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诬陷(1 / 1)

(有赵楠指导,铁牛和马夫操作,一阵“叮叮当当”响,马蹄铁很顺利就钉好了。赵楠自豪的对穆桂英道:“穆统帅,这几匹马已经穿上了鞋,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马蹄出血了,你可以试试效果如何。”穆桂英半信半疑的叫杨排风过来,二人一人牵着一匹穿了鞋的马,跨马扬鞭。战马一开始好像有些拘谨,不敢放开奔跑,随着快马加鞭,战马狂野奔腾,纵横驰骋。直到跑的战马不停喘息,穆桂英和杨排风二位女将才勒马收缰,下马查看马蹄。穆桂英惊呆了,杨排风惊呆了,铁牛马夫等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了又看。铁蹄锃亮,马蹄丝毫无损。奇迹,公子又造出一个奇迹!铁牛惊得目瞪口呆,心中暗叹,公子无论何时,也不论身处何地,总是能制造出奇迹。战马,是一个军人最忠实的伙伴,最亲近的朋友。一旦爱骑淘汰,这让与战马一起征战多年的将士很难接受。某种意义上来说,赵楠不仅拯救了战马,也拯救了战马背后无数将士的眼泪!铁牛遵照公子的吩咐,先打造五万套马蹄铁入库,然后再全力以赴投入玻璃生产。五百多套别墅已进入装修阶段,赵楠又把心思放到了镜子上。几十个日日夜夜,屡次试验,屡次失败,就在赵楠日渐消瘦,几乎快要放弃时,终于用水银贴附锡箔的方法,成功的制造了出来。大宋的玻璃和镜子,放在别墅里,这就是赵楠要卖出天价的底气!售房采用和去年一样的销售方法,一样的精装房,邀请人们来参观,赵楠给这片别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紫霞家园。当富豪勋贵们来到紫霞家园时,让他们震惊不已的是那些巨大无比、价值连城的琉璃被安装到了窗户上。宋朝有玻璃吗?有。别说宋朝,苏妲己所在的商朝就制造出了玻璃。不过,那时候不叫玻璃,叫琉璃。琉璃,是有杂色的,工艺水平远远达不到赵楠制造出来的纯净玻璃。在大宋人的思维里,巨大而毫无杂色的琉璃,那无疑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第一才子怎么脑子突然坏了?是不是钱太多,开始败家了?一个败家子卖房子,能赚到钱吗?败家子卖房子,我们不是正好去捡漏吗?人们带着疑问,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一阵风似的,传遍了东南西北中。更传奇的是别墅里的穿衣镜。每个富豪勋贵只要路过客厅侧面的镜子,都会唬得腿软,丢魂落魄,自己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你干啥,他就干啥。你摇头,他也摇头;你猛回头,他也猛回头;你挥拳头吓唬他,他也挥拳头吓唬你。更可怕的是,这个人会变得越来越像你,等你走近镜子,发现这个陌生人完全变成了你自己。能不胆寒吗?自己活的好好的,怎么忽然间,就被这镜子又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他”是来取代自己的吗?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是风月宝鉴,有人说是元始天尊封印的昆仑镜,也有人说是照妖镜,更有人说是阴阳镜。褒贬不一,议论纷纷。传的越邪乎,越有人看热闹,要不然,为什么会说看热闹不嫌事大呢?有一天,几个小娘子结伴同行来看热闹,一眼便喜欢上了窗户上镶嵌着的巨大的琉璃,纷纷艳羡不已。几个小娘子进入别墅的客厅,当她们看见天仙般的众姐妹,竟然活生生齐刷刷的站在镜子里时,当她们各自看着镜子里如此漂亮美艳的自己时,便再也挪不开镜子半步。全然不顾什么唬人的传说,只要能拥有镜子,哪怕让她去死,她也毫不犹豫。她们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拥有一面镜子。女为悦己者容!果然有道理。唬人的镜子,竟然被几个小娘子喜欢的寸步不离,爱的死去活来,这是什么鬼?这波广告,比最牛逼的广告公司的创意,都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好嘛!由当初的避之不及到现在的爱不释手,可谓一波三折,惊天逆转。富豪勋贵们再来看房时,骑马抬轿,基本上都是带着女眷来看的。女眷,十有八九都是冲着镜子来的。价值连城的琉璃,配上天下无双的镜子,紫霞家园的别墅一炮走红,购者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大宋的财富,如黄河决堤般咆哮着滚滚流向朱仙镇。坐拥二十几亿贯的朱仙镇,俨然成了大宋最富有、最靓丽的小镇。原先一千五百多人的陆战队,扩编到了六千人。再加上最精锐的一千人的火器营,至此,张南拥有了睥睨天下的资本。天量的财富,自然需要成千上万人的保护,于朝廷于民间,皆有道理。朱仙镇重建已经完工。赵楠特意为朱仙镇的乡亲们修建了一个学校:“朱仙镇书院。”统一用于免费教育工坊和军营人员的孩子,是未来培养人才的摇篮。赵楠正在一门心思编写书院教材,寇准来访,说近期开封府一十六个县大旱,找恩师商讨对策。赵楠和寇准深入现场查看,到旱情较重的开封县,看见地头的老丈,携一家老少全部到河边取水。老妈妈吃力的用肩膀扛着水罐,另一只手卡着腰,步履不稳,显然是长时间打水吃不消。小孩子两只手端着水盆,走路晃晃悠悠,水盆里的水摇摇晃晃。小孩子咬着牙,憋着气,涨红了脸,努力想平稳自己的脚步,这样水能少洒一些。尽管大家都在努力浇灌,却依然田地龟裂,庄稼干得似乎要冒烟。小孩子那点水浇到庄稼上,顿时就被太阳烤干。赵楠沉重地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结果注定是颗粒无收。”知道恩师在思索中,寇准没敢搭腔,怕打断恩师思路。沉思良久,赵楠对寇准道:“还是造水车吧,虽然笨重,但以目前的旱情来看,只有水车能有效应对。”拿定主意,赵楠就和寇准一起回到朱仙镇,找出自转水车的图纸和简介,召来慕容宫等人一起研究。为方便运输拆卸,赵楠建议尽量碎片化,做成组合式。过了两天,第一座水车在汴河上运转了起来,老妈妈和小孩童看到水车自己就把水提到岸上,汩汩的流向地里,兴奋的手舞足蹈。老丈更是高兴的逢人就说:“有救了,庄稼有救了!多亏了赵公子啊!赵公子真是神仙下凡。”有了赵楠的技术支持,寇准组织开封府,大力制造水车,不几天,汴河上大大小小的水车,逐渐排成一条长龙,滋润着大量的土地。寇准看着返绿的庄稼,心里乐开了花,又是一个丰收年!秋天,收获的季节。丰收在望。赵楠亲自率人小心谨慎的收棉花和棉花籽,仔细的扒拉着每一颗棉杆,生怕错过了一粒种子,力求做到颗粒归仓。一想到大宋的百姓们还要在寒冬里受冻,赵楠心里就不是滋味!因此,他格外看重这批棉花,尤其是看重每一粒棉花籽。崇政殿。皇帝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之上,龙颜大悦:“开封府通判寇准,发明水车抗旱,如今五谷长势喜人,丰收在即。”“寇通判抗旱之功甚伟,即日起,擢升开封府府尹,程羽另有任用。”朝上的同僚都向寇准拱手施礼,祝贺他官升一级,平步青云。一旁的潘仁美恨赵楠恨的牙根痒痒,恨不能生啖其肉、生饮其血。只是苦于报复无门,代国公才暂时隐忍不发。而今眼看着赵楠的学生青云直上,顿时气得火冒三丈,血涌脑门。潘仁美赶忙出列启奏道:“圣上,臣刚刚得知,赵楠千余人的火器营,手握火器,几百步开外杀人于无形,如探囊取物。”“火器营战力如此恐怖,实为朝廷第一大患,望圣上为大宋江山虑,早日根除之。”皇帝知道代国公所言非虚,因为这与皇城司获取的情报完全一致。他点点头,示意代国公继续说下去。“圣上,赵楠此人,虽有功于社稷,却来历不明,又居心叵测得造出火枪这种杀器,日后必成大患。”“臣以为,早日剪其羽翼,以防其尾大不掉,方为上策。”皇帝点点头,问道:“潘卿,你详加叙述说赵楠的火枪有何厉害之处?”潘仁美心里“咯噔”一下,心说完了,完了!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他之所以迟迟没有上奏赵楠的火器营,就是因为火器营的保密防范工作做的太严密了。花重金深挖到的几条线索,都是一个答案:火枪是放烟花爆竹的,红衣大炮是放高空烟花的。皇帝原本是以为代国公挖到了更有价值的情报,所以才继续追问让他说下去。潘仁美支支吾吾,原本想火枪之事一语带过,可圣上偏偏对火枪深究不放,又不得不说,成骑虎之势。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屏声息气,都在等着代国公爆料。潘仁美感觉后背汗水涔涔,心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出师不利,诸事不宜啊!……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