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公局代表却拥有建议权、质询权和一定程度的司法豁免权,甚至公局代表还拥有可以当面和管委会的官员讨论选.区事务的权利。
也因此,公局代表的身份已经成为了护身符和某种意义上的官身,这为很多有志于仕途的归化民,在考试之外提供了另一条向上通道。
尤其是在绝大多数明人归化民看来,所谓公局代表,就是东华人的拿出来收买拉拢“地方豪强”的捐纳之官。
虽然东华人的官府已经把手伸到了乡镇一级,但是县官乡官如果想办好差事,也仍然需要地方上的富人和有名望之人的帮衬,这各地公局,就是用来装这号人的,类似大明的地方乡绅和县太爷的关系。
只不过和大明不同,东华人直接把“官.商勾结”给摆在明面上了!
东华地界上的有钱人,如果不花钱做好事博名和多纳税,让自己选个公局代表,就感觉自己像是光着.身子一样没有安全感。
又因为管委会规定地方公局代表的数量,与当地人口和纳税额挂钩,管委会派去地方的主官也需要依靠这些政.绩来提升职位。
所以富起来的商人们很愿意交税以换取社会地位,县令主官因为有公局制约,也不会肆无忌惮地搜刮地方,只能努力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好提升公局代表数量,增强该地的话语权,让自己的职位得到提升。
这种模式与大明那种“破家县令,灭门知府”那种将科举流官和地方富商对立起来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管委会里又没有一个要管住所有人的皇帝,也不需要把全部的财权和事权收在手里,真像大明那样搞,只会导致流官做大,然后地方势力因为科举流官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只能全力科举和买地收租躺.平。
当做.官和土地收租成为社会唯二的两条价值路径,那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永远就只能是萌芽!
用这套新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宋维纶的在他的文章《轮回之殇》里的一段话来说:
“……科举制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皇帝赋予科举流官在地方说一不二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就意味着通过科举做官,然后依靠权.力获取利益和保护财产,将成为全社会追逐的唯一价值取向。
当一个民族的心智都被浪费在早已落后的管理学和伦理学教条上,社会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提升技术水平和开拓未知领域了,同时也失去了继续进步的可能……这等于是皇帝为了自己家族的长久统治,提前扼杀整个民族的潜力!
赵宋以来的“皇权加科举流官”的统治体系,固然保证了王朝内部的相对稳定,将帝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尽可能地控制起来,但当唯一的官方体系因为熵增而崩坏,缺乏有力基层组.织的帝国,根本无法对抗外部更加有组织的敌人……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同时,也拉上了整个民族一起为它陪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