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程诺心里没由来的升起一股恐慌,背后也隐隐有些发凉,就连他刚刚驾驶f-1原型机升空时,都没这么紧张。
不过周围挤满了围观的群众,抬头一望都是人头,洋溢着同样的笑容,根本查不出异样。
“程校长,你觉得怎么样,我那本家妹子活脱脱的出水芙蓉,那小手就跟豆腐一样白,你是不知道啊,到我家求亲的能从胡同东排到胡同西,就这愣是一个都没看上。”
做媒看到对方没着急拒绝,还以为有戏,又继续往狠里夸,大有民间西施范儿。
本来程诺为了不驳人脸面,还想继续笑脸相迎,打哈哈糊弄过去,可就在这时那股凉气越来越厉害,最后直接指明某个方向。
见势不妙程诺直接拒绝道:“实在对不住,我这边已经定好婚事了,实在是不好耽误令妹大事,还是另选良配吧。”
说罢,程诺便没再给那人说话的机会,直接来到人群中间,朝着众人拱手道:
“各位父老乡亲,感谢大家的抬爱,飞机也看到了,眼下就一架,实在是僧多肉少,等到我们多造点飞机时,再开学也不迟。”
“那大概什么时候开学呢?”有好事者询问道。
“若是一切顺利,明年开春便可以正式招生,主要分机械师和飞行员两个专业方向,欢迎大家前来报考啊。”程诺思索片刻,给出了准确的日期。
“那……”好事者意义不饶。
“今天先这样啊,具体详情稍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今天就先这样了。”没给那人继续问话的机会,程诺看到围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就要往远处闪避。
一般情况下,即便民国初期各大学招生形式五花八门,但是其招生程序还是比较规范的,整体录取较为严格,且不失灵活。
各大学一般设有招生委员会,由校长、院长、系主任组成,并颁布招生委员会章程,全权负责招生事宜。
国立大学招生的一般程序是通过报纸发布招生简章,接受报名,组织考试,招生委员会组织阅卷、订定录取标准,在各大报纸公布录取结果。
各国立大学并没有因为招生形式多样而降低录取标准,反而能够坚持较高的标准,宁缺毋滥,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竺可桢掌管浙江大学时,即使本校教职员、浙江省官员的子女也不能通融。方重夫妇的子女第一次未能考取浙大,次年请求不考而进浙大,竺可桢坚决不同意,认为:
“如方家子女可以不考而进学校,则任何教职员子女只要中学毕业均可不考进校,我们就戚为特殊阶级,安能如此办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