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真他娘的痛快!”李本忠这会儿也不恐高了,看着山下的鞑子被炸的人仰马翻,嘴中大叫着。他此时突然想到晋王当年以二十骑破襄阳城。此时再看身边的李嗣兴,李本忠似乎看到了年轻时的晋王的影子。只是李嗣兴知道这还不是结束。自己的炸药包轰炸并不能炸死所有的清军。吴三桂命这么大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自己炸死。此时山坳中全是爆炸之后的烟尘,能见度几乎为零。李嗣兴也无法准确地判断战果。不过他能够看到东边山道上的大定营。刚才鞑子提前射击红夷大炮,李嗣兴也看见了。好在大部分明军都匍匐到山道两边,逃过一劫。李嗣兴在心中庆幸,好在自己没有等到鞑子先发动。原本他应该更早一些发动的,只是穿插营还没有到位,李嗣兴不可能真的自己扔石头。“岩龙,将绳索拉过来。”李嗣兴道。他准备再冒一次险。山道上吴三桂已经跟窦名望的大定营战到了一起。“吴贼,吃我一刀。”窦名望从人群中认出了吴三桂。三桂身材并不高,但是他身上的明光铠非常的显眼。还有那一杆将旗做不得假。这个时候吴三桂要聚拢手下的士兵,因此他的旗手在不断地挥舞着将旗。这能够引起慌乱中的清军的注意,自然也会被明军注意到。吴三桂毫不示弱,他也是战场冲杀的悍将。只见他将手中长枪向身后缩了一半,随即抬腿向窦名望冲去。前面那个黑脸的明将,吴三桂也早有耳闻。这人并不好对付,吴三桂有心理准备。“呛~”两把兵器撞到了一起。吴三桂只感到虎口发麻,手中的长枪剧烈抖动了一下。他将枪杆轮了一个圆,卸掉了这股巨力。他今年已经48岁,早已过了身体的最佳状态。而他对面的窦名望正是壮年。两人都没有骑马,而吴三桂从小练得就是骑战,对于步战并不擅长。很快,他就处于下风,手中长枪左支右挡,连连后退躲避。“王爷,让属下来战这厮。”这个时候一员清军将领举着大刀杀了过来。“国相,替为父斩杀此僚!”吴三桂趁着夏国相冲来的势头一个闪身退出了战团。夏国相是他的女婿之一。吴三桂家中只有二子,吴应熊和吴应麒。长子吴应熊取了皇太极的女儿,做了额附,住在京城,实际上就是自己留给清廷的人质。吴三桂其实蛮对不起这个长子。次子吴应麒骁勇善战,这次被留在了贵州镇守,并未带来滇云。除此之外,他还有五个女儿,有四个已经出嫁。四个女婿都在他的手下做事,一个个都非常优秀。这个时候顶上自己的就是三女婿夏国相。此人勇武不凡,带兵打仗,敢为先锋。就是喜欢附庸风雅,往文人堆里钻,丝毫没有自知之明。“吴三桂,你干脆叫老乌龟好了,打不过,躲得倒是蛮快的。”“你这黑蛮子,休得胡言,你也配和我家王爷对战。王爷开心赏你过两招,还不扔下兵器跪下谢恩。”夏国相跟那些文人厮混,倒是也学到了一些牙尖嘴利的本事。“哈哈哈,那就先干掉你这个毛小子。”窦名望说着,手中斩马刀,势大力沉地向下劈去。夏国相白面无须,看起来非常的年轻。窦名望奋勇当前,大定营以他为核心不断向前挤压。他就是整个大定营的灵魂。“王爷,怎么办?”高得捷也凑到了吴三桂的身边。他刚才差点被自己人的红夷大炮炸伤,心里面对自己的这位主公有些怨言。但是并未表现出来。此时他们还是被窦名望部牢牢堵住,要逃出生天,希望渺茫。“弟兄们,我们从关外打穿了整个中原,我说过要给你们每人一场富贵,我们不能死在这里。”吴三桂举起自己手中的长枪,对围在他身边的将士们喊道。这么多年,他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绝境。没想到今天自己却被围在了这个山旮旯里。他吴三桂难道就要在这里陨落了吗?成就李定国的三蹶名王?不,他吴三桂混到今天这种地步不容易,他不能放弃。他还记得一位真人说过,他是天命之子。他以后还有机会做这天下最大的宝座。“愿为王爷战死……”身边的亲兵们齐齐喊道。吴三桂身边的人虽然越来越少,但是却都是精锐。“杀!”吴三桂大喊一声,向前冲去。所有的清兵都跟着向前冲去。高得捷冲在吴三桂的身前,这个时候尽显忠诚。吴国贵已经先一步杀进了明军之中。此时,清军如同回光返照一般,士气大涨。“杀,挡住这些鞑子的狗腿子,一个都别放掉。”“晋王万岁!”窦名望也高呼道。这个夏国相就像是狗皮膏药一般牢牢地缠住窦名望。“嗖……”一支羽箭从山坳方向爆炸的烟尘中射来,正中一名清军的后心。紧接着更多的羽箭射来。清军还没有冲出山坳,身后就受到了攻击。“随本世子杀敌!”李嗣兴高呼一声,一手持盾,一手持短矛就冲了上去。明军一看自己人的援军来了,顿时更加来劲。吴三桂也没有想到这时候山坳中会有人来。难道是山顶上的明军?他们是如何这么短时间内从山上下来的呢?吴三桂不知道,但是李嗣兴一伙人突然杀出,倒是让清军毫无退路。“轰……”一个炸药包在清军的阵列中炸开。不过这次,清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因为一名清军用盾牌和自己的身体,在炸药包落地的一瞬间将其压住。炸药包炸碎了盾牌,那名清军士兵七窍流血,一命呜呼。清军恨死了这些炸药包。刚才在山谷中,不知道有多少清军的士兵被其吞没。这会儿大定营与清军的战斗进入了最激烈的时候。双方的人马已经全部厮杀在一起。吴三桂手下的清军经过大定营的绞杀,经过李嗣兴对山谷的轰炸,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原本毕竟是有几万人的。直到此时,吴三桂依然收拢了两三千人。与大定营的兵马在数量上差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