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要倒戈?!”李清拿过信,他扫了两眼,马上神色复杂变化起来。“这是夏侯惇的信?”一旁的乐进,神色也十分的精彩。“是的,是夏侯惇署的名,但不知是不是他的笔迹。”李清不敢确定。“末将看看。”乐进和夏侯惇交情不错,而且在一起时间不短了,他熟悉夏侯惇的笔迹,他就要辨认一下。“不用辨认笔迹了,小弟想,夏侯惇是诈降。”李典却忍不住了。“这不好判断。”李清却十分的犹豫,他把信递给乐进道:“你辨认一下吧。”“这,的的确确是夏侯元让的笔迹。”乐进看了信后,他十分肯定的点头。“那又能说明什么?曹孟德老奸巨猾,荀攸等人机智过人,就算信是夏侯惇写的,但也不能全信。”貂蝉不淡定了,她和李典的主张一样。怕是夏侯惇诈降。“这,不太好判断啊!”李清对夏侯惇,使用了诱功刀,夏侯惇是有可能投降的。但李清也知道,可能性很小,因为李清只使用一次诱功刀,夏侯惇改变了,不过改变的很小。而且夏侯惇一直没投降,那多半夏侯惇是不投降了。“我要出兵,去劫曹操的大营。”李清想了又想,他还是艰难的做出了决定。因为夏侯惇已经约定,他要做内应,与李清里应外合。“这是不是太冒险了。”张辽神色严肃起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次,我就是要冒险!”李清下定了决心。李典也一脸忧色,但他知道多说无益,他沉默不语了。而李清一意孤行,他带领三千兵马,杀出了荥阳东门。咄咄逼人杀奔夏侯惇的大营。还别说,李清杀向夏侯惇的大营,就要靠近时,夏侯惇的大营门开了。“太好了!”樊稠一声大叫,他跟随李清出战,他也感觉有些不妥。但担心是多余的,如今夏侯惇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心迹,让樊稠放心了。可李清却没那么乐观,他还是比较谨慎的。其实李清杀出,他并不十分的认为,夏侯惇要倒戈,他是有所提防的。但富贵险中求,李清要出奇制胜,李清就要冒险。于是李清力排众议,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出兵了。“杀!”李清一声历喝,他一骑绝尘,杀入了夏侯惇的大营。怎么静悄悄的!李清马上脸色一变!夏侯惇的大营太静了,静得不正常。事出反常必有妖,夏侯惇的大营反常的静,那一定有古怪!“夏侯惇居心叵测,撤!”李清一声大叫,他朝令夕改,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已经来不及了!“杀啊!”夏侯惇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原来貂蝉、李典、张辽等人的担心,都不是多余的。夏侯惇出尔反尔,他是诈降李清。这就是曹操的奸诈,是曹操想出了诈降计,他利用了李清的急于求成,欺骗了李清。而李清形势不利,他要力挽狂澜,那么李清还是上当了。李清即便有所感觉,认为夏侯惇投降,比较不可能,但李清没有确定,李清还是铤而走险了!让夏侯惇喜上眉梢,他杀出,杀向了李清。李清赶紧撤退。还好,李清始终保持着冷静,而及时悬崖勒马,他只伤亡几百人,就成功的撤出了夏侯惇的大营。但夏侯惇不依不饶:“追击!”夏侯惇穷追猛打,一路的追杀!“哼!”李清却是一声冷哼。随着李清冷哼之后,伏兵四起!原来李清也有后手,那就是引蛇出洞。李清也不是笨蛋,他出战之时,他做了安排。让张辽、李蒙设伏,伏击夏侯惇。李清多看了一步,他冷笑起来,看着张辽、李蒙杀出,杀向了夏侯惇。而夏侯惇大吃一惊,他一声大叫:“撤退,全军撤退!”但已经晚了。夏侯惇被包围,他陷入了苦战。“夏侯惇,你图谋不轨,你枉费心机了!”李清杀向了夏侯惇。“唉!”夏侯惇被围,他又看到李清杀来,他十分的沮丧。大势已去,夏侯惇没有心情恋战了,他一声大叫:“失陪了!”夏侯惇逃之夭夭。但场上风云突变,就在夏侯惇逃了之后,他又看到,杀来了两支人马!这是怎么回事?不但夏侯惇吃惊。李清更是大吃一惊!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清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棋高一着。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荀攸更是聪明绝顶,荀攸怕夏侯惇吃亏,他建议曹操派兵相助。曹操认为多此一举,但曹操还是为了防备万一,他派出了曹仁和曹洪。带领数千人马,曹仁气势如虹杀出,杀向了张辽。而另一边,曹洪也志在必得,他带领大军和李蒙死战!一时间战斗进入白热化,两方杀得人仰马翻,横尸遍野!十分的惨烈!“好啊!”夏侯惇笑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己方还有后手,夏侯惇笑道见牙不见眼了,他一声令下:“杀回去!”虽然夏侯惇兵败如山倒,要杀回去,十分的困难。但夏侯惇还是聚拢了几百人,他带领几百人,杀向了李清。此时的李清,心情低落到了谷地,他自作聪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又被荀攸算计了。李清这一战,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他都得不偿失!因为李清的兵少啊,即便惨胜,李清也十分的不划算,也是赔本赚吆喝。甚至李清赔大了!但李清有什么办法呢?李清的现状就是这样,他没有谋士,他处于劣势!斗不过曹操!“杀!杀!杀!”但李清不轻言放弃,他不停的大叫,不断的杀敌!李清骁勇善战,他杀死的敌人不计其数!但李清独木难支,他孤掌难鸣啊,他十分的勇猛,但整体落在了下风!李清的心,再一次不断下沉!不行啊,得撤了,李清冲杀了一阵,他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他要急流勇退,悬崖勒马了!但就在李清要撤的时候,他眼睛一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