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粮食换技术(2 / 2)

回到过去当学阀 蛰雷 1045 字 2023-05-31

古斯塔夫仔细地看了程诺一会儿,随即哈哈大笑:“对对对,金钱什么的,沾染上政治那可就太可惜了,味道可就不纯正了。”

主动给程诺招招手,指着旁边的位置:“请坐,我亲爱的这位来自远东的年轻朋友,不知道你这次过来是要跟我做什么生意?”

这点倒不是程诺自大,而是因为出于对克虏伯公司秉性的了解,才敢如此放言。

早在一战爆发前,以克虏伯公司为代表的德国企业普遍不仅不愿意接受大规模生产体系,并且这些工业企业对于将产品调整为军需产品并不积极。

克虏伯公司早在1915年就开始考虑战时军工订单会不会持久,担忧战后不会有生产生活化的大批量产品的需求。因此,即便克虏伯作为德国工业的领军企业,仅仅在战争期间才转向用可交换零件生产火炮。

没有应对战争的心理准备,也没有战争长期化的心理预期。

甚至到了这边一战都开打了,这边德国工业界就迫使政府部门将出口控制权还给工业家们,于是成吨的德国钢铁通过瑞士运抵法国和意大利,也就是德国的敌人手里。

更为夸张的是,因为英国出台政策禁止钢铁出口,以扩充自身的军需生产,导致国际市场钢铁价格飙升,进而德国流出去的钢铁越来越多,德国国内市场的混乱,不仅钢价暴涨,而且军事订单被极大地推迟交付。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克虏伯这些公司是毫不介意把国家底线往下继续拉一拉。

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咖啡,程诺轻轻抿了一口:“其实我们是来做粮食生意的,准确点说,就是用粮食换你们的工业设备和技术。”

听完这话的古斯塔夫哈哈大笑,忍不住翘着二郎腿:“小朋友,你是不是在逗我,我们德意志帝国可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凭借着我们的合成氨技术,我们的粮食高产到吃不完。

不过看在你是哈伯教授朋友的面子上,我愿意跟你进行交易,只不过价格么……”

古斯塔夫晃着二郎腿,一脸肉痛道:“战前国际市场上什么价格,我代表克虏伯公司愿意全部收购,甚至还可以高于平均价格一成,不让我们克虏伯的朋友吃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