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同志,道歉的话就不用说了,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如果因为状态好坏就要道歉,那咱们基地可不得天天和小日子似的鞠躬来鞠躬去的?——咱们基地可有一万多人呢。”
“大家都是为集体工作,只要不是刻意偷懒,早点晚点有什么好计较的?”
徐云亦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是这个道理。
随后陈能宽直接抹过了这个话题,从桌上拿起了一张算纸:
“好了,咱们把注意力放到课题上来吧。”
“这边三叠文件分别是我们计算出来的数据,也就是椭球共焦反应腔的参数、稀疏矩阵和直线最优解。”
“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联立成一个带有u极限值的模型。”
大于和陈景润等人顿时表情一肃:
“明白!”
随后几人迅速将几分文件汇总到了一起,进行起了数值计算。
而到了这一步。
大于等人面临的就只是单纯的数学问题了,比之前的理论推导要简单上很多。
当然了。
简单归简单,依旧没有徐云参与的份儿。
还是那句话。
他并非原子能方面的学者,对于陈能宽他们讨论的内容,基本上就和上辈子写小说那会儿很多读者看他书时的想法一样。
数学嘛他倒是水平还行,但是在大于陈景润华罗庚冯康这四位面前,就纯属找虐了.....
因此徐云再次充当起了个吉祥物,一脸OvO的看起了热闹。
“椭球共焦反应腔的参数表达式符合径向长椭球函数,那么谐振腔的菲涅耳系数就应该是...哦,0.763。”
“稀疏矩阵这么小?陈主任,你们验证过吗?”
“嗯,验证过了,数学上的原因是厄米多项式与高斯函数的乘积太小,物理情景则是因为镜中心场最强,离开中心场会随半径增加按指数函数下降......”
“原来如此......”
“话说这道口子咱们有有办法撑大一点?换一根更粗更硬的载体捅进去,这样喷射出来的中子应该可以飞的更远,甚至能打到尽头的腔壁上......”
一个多小时后。
唰唰唰——
大于、陈能宽和陈景润等人,同时在算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值:
【u(ax)=256.923834】
这便是.....
u的极限值!
结合大于此前计算出来的反射层厚度,徐云陈能宽小组今天的任务....
至此正式完成!
随后陈能宽将这些算好的参数交到了陆光达手里,由陆光达亲自进行了汇总。
徐云注意到他们小组的速度其实还是挺快的,在陈能宽交稿的时候大概还有一半左右的小组依旧在计算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