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刘备:皆我之过也!(1 / 1)

(,人在三国,朝九晚五是日。正当周瑜得知刘琦弃城、士、卒而逃,想趁江夏混乱而出兵平定时,一份檄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兜兜转转以后,出现在了他的书案之上。檄文的内容很简单,概括起来,其实也就只是一句话而已。左将军刘备不愿荆州百姓受到曹操荼毒,因此痛定思痛之下,最终决定联合刘琦,一同抗曹……四方诸侯得知之后,切莫再胡乱出兵。最后,还加了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虽然人们不太清楚,为什么刘琦悄然逃跑之时,都还没忘记将江夏大权交给陈逢代理。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关羽的船队都还没到,刘备的信使就那么快的抵达了竟陵,语气还是那般的坚决。更不是太明白,江夏怎么就出兵抗曹了……但他们却都明白一点。这个时候,就算是有再多的问题,也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因为保持了沉默之后,刘备理所应当地便会成为那个顶在曹操几十万大军前面的英雄……大概。如果不保持沉默,还要叽叽歪歪的话……刘备要是没有力量去扛,他们可就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扛了。对于他们来说,后者显然是绝对不可取的。一来,他们确实扛不住,甚至都不敢去扛,有刘备这个不算大个,但却有勇气的人在前面扛着,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二来,哪怕他们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他们也还是不想耗费自己的力量。因此之故,建安十三年的夏末秋初,刘备便成了南方各诸侯心中理所应当的英雄。一时间。他不仅风头无两,便是那早已积累到瓶颈的人望,也陡然再度增长了好几节。不过,虽然风头大了无数倍,名望也陡然增加了数倍,但……这个英雄而今的境遇却根本没有改变,依旧过的很是凄惨。甚至可以说是更惨了。比如他原本历史上跑路时愿意跟随的人,直接就因此暴增了一倍。襄阳周边,甚至直接就因此变故而出现了十室九成五空的可怕景象……不仅百姓在跟随,良家子在跟随,就连地主、豪族…乃至世家,都因此上了他的车。但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人一旦多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也就会陡然间出现。尤其那些经过多年教育的小世家之人,几乎个个都能给他出主意。“主公而今应当走水路!”“不,应该继续走陆路,只有抵达江陵,吾等才有活路!”“主公应该抛弃不必要的物资,否则便会浪费时间,一旦被曹贼追上……”“虽然就食于敌,乃是曹操打仗时的一贯作风,但这些百姓家里大多没有粮食储备,便是主公放弃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有事。”“而今,襄阳初定,即便是曹操有追兵,也不会太多,若能打退他们一次,我等也就无忧了……在下以为,编县一带地势优越,可以作为埋伏之处!”“主公,别走了,我等皆愿死战不退!”“在下愿说服家中悍勇!”“跑吧,一路跑到江夏,方才有一条活路……万一曹操要追呢?而且各位别忘了,曹操麾下有骑兵!”“我以为,主公当发信陈子吉,让他速速率领江夏军卒前来驰援……唯如此,我等方才有生路!”“开始时主公便不该让关将军离开,如今我等没了水军可用,这般下去,这般下去……”……各种各样的建议,各种各样的计谋,让刘备瞬间便陷入了迷茫之中。‘高祖刚刚起兵之时,大概也经过了这些吧?他老人家那时……为何便不迷茫?’迷茫之中,他忽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张良说刘邦实乃天授。这么多的建议,这么多的计谋,这么多……的一切一切,如果都放在眼前时,反正他是不知道该怎么选。但,高祖刘邦当时却果断选择了一条又一条最好的建议。而且还将那一条又一条的或曰给驳斥了。这样的能力,这等的决断力……刘备的内心里只有四个字。自愧不如。当然,作为领导者的他,肯定是不会将这一切暴露出来就是了。所以他虽然内心很是迷茫,但他表面上却依旧流露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面对那些建议,他更是大多都会进行听取,而后则是会陷入思索。样子,确实是做的足足的。至于决断嘛……刘备压根就没有犹豫,十分果断地便驳斥了所有人,开口便道:“此刻宜当速行,往当阳!”许多人都对此很是失望。甚至于,这当中还包括了徐庶。哪怕他很清楚,这是陈逢一开始就定下来的策略。但他还是有点不愿意相信,陈逢能谋划的那么远。就算是相信陈逢的谋划,但他也不相信有人能在数年前便给出最好的出路。有那么一瞬间,徐庶甚至想要就此停下来,再不去跑了。不过,此时他的母亲却早已上了贼…关羽的大船,他就算是现找理由,却也还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了,这就只是徐庶一瞬间的想法罢了。数十万大军就在后面,生出一点其他的想法,那不是很正常吗?有其他想法,那是人之常情。若是没有,才是有那么一点不对劲了。幸好的是,徐庶此时跟历史上完全不一样,他一来掌握了军队,成为了刘备集团真正的核心,二来……他的家小都上了关羽那条大船。虽然他很确定,刘备绝对不会拿人家小做文章,但既然跟着走就可以跟家人团聚,又能保持忠贞之杰……又何乐而不为呢?像是徐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这其中有一部分的人,甚至本身就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相比起来,那些刚刚跟上的人,反倒是无比的干脆利落。虽然他们在之前的时候出了很多计策,也给了很多建议,而且还都被驳回了……但他们内心哪怕有所失望,脚步却还是牢牢地跟上了。三天时光,转瞬即逝。这一天,人们来到了编县境内。看着逐渐在望的编县地界,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的内心里,突然就生出了一抹后悔。后悔不该跟上。因为速度太慢了。按照这种速度的话,曹操早晚都会跟上的。尤其是如今曹操已经兵出新野,都快要抵达襄阳了。如果对方从速行军,他们这些行走缓慢的人,到底还能跑多远?大概是跑不了多远的。或许到了蓝口聚,曹操的追兵就已经到了。到那个时候,他们将如何自处?曹操麾下的军卒,恐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了吧?如果是在之前,他们就留在了城内,没有直接跟着上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光景?毕竟,谁都说曹操打仗很是恐怖,所过之处更是寸草不生……但这年头,谁打仗不是这样啊?采食于当地,本就是一种行军打仗的方法啊。刘备确实有机会保护他们,可是如果直接被追上了,这种机会恐怕也就没有了吧?这般计算下来,似乎留在当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看看吧!就再看上几天!如果还是如此,那就这般停下来,再也不走了……沉没成本起了大作用。许多原本想着不再走的人,在消耗了无数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走下去。他们付出了太多,绝不能就这么停下。起码,在彻底绝望之前,他们不能就此停下。刘备也看出了这种苗头,忍不住看向了左右,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疑惑地表情,已是将询问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有人老调重提道:“主公或许可以放弃一部分的百姓,只要……”刘备当即大怒道:“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可不是个好脾气。真正的好脾气,也绝对不能在燕赵之地混出名头。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后世当中,他可总是以老年热血番主角面目出现的……而且事实也是如此,毕竟他的热血还感染了很多人。比如,某个之前还在隆中酣睡的家伙。再比如,这个家伙在后来所招到的那个可以薪火相传,布一计而杀三士的家伙。因此之故,刘备说话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有一股威势。那是一种有别于曹操,有别于孙权……几乎跟早期公孙瓒差不多的东西。当然,这不是最关键的,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威势一旦爆发出来之后,往往会很吓人,吓得人不敢再度开口。就像是此时一样。之前老调重提的人,瞬间就低下了头,再也不敢多说了。不过跟其他人不同的是,在看到那人羞愧的模样时,刘备直接就将锅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尔等不必羞愧,此皆我之过也!”他没有说什么‘陈子吉在,不使孤至此’,而是十分平静的道:“若我听子吉谋划,定不至于此。”听到这番话后,众人皆是一脸怪异。实在是因为他们听了太多刘备这样的感慨,而且每一次感慨,他都会将陈逢之前的断言说上一次。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都很是震惊,而且满脸都是听到了妖怪的表情。但到了现在,他们的脸上便只剩下了奇妙。这里面的原因在于,刘备已经把陈逢当成了救星。仅这一点而言,当然没有没错的。他们对此,也最多只有羡慕,而没有嫉妒恨之类的情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时候的陈逢,仍然还在竟陵,刚刚发布了檄文……便是抵达当阳,恐怕也要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期间很可能就会耽误一两日,到那个时候……刘备这般念叨的陈逢,又该如何自处?“今子吉在竟陵,方借主公名号发檄文于天下,到时……或许会耽误一二时日。”石韬忍不住提醒了一句。“绝对不会!”刘备想也没想,直接就反驳道:“当日子吉既然已经料到如今景象,更是给我指明了生路,而今便绝不可能耽误!”“我信他!”众人:“……”这句话一出,他们还能说什么?再说的话,就好像有那么一点嫉妒的意思在里面了。想想都让人难以开口。所以,众人都沉默了。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就在下一刻,一直不怎么开口的诸葛亮,忽然开口了。“我也信他!”他的语气十分之坚定,几乎不下于热血上头的刘备。但问题在于,诸葛亮一直以来都表现的很冷静。这是他的人设。怎么也……突然就热血起来了?众人默默地看了看诸葛亮后,同时看向了天空,仿佛看到了鬼一样,表情莫名。------题外话------感谢‘冬临慕夏’又100点币打赏!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