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卿的事情说完了,诸位爱卿,咱们不如再谈谈义务教育的事情……”一如之前一样,朱元璋提及义务教育之后,还是将义务教育的好处和优势阐述了一遍。不过他虽然说的一样,但是百官们与上一次比起来都认真了不少。特别是胡惟庸等人,可谓是神情相当专注,丝毫没有半点跑神。“以上这些,咱家前些日子就说过一次,但是当时有些爱卿并不赞同,说这件事没必要。”“然而咱家觉得为了大明,这件事还是有必要去办,不知今日诸位大臣听罢之后,是否有所改观?”随着话音一落,百官一片寂静。那日,朱元璋虽然被反驳,但是很明显并未放弃。因此,今日听到陛下重提此事之后,众人也算是有所准备。实际上不少家中贫寒,但在机缘巧合下当上官的大臣们其实并未对此有太大的抵触,唯独士族官员跳脱的最为明显。而今日朱元璋再次提起,只怕也是冲着那些反对的人。“自是好事!”众目睽睽之下,吕本原本最贴心的党羽之一第一个冲了上来。“陛下,义务教育确实是惠于民生,对大明而言,是件好事!”“想必若是陛下真的将其实施下去了,天下百姓对陛下定然都是感激涕零!无以为报!”“而且到了那是,家家的孩子都有学上,大家的生活都有了盼头,百姓们一起努力,想必能够带领我大明走上辉煌!”此人这么一开口,直接点醒了其他几个刚刚还处在惶恐之中的官员。他们纷纷上前,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番赞美之词。“是好事!”“百姓们一定会相当赞成陛下的方案!”“作为我朝官员,自是有必要关注并支持此事!”“正所谓百姓兴则天下兴,陛下此计当利千秋万代,保我大明永久不衰!”眼瞅着曾经百般拒绝此事的各路官员如今开始吹起了彩虹屁,不少看戏的大臣们都在心中笑得不能自已。朱元璋坐在上面,更是龙颜大悦,望向诸位大臣的眼底尽是笑意。唯有胡惟庸一人,心中满是复杂和狰狞,看着那些临时变卦的家伙气的牙痒痒!而这一副丝毫不加收敛的神情,更是被朱元璋看在眼里。看到胡惟庸这副神情,朱元璋眸中一暗,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手中有节奏的敲击着扶手。而胡惟庸对此却根本没有察觉,他的心情已经变得格外糟糕,甚至连朝上后来商量的是什么事,他都并未听进去。胡惟庸只是一心惦记着等到下朝后一定要去探望吕本,好看看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情况。然而下朝之后,正当胡惟庸准备立马出发之际,朱元璋特意喊住了他。“胡爱卿,你来一下。”一句话就让胡惟庸被吓得寒毛直竖。他不禁担心,莫不是朱元璋见他在朝堂上并未对此表态,前来私下算账不成?正当胡惟庸胡乱猜测之际,朱元璋却长叹一口气“胡爱卿啊,你也知道吕爱卿他年事已高,咱家担心他的身体是不是除了什么问题。”“不过咱家记得平日里当属你们两个关系最为亲近,不如替朕去看看吕爱卿,如何?”朱元璋的神色很是心疼,好似真的在担心吕本一样。眼前的这一幕,着实让胡惟庸有些弄不清楚状况了。他搞不明白,现在的朱元璋对于吕本到底是记恨还是真的关心。难不成……是另有打算?“陛下,您要是担心的,不如自己亲自去看一看吧?”胡惟庸有些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朱元璋的态度,他倒是想搞明白状况。朱元璋闻言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越发地无奈。“与其咱家去,不如你去。”“指不定吕爱卿还因为义务教育这件事记恨着朕呢,朕过去只怕会激怒他,让他的病情加重!”“不若你去,你们平日里的关系向来不错,想必也能多安慰安慰。”朱元璋这番话再配合那个神情,可谓是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人认为他是真心关心吕本。胡惟庸也被骗了进来,他心中的警惕陡然消失了不少,只不过有些话他觉得还是得圆回去。“陛下,吕本素来敬重陛下,又怎么会记恨陛下?”“正巧臣本就要去探望吕本,必定会将陛下对他的关心悉数带到!”听到朱元璋这番话,胡惟庸的场面话自然也是要做到位的。自己好歹也是身为臣子,总不能让皇帝承担下这一切吧。见他接下了这个任务,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随后转身让一旁的太监把东西拿过来。“咱家知道吕爱卿是读书之人,速来将朝政看得很重。”“如今重病在身、卧病在床,应当无法处理事务,只怕他也会因此无比焦急。”“你既然前去探望,不如把这份朕特意让人收集的四书五经一并带去,让吕爱卿也好有个打发时间的事情做。”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语重心长的将一旁的包裹递给了胡惟庸。而胡惟庸一脸懵逼地接下了装着沉甸甸的书籍的包袱,眼中尽是不解。这……关心朝臣也算是正常,赏赐东西也常见,但是赏赐书籍还是头一次!更别说这些书籍还是四书五经,读书人家中必备,朱元璋赏赐这个干什么?不过御赐的倒是不能推举……胡惟庸越发有些疑惑,然而面对朱元璋,他也不好直接开口询问。只得允诺自己一定把东西带到之后,朱元璋才放他离开。胡惟庸也带着一肚子的疑惑,快速前往吕家。等他辛辛苦苦地将夹杂着沉重书籍的包袱一并放到吕家大门口后,胡惟庸注意到了些许不对劲。“怎么没人?”胡惟庸特意退了几步,重新看了一眼牌匾之后才确定自己没有走错。他清晰地记得,明明以前来的时候,门口可还站着四个侍卫把守大门的安全。而且即使站在大门处,也能经常听到院内传来的嬉笑声。 , )
第一百零四章 四书五经(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