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国成立的历程详加调查,撰成中华民国建国史,我们史官修史历代相沿,因此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人物文词皆见于纪传表志等史籍之中。”
蔡元培点头道:“彰前烈而贻方来,正史裁而坚国本,理应将国史笔之于书,著为信史,以备国人明知。”
另一旁的年轻人王乐之叹气道:“然而民国以来宣付史馆立传者寥寥无几,人又未奉有正式公文将各人行状交出,空空洞洞,无从着手。”
程诺不解:“虽然我不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当时临时大总统已经将此事答应了下来,并成立了国史院,后面虽然革命果实遭袁世凯所窃,但他对此事也是比较认可,好像国史馆的名字就是在那时改的。”
王乐之皮笑肉不笑道:“他篡权就是为了称帝,哪朝哪代帝王没有史官相陪?实际上袁世凯虽促成国史馆的设立,但事实上并无开展实质性的修史工作,一度沦为袁世凯手中帮闲的工具,有名无实罢了。”
蔡元培叹了一口气:“原本国史馆都是一些前清翰林院文人,已经是惹人非议,后来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国史馆更是受人抵制,原馆长王闿运也趁此辞去职务,帝制失败后,国史馆便顺理成章关闭。”
听到这里,程诺有些不解道:“关闭再开就是了,修史本来就是件枯燥的事,只要底线不变,这点倒不必拘泥于过去。不过说到这里,似乎也跟我们社科院没什么关系吧?”
蔡元培深深地看了程诺一眼:“前面没关系,到这里可就很有关系了。”
程诺问道:“此话怎样?”
蔡元培解答道:“如今政局平复,原本是要原馆长王闿运复任,可惜王老爷子年事已高,不久前刚刚过世,孙总统顺理成章就想到了章太炎,欲推荐他为继任馆长,可惜啊,虽然有孙总统的力荐,这件事走得也并不顺利。”
说起来王闿运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人家当真有几分本事,乃衡阳第一大儒,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大画家齐白石也是他的弟子,还曾是曾国藩的幕僚,不仅饱读诗书,更醉心所谓的帝王之术。
曾经还向曾国藩谏言,让其称帝,可惜被对方果断拒绝。
这样一位大佬曾经担任过的职位,等闲之辈连看上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何况还是主持修国史的任务,除了必备的国学功底外,其名声也要能压制住一众修史的工作人员。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本事自然是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要不然也不会能得到孙总统的举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