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形势诡异(1 / 1)

劫貂蝉 木子华小七 2051 字 2023-03-06

(曹仁却哈哈大笑。“徐公明,你的枪法不咋地啊!”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曹仁一看徐晃的枪招,他就吃了个定心丸。刚刚,曹仁还怕打不过徐晃,但如今,曹仁志在必得。打徐晃游刃有余!不用发动武技,都能杀得徐晃左支右拙。徐晃堪堪不敌。而徐晃没有大斧,他使不出武技,他是干着急,却没有办法。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徐晃这个气,但他眼睛又是一眯。因为不远处,又来了数骑。不用说,都是追兵!“失陪!”徐晃不敢恋战了,他一声大叫,虚晃一招,他逃之夭夭。经过一阵的休息,徐晃的马跑的快了不少。但还是不如曹仁的马快。堪堪就要被曹仁追上。而且徐晃看到,曹仁的后面,追来的人很多,不知有多少骑兵。但最靠前的,却是曹洪、李典、李蒙、张绣。四员大将,再加上曹仁。一共五员大将!那是必败的结果。而且徐晃没有大斧,他更是必败!但天无绝人之路。徐晃的前面,出现了一支人马!正是大将韩暹。韩暹率领大军,要迎战李清,却不想,遇上了出逃的徐晃。“徐晃?”韩暹就是一愣。这徐晃长时间不见,他突然出现,是不是有问题。韩暹心中怀疑。但徐晃被追击,韩暹也不能见死不救。韩暹虽然有疑问,但他还是一声大叫:“杀!”韩暹率领大军,来接应徐晃。徐晃转危为安。曹仁等却郁闷了。近在咫尺,却功亏一篑啊!但那边,韩暹已经开口了:“公明,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被李清军追击?”“我和李清手下将领交战,寡不敌众,所以被敌军追击。”“这样啊!”韩暹点头。“你的大斧呢?还有,你这么长的时间,你在哪里?”“我……技不如人,大斧失落了。”“大斧失落,那你怎么没受伤?”韩暹的疑问,是越来越多了。疑点重重!而徐晃则有些哑口无言,他不知该怎么回答。但徐晃不用回答了。因为曹仁、曹洪等,已经杀过来了。是的,曹仁等稍停片刻,便集中了几百骑,于是争分夺秒,杀向了韩暹。韩暹来不及刨根问底了,他一声大叫:“应战!”韩暹必须火烧眉毛故眼前,他列开阵势。要和李清军死战。但韩暹还是高估了自己,他的兵,根本打不过李清。尤其曹仁、曹洪等几员大将,那都不是吃素的,身先士卒的冲锋。势如破竹,杀得韩暹大败亏输。而且韩暹还悲催的,遇上了曹洪!“韩暹,你不是我的对手,你投降吧!”曹洪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韩暹投降。“废话少说,纳命来!”韩暹一声大叫,他大枪一挺,分心便刺。“韩暹,你的武功还不错,你是个人才,我家主公爱才如命,你投降,必受重用。”曹洪一边厮杀,还一边喋喋不休。“住口,要我投降,痴人说梦!”韩暹就是不投降。“好良言难劝该死鬼,你不识时务,那就休怪我曹洪心狠手辣了!”其实,曹洪的武功,还是高出韩暹不少的。见韩暹一意孤行,曹洪下了杀手,接连抢攻三招,逼得韩暹手忙脚乱。“去死吧!”曹洪接着一声大叫,他一刀疾风暴雨般劈出。再看韩暹,已经躲无可躲了,被曹洪一刀劈死!韩暹死于非命,尸体掉落马下。随着韩暹阵亡,韩暹的大军,也毫无悬念的,被曹洪、曹仁等杀得惨败。但徐晃却逃了。带领残兵败将,徐晃逃之夭夭!“可惜了,让徐晃逃了!”曹仁十分的懊恼。“是啊,功亏一篑!”曹洪也一脸的无奈。但杀死了韩暹,还以几百兵,大败韩暹一万大军,可谓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以少胜多,打得十分的漂亮。只是美中不足,让徐晃逃了。但李清赶上来,他却没有遗憾,他更是赞扬了曹洪等几将。“大军西进!”李清率领大军,一路的向西进兵。当然,李清也分出一支人马,由曹仁率领,向东攻伐。凡是归附的,那就兵不血刃的收编,若是不归顺的,那当然要攻城了。曹仁引兵向东。李清则一路西进。而此时的杨奉,十分的苦闷。得知韩暹阵亡,杨奉欲哭无泪啊!好在,徐晃失而复得,这让杨奉安心一些。但一败再败,杨奉兵太少了。“退守怀县!”杨奉万般无奈,他只能向怀县退却。“如今大势已去,不如归顺李清算了。”李乐又老生常谈。“闭嘴,我不会归顺李清的。”杨奉根本瞧不起李清,他归顺李清,没门!李乐讨了个没趣,不言语了。但徐晃却忍不住开口了:“主公,李兄所言甚是,我们如今实力大损,而且被前后夹击,就是退兵怀县,也守不住啊,不如,归降李子明的好。”“唉,公明,你不懂我心啊。”对徐晃,杨奉还是很钟爱的,他没有发火,他只是一声叹息。“主公,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还是归顺李子明吧。”徐晃仍然在喋喋不休。“公明,你别说了,我意已决,我不会归降李清。”杨奉是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那徐晃只有闭嘴了。一路退到怀县。而李清如影随形,也引大军杀到怀县城下。李清带领两万大军,杨奉的兵马不足一万!要攻下怀县,也不是难事。尤其杨奉一败再败,士气低落,攻怀县很容易。但,有人不让李清攻怀县。这人就是牛辅。杨奉也是苦逼一个,他前面攻城略地,后面牛辅杀来,牛辅一路攻伐,把杨奉攻的城,一座座的攻陷。但杨奉有自知之明,他和牛辅较量过,打不过牛辅,杨奉只能向前打。却不想,撞上了铁板,被李清痛打一顿!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清攻到怀县城下,牛辅也杀到了。于是,形势十分的诡异了。牛辅可是有五万大军的。李清才两万兵。这不可能攻城了,否则,牛辅渔翁得利不说,甚至趁火打劫,大败李清也尚未可知。“奉孝,我们该怎么办?”形势十分的不明确,李清不得不求教郭嘉了。“以不变应万变。”郭嘉却胸有成竹。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