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元璋的性子,换做是别人家的孩子,早杀了!可自己的孩子......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媳妇都是别人的香......“还有别人知道吗?”朱元璋手中的楠木念珠越转越快。蒋瓛干了十年锦衣卫指挥使,秒懂其意。皇帝这是要杀人灭口!蒋瓛回道:“殿下们行事缜密,临近宵禁时动的手,且在一处僻静的小巷子中,无其他人知晓。”他又补充道:“黄子澄也不知道,还让家人去五城兵马司报了案。”“......”念珠缓缓转动,朱元璋松了口气:“那就好,总算不会徒增罪孽。”蒋瓛知道,陛下不是替几位藩王侥幸,而是替无辜者侥幸。若是有人不幸看到了几位藩王的样子,认出了他们,怕是命不久矣。藩王不敬师长,殴打先生,这事要是传出去,天下的读书人岂能善罢甘休?到时候这帮人出来惹事,又得花费大量精力安抚。“把那几个兔崽子都叫来!”朱元璋把大本堂里学习的几个皇子皇孙全部叫来问话。同时准备好了家伙。不一会儿,九位藩王都来了,包括朱允炆和朱允熥。“父皇,大晚上的喊我们来做什么?”韩王朱松睡眼惺忪。他年龄小,可以撒娇,活了一辈子从未就藩。岷王朱楩还沉浸在殴打老师的快感中。感觉就像大年初一早上穿了条新内裤,那就一个舒爽!他看向朱元璋,装出很困的样子:“是啊,我都困死了。”“说吧,谁下的手?”朱元璋手中捏着准备多时的藤条。完了,这么快就东窗事发了。朱允熥心中暗呼一声。几个藩王都没有吱声,殿内鸦雀无声。搞事情的几人说好了不会出卖队友的。“下什么手?”朱楩挠了挠头,目光看向别处,可老爹还是盯着自己看。他下意识地道:“爹,我说不是我,您信吗......”“我信你个鬼!”朱元璋抄起藤条,满殿追着朱楩打。“爹,有话好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话谁说的?”“允熥说的!”朱楩边跑边叫。“你大爷的!”朱允熥一头黑线。不出所料,老朱把目标对准备朱允熥,抄起藤条就是一顿输出。“老实交代!都有谁参与把黄子澄给装进麻袋的?”吃痛几下,朱允熥一声不吭撒腿就跑,又是一招秦王绕柱走。朱元璋知道追不上这兔崽子,当下又折回抓住朱楩,将之按住一顿抽。直到将他屁股打得皮开肉绽才肯放过。打完朱楩,又揍代王朱桂。他在大本堂年纪最长,想来知道些内幕。朱桂倒是一条汉子,被抽得龇牙咧嘴,愣是没出卖大家。下面轮到肃王朱楧。朱元璋将几个儿子打了一圈,连孙子朱允炆也凑了。小胖子朱允炆哪里受过这种罪,吃痛中一直强调他没参与,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说,谁出的主意?”朱元璋不依不饶,今天就是想打孙子。抓不到那个,还打不了你吗?几个藩王没心没肺的在一旁咧嘴笑看。屁股又被抽了两下,朱允炆病急乱投医,胡乱指认一人:“是十八叔出的主意!”在一旁摸着屁股傻笑的朱楩,脸上笑容逐渐消失。他立马大声辩解:“主意不是我出的,我是负责敲闷棍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楩才意识到自己大意了,忙捂住嘴巴。于是,朱楩再度发出一阵杀猪般的惨叫。“你这混账东西,明年去云南就藩,俺眼不见心不烦!”朱元璋边打边骂。原本朱楩的封地是在陕西岷州,这一闹,直接发配到云南了。眼瞅着朱楩屁股开花,血肉模糊。朱允熥不忍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背锅挨揍,出来说道:“皇爷爷,主意是我出的。”“允熥贤侄,我能承受住!”朱楩边哭边说,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就知道有你这个混小子!”朱元璋又打朱允熥。这是真打啊!藤条次次暴击,疼的朱允熥龇牙咧嘴。“爹,打先生有我一份功劳,麻袋是我套的!”宁王朱权倒是够意思,主动承认,愿意分担惩罚。可惜,老朱没放过他,搂过来就是一顿暴揍。很快,朱元璋侦破黄子澄被打一案。提议者:岷王朱楩。策划者:吴王朱允熥。参与者:代王朱桂,肃王朱楧,宁王朱权,辽王朱植。朱允炆和其他几个藩王完全不知情,今晚白挨一顿打。夜空如洗。几个皇子皇孙从武英殿走出,一瘸一拐。朱允熥等几个重伤者,被锦衣卫大汉将军扶着走路。大汉将军,不是将军,而是殿廷卫士的称号,从属锦衣卫,负责宿卫宫禁,皇帝仪仗护卫。“吴王殿下小心。”朱允熥见身旁的大汉将军威风凛凛,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卑职傅让,锦衣卫中所千户。”“颖国公傅友德家二公子?”朱允熥停下脚步,打量着他。傅让道:“正是卑职。”“很好很好。”锦衣卫里有不少是勋臣之子,不仅是朱元璋要求的,勋贵们也乐意把自己儿子往宫里送。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子近侍,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自古封建王朝,皇帝大多喜欢重用身边的亲信。在皇帝面前混脸熟,大有好处。武英殿内,朱元璋安坐御座,手中拿着一本《贞观政要》。记得燕王朱棣陛辞时曾问:“敢问父皇,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当时朱元璋以为老四读了几本书,就在自己面前卖弄,显得有文化,又有邀功嫌疑。现在细细想来,似乎话里有话。近日读了《贞观政要》一书,才知此为唐太宗论君臣鉴戒。房玄龄回太宗:“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朱棣离京前的一问,无疑是在暗指皇孙年幼,不堪大用。年轻的毛头小子,和老牌藩王们的能力有云泥之别。姚广孝给朱棣支的招,似乎起到了作用。起码此时的朱元璋,觉得很有必要。正好可以借此事,将他们“发配”出去。“是骡子是马,得牵出去遛遛。”朱元璋决定,让年轻诸王们去凤阳历练,以便更好治理封国。两个皇孙也去。看着龙案上几道弹劾淮西勋贵的奏本,朱元璋亲自定下考题,第一波竞争开始! , )
第三十章 集体发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