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崭露头角(1 / 1)

(裁判黄子澄站了出来:“说说你的依据。”朱允炆指着竹林旁的南墙说道:“宫墙高三丈,竹子与宫墙对比,高出些许,我目视所得竹子应高三丈七尺。”众人寻声看去,认真一对照,好像是差不多......“嗯,方法不错。”黄子澄点了点头,又看向朱允熥:“你是如何得出四丈三尺的?”“用算术计算出的。”朱允熥指着地上的阴影:“对比一下就算出来了,很简单的,你们不会吗?”几人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目光呆滞。装逼要让人知道你牛逼,不然这逼就白装了。朱允熥开始科普算术。其实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的挺好,尤其到了明代中期,《算学宝鉴》作者王文素用导数解高次方程。只是很少有人学算术,大本堂更不教这些。朱允炆不信,更不愿接受失败,命人砍倒那根竹子,当场测量。结果很打脸,竹子长度是四丈四尺,朱允熥的四丈三尺更为接近。因为竹子上面部分有些弯曲,影子显示略短。黄子澄说道:“这些都是奇技淫巧罢了,算不得什么。”很明显不想承认这局。他表面是先生,其实私下是朱允炆幕僚。黄子澄的话立时引起众人不快。这老家伙,明显偏心!“算了。”最后朱允熥站了出来,道:“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亲兄弟之间不必分个高下,今日算我输了。”小小的一场文化比试,往深了说就是争夺皇太孙之位。太子朱标尸骨未寒,两个儿子却为遗产争执,传出去惹人笑话。朱允熥一是表现高尚,二是故意让朱允炆和黄子澄成为众矢之的,令人厌恶。黄子澄面色微变。暗道这小子好生阴险!圣人为而不争,意谓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朱允熥简单一番话,以进为退,直接把自己捧的高高的!其心可诛啊!二人对视一眼。此时,黄子澄才意识到朱允熥的不凡。在心中将他列为与燕王同等分量,加以防备。......武英殿内,光线柔和,幽静安祥。龙案上一只漆金雕镂兽炉,轻烟袅袅,徐徐上升。殿内散发着泌人的幽香,淡而不绝,若有若无。“卑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进宫侍驾!”朱元璋充耳不闻,埋头批阅奏书。约莫过了半刻钟,才出声唤道:“进来。”蒋瓛小步上前,微微拱着肩,手中捧着一本小册子。“今日允炆殿下寅时一刻起床,洗漱后在书斋读书半个时辰。”“允熥殿下寅时三刻起床,洗漱后在院子内晨练半个时辰,和开国公府送来的侍女一起......”“卯时一刻,二位殿下一同去膳堂。”“早膳允炆殿下喝了一碗小米粥,两个馒头,两盘青菜。”“允熥殿下吃了两碗小米粥,一个馒头,一盘小菜。”“卯时三刻,二位殿下一同去了大本堂人。”蒋瓛低声汇报着两位皇孙每天做的事。从早到晚,无一遗漏。寅时一刻,也就是凌晨三点多。在早起方面,朱允熥属于被迫营业,适应了三个月才好不容易习惯。就这朱允炆还早起了半小时。从生活习惯上,朱元璋对二人的特点了解更深。明显的一文一武。而且朱允熥似乎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吃不惯朴素的饭菜。“传话给尚膳监,皇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给东宫的膳堂加肉,不必再按丧期从简。”朱元璋简单的一道旨意,让东宫的伙食恢复如初,顿顿有肉。待宫人出去传旨,蒋瓛继续道:“在大本堂,陛下您离开后,两位殿下比试才华,允炆殿下作诗一首,允熥殿下作诗两首......”忙碌的御笔一顿,朱元璋讶然抬头:“他还会作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简直不敢相信!朱元璋道:“仔细说说。”面对朱皇帝犀利的目光,蒋瓛不敢隐瞒,如实汇报。三首诗都被锦衣卫记在小册子上。“古有曹植七步吟诗,俺孙子也能七步作诗?”朱元璋咧嘴一笑。旋即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么一说,倒是这混小子故意藏拙?又好像不对。一个有心计的人固然可以隐藏野心,但如何隐藏才华?纵观古今,又有几人能七步作诗?更何况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朱元璋又将注意力放在诗词内容上。“......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朱元璋默念着朱允熥借用杨慎的那首诗。很有深意啊,尤其是最后两句。历代都是前人创下的基业后人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这不就是暗示说他们在争夺皇太孙之位?允熥这混小子,何时有如此境界?朱元璋虽是草根出身,幼年不识几个大字,但在打江山期间,他自学文化,经常跟大文豪们在一起,虚心学习。特别当皇帝后,更是狠抓教育,从四书五经到兵书阵法,从历史典故到天文星占,朱元璋都能信手拈来!《国榷》中记载:“吴王微时,目不知书,起兵后,日亲诸儒,流览神解。”《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太祖……身在行间,手不辍书,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有明一代,从始至终,最善于学习的皇帝,唯朱元璋和朱由检二人。崇祯皇帝朱由检虽自嘲“幼而失学,长而无闻”,但实际上他在所有皇帝中算是学识渊博之人。“你是说,允熥赢了最后却自己认输?”朱元璋不解。蒋瓛回道:“是,三殿下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亲兄弟之间不必分个高下,自愿认输。”看来朕大大低估他了!朱元璋本就是个有心计的人,自创业到现在,当了四十年老大,什么样的人和事他没遇到过?朱允熥这点小心思,他一眼看出。不过,朱元璋觉得,朱允熥那混小子懂得谦让,心怀宽容,是有大格局的人。朱元璋屏退殿内所有人。独自一人靠在龙椅上。幽静的大殿内,他如一个孤独的老人,发出一声长叹。“标儿,你这一走,把爹给难住了。”朱元璋喃喃自语:“爹本想立允炆为皇太孙,绝了你弟弟们的心思。”“没想到允熥的脑子活络了,他这几个月的表现,可不得了。”“兵法韬略,才华横溢,能文能武,仁义与手段皆有,简直与你当初一模一样啊!”说着,不禁老泪纵横。“爹现在犯愁,该如何抉择?”“标儿,你若在,爹何苦愁这档子破事?”......当天下午,朱元璋突然传旨,让两个年长的皇孙明日参加早朝。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