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低,泾水高,关中平原却又介于中间,却又被山川阻隔,以前关中平原哪怕是地处河流交汇之间,却也只能靠天吃饭。
不要看着咸阳湖就在关中平原上,但其实屁事不顶,咸阳湖的水,到不了关中平原。
而郑国渠,以一个巨大的型,将泾水与关中平原所在连通起来,这才有了关中沃野。
而关中平原,也围绕着郑国渠,成为了真正的万顷良田地。
这万顷可不是虚数。
而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一百五十四万亩上等水田。
这万顷水田,以郑国渠为核心,成为关中最大的产量地。
而蒙氏想要的,便是这万顷水田。
“蒙氏严格的听从监国安排,食邑,田地,皆纳入了集体化农业之内。”蒙氏族老继续道:“不过,蒙氏也购买了朝廷大小作坊七百余,不仅咸阳一地,包括济北,陇西,北地等地,甚至在江东的作坊,蒙氏也略有涉及。”
“这其中,因为胡秀大肆贩卖胡氏产业,蒙氏购置胡氏的四成。”
嬴城点了点头。
并没有做出回应。
这世间的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
胡秀打破脑袋的想要转变身份,为了一个商业司右司长的位置,甘愿舍弃胡氏庞大的商业帝国。
虽然这其中掺假的成分很多,但不可质疑,胡秀拥有着胡氏商行的话语权。
而对于蒙氏来说,却已经在弃官从商,因为在官员层次,蒙氏再进一步,就是造反自己当皇帝了。
必须,也必然,蒙氏想要继续发展,就要从商,亦或者,封国。
除非将蒙氏满门抄斩,若不然,这是不可阻挡的。
这一点,他并没有阻止,甚至在大力推进此事。
如果不对蒙氏,王氏这样的勋贵进行妥善的处理,将来必定为患。
而与其让这些人掌握着土地和人口,不如让这些人从商。
这是无奈之举。
正如他犯了错,所有人都会事先交给始皇帝来决策,而不是按照大秦律法来解决。
蒙氏,王氏同样如此。
如果大秦勋贵有等级的话,王氏,蒙氏,杨氏便在第一序列。
李氏,冯氏,芈氏便是第二序列。
而冯去疾,李斯,王翦却又不同,二人又各自掌握着法家和农家,兵家。
这种传承,却又不同于家族传承。
李斯在极力维持李瞻成为法家新一代的领袖,但能不能成,却要看李瞻在法学的才能,能否力压法家群雄。
甚至于,冯去疾基本放弃了农家领袖的争夺,王翦放弃了兵家领袖的争夺。
王翦在军中的地位,更形似受自身军功和王翦福荫。
而此时。
蒙氏族老更像是汇报并且进一步的问询他的态度。
如果他无法接受蒙氏掌握天下作坊,而蒙氏权衡之下又不能接受他的安排,结局不言而喻。
蒙氏族老继续道:“各行各业均有涉猎,主要以店铺为主,其中以绫罗绸缎,盐,家具贩卖为主。”
这算是一次交底了。
也就是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