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啊?”傻柱是真好奇。之前家国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大山,现在又介绍,难不成又是他的哪个同学?傻柱想当然就往这方面猜测。“你们还记不记得之前在咱们饭馆干过一阵子的赵三柱?”只是家国说出的这个人很是出乎他的意料。傻柱一愣,“三柱子?你可拉倒吧,他不是早就回了赵家屯了吗?”赵家屯与京城相距没有一千,也有七八百里路。傻柱才不相信,已经回到了赵家屯的三柱子会一下子蹦出来呢。事实上,赵三柱确实也不会一下子蹦出来。因为他人还在赵家屯。只不过,虽然他人还在家里,可他的心已经飞到了京城。家国乐呵呵的从兜里掏出一封信来,傻柱探过脑袋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许家康收”,他不自觉地就念出了声。“这不是你弟的信吗?怎么在你手里?”娄晓娥在一旁听到后,就伸出手来把信接过去看了下。确实是写给家康的,从鲁省赵家屯寄出来的。这一手好字,一看就是赵秋寒的手笔。就是不知道里面是写的些什么,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看来是没少写。家国解释道,“秋寒在这边时,就一直跟家康挺要好的,他们俩也一直很有话说,而这封信呢,也确实是寄给康康的。不过康康说了,信里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让我随便看。他之所以给我,是因为里面有赵三柱想问我们的话,吃过中午饭后他急着出门,让我跟你们说这事儿,只是先前看你们在忙,我就随便揣进了兜里。”许大茂见他们说得热闹,也把脑袋凑过来,跟娄晓娥一起看起信来。确实如家康说的,这只是一款平常的报平安的信件,里面主要讲的就是赵秋寒他们一行人回鲁地途中以及之后的一些见闻。当初,他舅舅岳秉文跟着他一起回了赵家屯,在那边祭拜了一下岳攸宜跟赵山泉夫妻俩。然后又在赵家屯里小住了几天,之后就告辞离开了。岳秉文也想多住两天,可他当初只请到了这么多天的假期,他们学校的历史老师本就没几个,他一请假,教学任务就全落到了别人的身上,这次能请这么多天的假期,已经是教务处特别照顾了。当时,他媳妇可是帮着说了不少的好话,这才打动了学校领导。为了不让自己媳妇变成说空话的人,他怎么着也得按时回去。这次的收获已经是非常大了,他很知足。不过走之前,他特地拜访了赵家家族的族长,拜托他们帮着多照应照应他外甥。其实他也清楚,秋寒他大伯那人实在,亏不了秋寒。可是,作为一个曾经下乡多年的人来说,他是很清楚村子里的规矩的。尤其是这种以姓为村名的。如果是外姓人还算好,一般只要顾好自己的小家即可。可如果是大姓人,那就一定要对族老们尊敬一些。对于赵秋寒的前程,他跟赵山松深入交谈过。他回到西安后,会马上着手安排,看是否能把秋寒的户口挂靠他家去。秋寒现在父母双亡,是一个孤儿,按道理说,跟着他这个舅舅是可以的。可问题就是,秋寒还有一个亲大伯在,而且一般来讲,父系的亲人要比母系的亲人更为亲近一些。可能中间需要使把劲。赵山松也同意秋寒跟着岳秉文,这倒不是因为他想甩包袱,而是他知道,孩子跟着他舅舅的话,生活肯定会比待在赵家屯要强上许多。这次去京城,不仅仅是两个孩子,就连赵山松也涨了很多见识。回到屯里后,他可是一直吹了好多好多的牛。其实也不算是吹牛,事实上他确实是屯里第一个去京城的人,也是第一个亲眼看到了天安门的人。以前他们光是从歌曲里听到这个名字而已。在京里住了那么些天,他可是知道了,城里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那电灯,是天天都能亮的。而不是像他们这里,只有镇上才有电灯,屯里到现在还没能通上电呢,不过听说也快了,说是下半年有可能就会通到屯子里了。到时候,孩子们就不用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匆忙把作业也好了。因为那煤油灯既不会太亮,还很耗油,这个油是要计划的,不是花钱就能买的,所以一般人家都不太舍得一直点着的。其实他也知道,秋寒天天都会偷偷点灯看书。一看到这孩子爱学习的样子,他就想到了弟弟赵山泉,他就不忍心说孩子了,只有自己节约一点了。在京里,他头一回近距离接触到电话。真没想到,除了邮电局,原来人家家里也可是装电话的,那玩意儿实在是太神奇了,可以跟好几千里外的人说话,声音还挺大,就跟在眼跟前说话一样。还有电视,他也是头一回看,跟着刘满仓看了几天电视剧,他居然上瘾了,一天不看心里就惦记得慌。【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不过现在嘛,那瘾早就戒掉了,因为他们屯子压根就没有,想也是白想。他就想着,这辈子如果能让他知道那个电视剧的结尾就好了。在知道了住城里的种种好处后,赵山松都盼着侄子能顺利跟着舅舅过日子呢。只不过,事实上办起来并不会那么容易。岳秉文说了,让赵秋寒做好再在这里待上一两年的准备。赵秋寒寻到了舅舅,了结了母亲的心愿,也就没那么抵触上学了。回来之后,就去学校销了假,开始疯狂补课中。好在他聪明,学起来很快,按照他的进度,这个学期拉下的进度肯定能在放假之前赶上。他舅舅可是说了,要接他到西安去过暑假的,他非但要在那之前把进度赶上去,还要跟以往一样,拿个第一名回来。看到这里,许大茂感慨道,“这孩子也不容易,他能这么快就振作,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了。”娄晓娥更甚,对赵秋寒这个孩,她一直都很有好感的,“上次怕他们拿不了,好些东西都没带得走,要不咱给他们寄过去吧?像咱家那些旧衣服,放在那里没人穿,每到换季的时候,还要拿出来晒,还要防虫蛀什么的,不过再挑拣些适合他们穿的,再寄一点过去。还有康康以前的那些书本,还有笔记什么的,他现在也都用不上了,干脆全都寄给小秋寒好了!”这人,一提起赵秋寒,就大方到没边了。如果许母在这边,肯定会跟她一唱一和的。旁边家国有些哭笑不得,“爸,妈,你们不是要看三柱子想要跟你们说的话吗?怎么光顾着秋寒了?”听了他的话,这夫妻俩才发现,原来自己俩人给跑题了。于是赶紧把信纸往后翻。这个赵秋寒也真是够能写的,一只小小的信封里,他愣是塞进去六张纸,还是正反面都写满了字的。然后,俩人终于在最后一张纸上找到了他们想看到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三柱子在饭馆里打工期间,对做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大齐,小李,甚至还有傻柱都曾经教过他一点东西。这孩子很有做菜的天赋。他要走时,傻柱还惋惜了几句呢。在回到赵家屯后,三柱子一直很惦记在这边生活的日子。他跟他爹不同,他爹有这些回忆天天回味就够了。他却想要改变,于是,他就想着在当地找个活儿,给厨子当学徒。那个厨子就是他们乡下做流水席的师傅。说流水席其实是夸张了,其实就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自家人手腾不开,或者是这家人做的菜实在是上不得台面,那就需要这个师傅上场了。这位师傅是个外姓人,姓刘,是赵家屯附近这两三个村子里唯一的厨子。说起来,这三柱子胆子也真是够大的。他谁也没说,就自己个儿去找了刘大厨,想拜他为师。可没想到,这个刘大厨却牛气得很,说什么他家的手艺是祖传的,从来不传给外人,他也不会收学徒的。三柱子当时一听就泄了气。不过刘大厨又说,他家的手艺是祖传的没错的,不过却是传男不传女的。可他已经四十好几了,膝下也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如果三柱子能当他的上门女婿的话,就可以成为他们刘家人了。也就不会违反不传外人的祖训了。他还很积极地介绍女儿跟三柱子认识。登时就把三柱子给吓跑了。刘大厨的女儿小名叫春草,她在这一片是相当有名的。不过这个有名却不是好事,这姑娘是出了名的胖。她可不是普通的胖,一个姑娘,身高也不算太高,还不到一米六,体重都一百六七十了。从这一点上,足见厨子家的日子过得有多好。如果光是胖也就算了,这姑娘还懒,还爱打人。三柱子说了,他估计自己都经不起那姑娘一拳头。为了学门手艺,把自己给搭上实在是不划算。于是,他就婉言谢绝了。然后,他是被那姑娘追着跑回了家的。要不是他家离刘家有两里地远,估计他都不能回家了。好在那姑娘身体比较重,追了一里地就再也追不动了。他就一熘烟跑回了家。只是,这件事情的后果很严重。听说,那姑娘在原地骂了他整整一个钟头才折返回去。那以后,不光是赵家屯,附近的两个村子里他也待不下去了。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对着他指指点点的。没办法,他只好去了一个嫁得比较远的姑姑家。这个姑姑家离镇子更近,待了几天后,他想想这样下去实在是不行。于是,就跑到镇子上,等堂弟放学后,就找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让他帮忙写封信寄到京城。他想问一问,如果他来京城的话,这边的饭馆还有没有岗位,另外他还想学厨艺。不过能拜傻柱为师,只要大齐肯教他,他就谢天谢地了。傻柱登时就发出一阵爆笑,“这小子如果真能来,我就收下他当徒弟。实在是太对我的脾气了!”林鸿月就白了他一眼,“是跟你一样莽撞吧?”傻柱一扬头,“媳妇你回可真是说对了!想要做个好厨子,就需要有这样一股劲儿才行。不过他做事确实是有点不考虑后果,等来了之后,我好好调教一下就行。”傻柱越说越起劲,“就这样定了,对了,家国,你赶紧给他回信,就说我答应了,让他赶紧动身!不对啊,寄信的话实在是太慢了,干脆发电报吧?”林鸿月赶紧拦下来,要不是当着这么多人,她的手早就拧上傻柱的耳朵了,“你头脑发热把脑子给烧坏了?电报是按字收钱的,还特别贵,那是人家有急事,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发的。这件事又不是急在一时的。如果你实在着急,可以让家国寄份加急的挂号信就可以了。”“我知道了,林姨,回头我让康康马上写回信,就寄加急挂号!”家国当然是听林鸿月的,他可是知道,如果何叔跟林姨对上的话,最终一般都会要听林姨的。傻柱听他这么回答也不吭声,就在那里傻笑,这就表明,他没什么意见了。傻笑只是他掩盖尴尬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这时,娄母突然出声了,“你们说的秋寒,还有三柱子都是些什么人啊?”她可真够沉得住气的,愣是看完了整个过程才出声。如果她不说话,估计那几人都忘记她还在屋里了。于是,家国就把赵秋寒他们的事情说了一遍。从家安他们抓贼开始说起,一直到赵秋寒的舅舅出现,再以他们离开。这小子口才不错,把整个故事讲得七转八绕,剧情也是跌宕起伏。许大茂他们这些经历者都听入迷了。更不要说娄母这是头一回听了,听完整个故事,她的眼睛都红了。她也跟娄晓娥一样,产生了共鸣而已。“看来这个三柱子确实是个好孩子啊,还有他爸也是,秋寒那孩子有这样的亲人也真是他的福气。” , )
第二百九十九章 远方来信(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