多条战船,水师纷纷弃船上岸。有些士兵为了防止战船被太平军俘获,自己把战船烧毁,但是依然有战船被太平军抢走。我派出陆军分3路去救援,陆军战斗经验不足,一击即溃。水陆两军都惨败,我只能传令撤队回营。这就是我四月初二在靖港剿贼失败的情况,我总结认为这次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军队的组织架构不健全。湘军现有1万多人,本应该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多配备将领,用纪律、纲领进行约束和激励,才能形成良好的战斗力,我没有及时配齐将领,每营中仅有一个营官,遇到劲敌,营官只要一牺牲就容易出现营中无首,涣散溃败。二是我轻敌冒进,湘潭战斗中,水陆两军都取得了胜利,本来打算趁势攻击靖港,占领太平军的营地。但是当天风大浪急,战船行进时不太好控制,我剿敌心切,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战斗不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撤退了,我没有做好失利撤退的准备。三是我领导的湘军缺乏实战经验,水师大部分人之前都是船户、水手,训练时间不到一个月,陆军虽然训练过,但应该与上过战场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混编在一起,这次带领没有实战经验的士兵,遭遇身经百战的太平军老兵,一只队伍遭遇挫折,全军就没了士气,不是士兵们不行,而是我没有把他们训练组织好。我本来想迅速带领部队奔杀往湖北,没想到太平军大举进攻湖南,屡屡受挫,湖北如此危急,我却不能速援,长江上下的太平军也不能扫除,辜负了皇上您对我期望,是我的罪过,我既羞愧又愤怒,本想一死以谢天下,但是如果我这样置大局于不顾,又恐怕我死后湘军立即溃散,化为乌有。那么我虽死了,但罪过更大,所以忍耻偷生,一面俯首等待皇帝您降罪,一面紧急进行补救。再跟皇上汇报补救措施:我所带部队,除阵亡、逃跑及淘汰的,水军剩下5个营共计2000多人,陆军也只剩下2000多人,战船损失很多,需要修葺添造,我之前就觉得水师力量不足、缺乏训练,已经请广西巡抚劳崇光代为招募有作战经验的水军1000人,我已写信催促他尽快办理。三月初七日在岳州遇到暴风,船只损坏,我当时已派人前往衡州再造20艘大快蟹船,又得知两广总督叶名琛派总兵陈辉龙带领260名水军、100尊大炮前来,同时我也会对水师严格把关、悉心操练,我认为经过一两个月就会看到起色。咸丰皇帝想不重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都不行了。对他这两个奏折批示如下:屯聚靖港,逆船经曾国藩亲督舟师进剿,虽小有斩获,旋以风利水急,战船被焚,以致兵勇多有溃败。据曾国藩自请从重治罪,实属咎有应得。姑念湘潭全胜,水勇甚为出力,著加恩免治其罪,即行革职,仍赶紧督勇剿贼,带罪自效。曾国藩也成功地化解了之前积累下来的所有危机,湖南官场上上下下都对曾国藩转变了态度。按察使徐有壬甚至亲自登门向曾国藩谢罪,说自己有眼无珠,请曾大人不要计小人之过;提督鲍起豹被朝廷撤职,塔齐布接任了他的职务;鲍超因为作战勇猛,从哨长被晋升为湘军的守备,赏戴花翎。而江南大营那四万两饷银也从此正式归湘军所有。借着湘潭大捷这么个阶梯,湘军威震全国,登上了晚清军事舞台的黄金分割之处,在晚清历史的舞台开始唱主角,挽救了清王朝本要马上覆灭的命运。湘军休整完毕后,塔齐布乘胜指挥清军在双城驿、大河埔击败太平军追至黄梅。他亲自带头登城,与敌军肉搏,不幸被石子击中脸部,血流满面,但仍奋力督战,终于夺取黄梅。残留的太平军聚集到孔垅驿,开始在三面筑造土城负隅顽抗,也被塔齐布攻破。太平军屡战不利,只好南渡长江,并据守九江、湖口,以犄角之势想再做最后的垂死挣扎。塔齐布与罗泽南追至九江城下,并在水师和湖北清军配合下,形成对九江的夹攻之势。时任山东巡抚的张亮基、胜保及其先遣将军善禄等人发现太平军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想趁着湘军的热度增援临清,结果太平军正面顽抗,清军惨败,张亮基被连降四级留任。太平军早在4月15日就已经攻占了临清,但是清军逃出来临清之前就将城中粮草全部焚毁,太平军无以为食。随即胜保及新任山东巡抚崇恩开始对临清围城,断绝了城中一切接济。太平军补给困难,军心涣散,时有士兵发生哗变、逃跑。不到一周,太平军全部撤出临清,拟北上阜城。沿途有些新加入的人不听指挥,想往南逃跑,清军乘机截击,太平军损失严重,只好退至清水镇。5月8日,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带领太平军撤退到冠县,遭地方团练及胜保马队前后夹击,太平军全军溃败。此时黄河上游地区干旱少雨,黄河干流水量减少,正是枯水期,水位较浅,曾立昌决定在江苏的丰县以骑马的方式渡过黄河,再次受到伏击,河中的淤泥陷住了马蹄,除了两千多人渡河南下侥幸逃生以外,其余全部被灭,曾立昌也跃马跳进黄河被淹死,黄生才死于游击。渡河部队转战凤台展沟集,陈仕保战死,许宗扬逃回天京被收入东牢。燕王秦日纲领兵第二次北援,刚到舒城就兵败折回。8月,太平军石凤魁、黄再兴部从武昌撤退到田家镇,与奉命前来救援的秦日纲部队汇合。秦日纲从田家镇至蕲州开始布防,沿长江北岸建土城四十里,又从田家镇横跨半壁山的江面安设铁锁,并于半壁山上建营垒五座,引水为濠,严密布防。10月,湘军大举进攻,越战越勇,曾国藩命道员罗泽南、知州李续宾部在半壁山与秦日纲大战,击杀大平军数千人。攻克武昌、汉阳,因功赏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赏戴花翎,因曾国藩努力推辞,而赏兵部侍郎衔。湘军参将杨岳斌、同知彭玉麟率湘军水师斩断拦江铁锁从江面攻打太平军水师随后追杀,烧毁太平战船约三千艘。秦日纲、韦志俊等率部自田家镇东向退至黄海。第二次田家镇之战后,太平军西征部队损失严重,被迫撤退,太平军主力既要对付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又要分兵于西战场与湘军激战,腹背受敌,再无能力组织北伐援军,太平军大势已去,湘军步步紧逼,猛扑九江。11月12日,太平天国成立西征指挥部,洪秀全派翼王石达开及胡以晃从安庆到湖口主持战事,罗大纲自饶州领兵来湖口协防,青年骁将陈玉成也从江北赶至九江助林启容守城。咸丰五年(1855年1月初),湘军逼进江西九江,曾国藩以悍将塔齐布、罗泽南为先锋联合胡林翼会攻江西九江,并派水师扑向湖口,扬言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为了鼓舞士气,曾国藩再次决定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介于靖港之战曾国藩的跳水事迹大家都历历在目,无一不担心曾国藩再次遭遇不测。塔齐布首先站出来反对:“大人,此战长毛众星云集,将会是一场恶战,您作为主帅,理应坐镇后方指挥,而且您又不习水性。我与直隶州同知罗泽南、湖北按察使胡林翼先去,确保前方安全之后,您再过来。”彭玉麟也表示支持塔齐布的意见:“涤帅,象棋中的将帅,从来就没有过河的,这种冲锋陷阵的事情,交给末将们去处理就行了,您静等佳音。”罗泽南、胡林翼、杨载福、鲍超等将领也都纷纷表示曾国藩不应该去前线。曾国藩不顾众将士的劝阻,仍坚持要去一线:各位爱将,我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了,也懂你们、相信你们,你们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一次,我想亲眼见识一下长毛的实力和水平,这点临阵的胆识我认为自己还是有的。另外把营房军务的管理,弄整齐一点。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致沅弟·凡将才有四大端》众将士见曾国藩如此固执,也不便再进行劝阻,胡林翼只好安排鲍超严格做好曾国藩人生安全的防护、安保措施。石达开得知湘军大部队的动向之后,也丝毫不敢怠慢,连忙从安庆赶过来支援,谨慎布防,以太平军悍将林启荣部守卫九江,让罗大纲部扼守湖口西岸,自己领军守东岸县城。1月29日,石达开计诱湘军水师的轻便快船120余只冲入鄱阳湖内,堵塞湖口水卡,断其出路。然后用小船火攻留在长江行动不便的大船,烧毁湘军船只40余只,其余的退往九江。当天深夜,石达开命令林启荣从九江、罗大纲从小池口,南北两岸并进,又出轻舟百余入江,以火弹喷筒攻湘军水师,焚烧湘军的战船百余条。曾国藩的坐船也被围困,在杨载福、鲍超的极力营救下,乘着夜色登上小船逃往陆上才免一死。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