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预言成真(1 / 1)

(朱佑樘问的很严肃语气也不似刚才那般随意。“十成。”方羽也斩钉截铁。“最后一个问题。”“你说。”“这个沙盘你卖吗?”“咳咳......”方羽一愣,他还以为这家伙要问什么技术性的问题。结果就这……“不卖!”“我出一百两银子。”朱佑樘比刚刚还阔绰。一旁的刘健差点想找块豆腐直接撞死,还一百两银子。陛下,别玩了好么?就是把我卖了也没有一百两啊。“不卖。”“嫌钱少了,要不一千两?”“走走,这个东西不能卖……”方羽连忙赶人,要不然就禁不住诱惑了。大明地图可是属于朝廷机密的,严禁交易。这种详细的地图连朝廷都没有几份,更何况是3D沙盘。要是被人揭发,诛九族都不过分。他还不想死。刘健忽然看着方羽顺眼起来,感觉他是个善良正直的好人哩。不为利益所动。一千两银子可是他好几年的俸禄,这要是买了,不得砸锅卖铁。你肯定谁说,这种开支皇帝应该报销吧。呵呵,哪次出门报销过。再说,皇帝敢给,他也不敢要。脑袋还要不要了?被赶出小院的朱佑樘还想回去,却被刘健死死的拦着。这时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来报,“老爷,有八百里加急。”这话让朱佑樘脸一黑,甩手转身离去。刘健走之前又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这座小院,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不会真是黄河决堤了吧?……三天后,紫禁城,太和殿外。寅时三刻,此时刚到上朝的时间,但已经有不少官员等候在这里。户部尚书王轼眉头紧锁,不断往太和殿入口的方向张望,当看到内阁首辅刘吉的身影时,赶忙迎了上去。“恩师,大事不好,救救学生……”王轼慌忙的拦住刘吉,把他拉到一旁。刘吉皱了皱眉,甩开王轼的手,抖了抖袖子,沉声道:“你也是六部大臣了,慌慌张张成何体统!”王轼赶紧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恩师,今夜子时接到开封加急文书,黄河决堤,开封遭了水灾,百姓伤亡惨重,开封知府黄岐请求朝廷拨款赈灾!上一次治理黄河河道之时,学生正任户部左侍郎,提出过治理方案,如今黄河决堤,一旦陛下龙颜大怒,迁怒与我……”王轼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焦急的看着刘吉,期待恩师能给他出出主意。“别慌,让本阁想想……”刘吉听到黄河决堤,开封水灾,也是一惊,顾不得继续怪罪王轼失礼,内心思索起来。刘吉非常清楚陛下的性情,他知道陛下不是那种心胸狭隘多疑之人,想要平息陛下的怒火,只有尽快拿出赈灾治理方案。方案好说,黄河几乎每隔几年就治理一次,相信自己的这个学生肯定可以拿出来,但治理人选可就需要好好斟酌了……这次开封可是发生了严重的水灾,不光要治河还要赈灾,都需要大量银子,如今国库紧张,这可是块烫手山芋……“言之,如今的户部左侍郎是不是叫白昂?”言之是王轼的字,他见恩师并没有慌乱,也松了口气,平静下来,“是,这个白昂能力确实不错,是刘健刘大人向陛下推举的,与我素来不和……”“言之,怎么能嫉贤妒能呢,我看白大人就是这次治理赈灾的最佳人选。知人善用一直是本阁为官之道,早朝之时,你可向陛下推荐此人……”“谨遵恩师教诲,是学生狭隘了,白大人确实是最佳人选!”王轼躬身行礼,面露喜色,他其实早就想好了治理方案和人选,只是需要恩师的支持而已,毕竟白昂也是有靠山的人!……卯时,大殿之上,皇帝朱佑樘端坐龙椅之上,下面文臣武将分班而列。“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要事要奏?”刘健目不斜视,他其实也收到了白昂传来的消息,知道黄河决堤了,但他可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所以一言不发。刘吉转头和王轼对视一眼,王轼瞬间会意,赶忙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事启奏,子时传来开封加急文书,黄河决堤,开封发生水患,百姓死伤无数……”轰!朱佑樘感觉脑袋有点懵,一时间愣在那里。黄河……决堤了?朱佑樘接过加急奏章,翻开仔细一看,后背立马冷汗直冒。随即呼吸急促,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摇摇欲坠。“陛下。”“父皇!”“快,传太医……”朱佑樘瘫在了龙椅上,吓得一众大臣慌乱起来。朱厚照冲了上去,太监拿来参茶,给喂了几口。“不必了,朕没事!”朱佑樘只是昨天批阅奏折太晚,一时急火攻心,现在已经平复下来。如今的大明看似国泰民安,可他知道,其实早已经内忧外患了,朱佑樘不能休息,他也不敢休息,硬挺着身体,开始和大臣们商议。“奏章你们也看了,黄河决堤,开封府遭难,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刘健见陛下没事,瞬间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老臣以为,首先应该全力赈灾,拨款拨粮,安抚住百姓,不能失去民心。其次应该派官员去治理黄河,查清楚为什么决堤,做好这两点,开封府才不会乱,百姓才不会流离失所。”他这话看似是中肯之言,也算提出了方案,其他大臣纷纷附和,但仔细思考就知道这根本就没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而且他重点提出了查清楚黄河为什么决堤,这就是再让陛下想起上一次治理黄河之人是谁……朱佑樘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表示赞同。但是转念一想,似乎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嘶……等等。他想到了三天前见到的那个叫方羽的小子……淮河入口正在开封府的上游一段,那淮河一堵无法分流,水都往下游去了。下游因为沉沙淤塞水流不通就决堤了,然后开封府遭了殃。难道真被那小子说中了?“传朕旨意,着户部尚书王轼查清黄河决堤的原因和开封府灾害的损失,两月为限,逾期严惩!”朱佑樘压下内心的震惊,下达一道圣旨。“臣,遵旨!”王轼躬身拜倒。他舒了一口气,虽然刘健那个老狐狸提出了彻查黄河决堤的原因。但好在陛下让自己去查,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两天后咱们走着瞧!……两天后,太和殿。“陛下,黄河决堤和开封府损失的情况已经彻查清楚。”王轼还没把奏章呈上去,朱佑樘就问道:“是不是因为沉沙淤塞,才导致黄河决堤?”“陛下,您怎么知道?”“朕还知道是因为淮河入口的沉沙淤塞。”“陛下您这……”大臣们纷纷震惊,他们怀疑皇帝是不是提前看了奏章。要不就是就是锦衣卫那边给的消息。朱佑樘深吸一口气,对了,全对了,和那个叫方羽的小子说的一点都没差!可问题是,他怎么会提前知道?未卜先知?辣椒,沙盘……难道说那个方羽是隐世高人?顺着这个想法推测,竟有些让焦头烂额的朱佑樘感到莫名的兴奋。要真是如此,天佑我大明啊。“咳咳……”刘健见皇帝有些神游,忍不住提醒了一下。朱佑樘很快反应过来,“诸位爱卿,想必你们很好奇朕是怎么知道的对吧?”“陛下英明。”王轼赶紧躬身拍了一个马屁。“英明个Der,那是因为提前就有人告诉了朕这件事。”这话一出,下面鸦雀无声。都在寻思这个Der是什么意思,怎么听着有点骂人啊。唯独刘健心里一惊,他终于想起来了,这个Der不是那小子说出来的嘛。不对……淮河入口沉沙淤塞也是那小子说的。黄河洪灾也是。对,没错,就是那小子。刘健浑身一震,他此时方才想起来方羽说的话,可怎么会有人能预测未来呢?况且那方羽也不像世外高人啊,明明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刘大人,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有恙?”内阁首辅刘吉斜着眼睛问道。“刘阁老多虑了……只是有点热而已。”刘健擦了擦汗,似乎想证明没说谎。刘吉内心一阵奇怪,都已经是初秋了,大清早的怎么还能大汗淋漓。不过他也没多想,转头躬身对朱佑樘说道:“陛下,不知道哪位大人告诉您的,此人有大才,可堪重用。”刘健暗骂刘吉这个老狐狸。反正朝堂上也没人会治水,管他是谁告诉陛下的,只要把那人推出去死马当活马医就好,毕竟户部可是刘吉的势力。更何况陛下能这么说,就说明他对此人很欣赏。猜度圣意这一块,刘吉称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刘大人,他可不是官员。”“不是公门中人,那可是哪位世外高人名士?”“也不是。”“这……还请陛下明示。”朱佑樘这关子卖的是津津有味,就是不说。“是谁你不用知道,反正不是你,说说吧,派谁去治理黄河?”历朝历代治理黄河都是大事,治得好加官进爵,治不好锒铛下狱。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差事。刘吉推来推去就是不想让自己学生接招,见坑不成外人,只好坑同行。“启禀陛下,我推荐户部左侍郎白昂白大人。”白昂清正廉洁,在众多官员政绩考评中优良。走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是个不错的人选。这种人不太招同行待见,还有一点就是他是刘健推举的人。所以不坑他坑谁。人群里的白昂如坐针毡,芒刺在背,明知道这刘吉在坑他,他却不能反驳。否则在皇帝那里就会落下个不好的印象。群臣见白昂没有吭声,便纷纷附和。“臣等附议!”可他们刚说完,就被刘健的声音打断,“我反对!”群臣瞠目结舌。刘阁老你想干什么,不要坑我们啊。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