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双手捧着绢帛诏书,身后有诸多县卒跟随。四周围观的黔首更是不少。直接将卓草大门都给堵得死死的。包括卓氏宗长卓礼,也都在场。拄着拐杖,披着裘袄。作为宗长,他自然也高兴的很。他本就有意提拔卓草,举他为吏。可惜,卓草偏偏不想出仕。这次可好,卓草还能推辞不成?始皇帝下诏,还能拒绝?卓草是卓氏族人。年纪轻轻便当上亭长,前途不可限量!而且,这亭长还是皇帝钦点的!卓氏本为赵国邯郸冶铁大户。秦灭赵后,卓氏嫡系迁至蜀地。他们是旁支,便被迁至泾阳。作为外来户还不是秦人,自然被人瞧不起。当初卓正离开泾阳,想的就是出人头地。不求混个名堂,也不能让家里人饿肚子。想着这些年来,卓礼便潸然泪下。脸上皱纹就如沟壑,被泪水抚平。片刻后,蒙毅推开大门。卓草缓缓走出。四周围观黔首,皆是看了过去。“好啊!亭长来了!”“草儿可是额看着长大咧。”“真是有出息咧,比额家里头那门怂强多咧。”“年纪轻轻就当上亭长,说不准过几年就是县令咧!”这些黔首对卓草都很敬重。卓草这些年做了不少事。他们偷偷摸摸在地里头种红薯。都觉得这是土疙瘩,没当回事。就是产量出奇的高!卓草又花粮食换回去,半亩地能换二三十石粟米。至于红薯啥味道,没人吃过。反正卓草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在自家门口种点东西,没人会说闲话。对于哀,没人瞧得上。哀此前便经常以权谋私。扣着乡里的耕牛,给自家亲戚用。没耕牛的黔首,就只能以人力背犁。背不动耕犁的,那就用耒耜。刀耕火种,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哀被斩后,还有黔首放爆竹庆祝的。“泾阳卓氏,草。”“见过喜君!”喜颔首点头。看到蒙毅与秦始皇后,表情都变了变。合着忙活半天,秦始皇就在泾阳?既是如此,直接封赏不就成了?当然,喜也就只能心里想想。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内史腾已抵达泾阳,彻查哀贪污索贿之事。更别说还有御史大夫和廷尉配合。喜点头赞许,“卓生有礼。”他为官多年,深谙官场的门道。卓草能令秦始皇如此关注,可不简单。现在与之交好,对自己并无坏处。“卓草,听诏!”“唯!”“维二十八年,时在寒冬。”“河东大雪,雪深三尺。泾阳卓氏,献粮千石。”“孺子大善,心智淳朴,赐爵公士。”“上闻其有贤才,特封伏荼亭长,即刻上任!”喜将绢帛卷好,由卓草双手接过。这绢帛可有大用咧!卓礼早早便已盯上。这是要装于香木盒内,再供奉于宗庙祠堂。以此,告慰卓氏先祖。“草!”“拜谢皇恩!”卓草则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没想到自己捐了千石粮食,还能捞个亭长?并且,这还是秦始皇钦点特批的!“卓生年仅十八,便为亭长。当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唯。”卓草知道,这话出自内史腾的《为吏之道》。喜是将他视作后辈,所以才会提醒。“草欲明日设宴亭里父老,喜君可否能来?”“罢了。”喜叹了口气。这几日他忙的要死。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秦始皇隔着老远,轻轻颔首。喜心领神会,当即作揖行礼。“告辞。”“告辞。”言罢,喜便自人群中走出。而后,所有黔首同时行礼。“吾等,见过亭长。”“各位快快免礼。”卓草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没办法,第一次啊!前世他连个班长都没当过,突然当上亭长管着伏荼亭百余户黔首,自是有些不知所措。足足耽误小半时辰,才算招待完。卓礼开开心心捧着绢帛,就走了。到最后,卓草就剩下块匾额。得公士爵位的,都会得到块木匾额。这块匾额要挂在大门口,相当于是光耀门楣。等同于告诉外人,额们家可是有爵位滴!匾额基本都是由当地令史撰刻。木质是上好的稠木,刷了层桐油。春秋笔法倒也算不错,墨水都已干。抬着匾额,蒙毅哼哧哼哧的也不吃力。这年头文武不分家,皆是精通六艺的大佬。别说扛匾额,扛鼎的都一大把。等挂上去后,还挂着玄色葛布。卓草抬头看着匾额,久久没有离开。“瓜怂咋咧?”“你说这匾额能卖多少钱?”“额抽死你!”秦始皇本来心里是美滋滋的。听卓草这一说,恨不得抽死他。这家伙把秦国爵位当什么了?想买就买,想卖就卖?“别激动,我就说说而已。”“好歹也是花千石粮食买来的,怎么能随便卖了?”“哼!”“最起码也得一千两百石粟米,还得是精米才成!”“……”秦始皇转过身去。朕棍子呢?今天不抽死这瓜怂,他倒着走!卓草朝着莲萍使了个颜色。干的漂亮!没办法,秦律管的太宽了。除开法律层面,还有道德上的。甚至,还有不孝罪。千万别觉得以孝治国是儒家专利,秦国照样有。因为,后世儒家也是吸收各家精要而成。很多思想理念,并非儒家独有。这年头若是不孝被告,会被流放。要是敢动手打爹娘,直接黥为城旦舂。做的过分的,甚至会被砍去双脚再流放!老子打儿子,在秦国是天经地义。不严重,那就受着。若是动棍子动鞭子,那就只能跑。可要敢还手还被告上去,那可完了!“话说,这字儿是谁写的?”“是不是美滴很?”秦始皇略显得意。这字自然是出自他手。这算是他对卓草的特别奖赏。龙飞凤舞,透着股帝王霸气!谁看了不得点个赞,给个推荐票打赏什么的?“那啥……你是不是眼力有问题?”“就这字儿,还美滴很?”“黄犬墙咯老撒泡尿,都比这字好看。”“……”蒙毅望着卓草,咽了口唾沫。这小老弟真的强! , )
第16章 诏书,伏荼亭长!(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