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奉天殿三考(1 / 1)

(奉天殿,金碧辉煌。文武百官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朱允熥着亲王朝觐的皮弁服,立与丹陛之下,神情淡然。对面站着朱允炆,同样一身青色皮弁服。他面容焦脆,似乎沉浸在投票的悲伤之中。今日到场的勋贵不少,很多人都是临近年关,进京述职。如往常一样,朱元璋让通政司汇报工作。“不是说考较皇孙吗?怎么和早朝一样?”“年底了事多,陛下他就这样,国事第一。”“哦哦.....”百官在耐心地等着。就好像学校大会发奖现场,教导主任老是在那长篇大论的发言。通政使像是个憨憨,没完没了的说。众人想刀他的眼神是藏不住的。通政使好不容易说完了,鸿胪寺卿立马补上位置主持朝会,将话题往正事上引。朱元璋不是个卖关子的人,他看向两位皇孙。“朕有三考,第一,你们若为皇太孙,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叔叔们?”朱允炆神色陡然激动。不光是听到“皇太孙”三个字,更是因为,自己押中题了!既然是考,那就有提问环节。洪武皇帝最关心什么问题?一群文官在惠王府连夜押题,如同一群老师辅导高考生冲刺高考。当然,吴王府也没闲着,幕僚们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过了一遍。在赵勉的示意下,朱允炆率先抢答:“回禀陛下,孙儿会一如既往地尊重叔叔们......”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好话。显然,朱元璋并不想听这些,又问:“将来你的叔叔们若不安分,你将如何待之?”问题一出,奉天殿内顷刻间安静。晋王世子朱济熺,燕王世子朱高炽,这二人的脸色就像变戏法似的,瞬间苍白。听说要立皇太孙,他们本来就挺难过的,现在居然扯到藩王们不安分......啥叫不安分?不轨?造反?关于这道题。朱允炆也是有准备的,其实他早就看拥兵自重的叔叔们不爽了。当着皇爷爷和满朝大臣的面,却不能吐槽藩王们,得大度!“孙儿以为,首先用德来争取叔叔们的心,然后用礼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朱允炆顿了下,继续道:“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属地,或是改其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朱元璋听了,细细一琢磨。这孙子有点东西!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再削其地,或变置封地,其甚则举兵伐之。朱允炆列出的方法听起来确实能够解决藩王不轨的隐忧。朱允熥撇撇嘴,你小子说的好听,历史上你也是这样忽悠老朱的,结果你当皇帝后。说好的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可你建文帝实际操作却是直接拿人流放!连普通的帝王手段和格局都没有!绝不能让朱允炆这小子装逼成功!朱允熥开口道:“惠王说的在理,可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什么因素?”众人看向他,连老朱也来了兴趣。朱允熥道:“能力!”他大声问:“一个能力不足的皇帝,拿什么削藩?又拿什么拔刀相向?”“汉景帝削藩,那是人家有能力,惠王,你有那能力削藩吗?”面对朱允熥的质问,朱允炆大惊。怎么变成我削藩了?我刚才回答的只是假设!现在把削藩这大帽子扣我脑袋上,这让藩王们知道,岂能放过我?“吴王,你别乱说,我何时说过削藩了?”“没有吗?那拔刀相向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行了!”朱元璋问:“吴王,说说你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叔叔们?”朱允熥道:“回陛下的话,孙儿与诸位叔叔本就是一家,自然会善待他们。”朱元璋又问:“若你的叔叔中有人不安分呢?”朱允熥正色道:“假如有叔叔受奸臣蛊惑,行不法之事,孙儿会按照爷爷的处置方式,诛杀其长史,重新委派有德之人,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王府长史,本来就是顶罪包,第一责任人。藩王不轨,长史必然是第一知道,他不规劝,或者不上报,那就是同流合污,杀了不亏。虽然朱允熥的办法实际作用不大,但说的好听。对护短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好办法。老朱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所以让他们個个手握兵权,替大明守边平乱。甭管你是什么大将军,到了藩王那,就得听藩王节制。朕的儿子,怎么会不轨?顶多是闹腾嘛!允炆这小子居然想拔刀相向?朱元璋心里已然不开心。这小子温和的外表下,竟藏着六亲不认的狠辣?连亲叔叔都舍得动刀子。一点我朱家人精诚团结的美德都没用!差评!接着,朱元璋问出第二考:如何善待百姓?他心中除了儿孙就是百姓。这两类人,在朱元璋心中,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哪怕明黑们翻烂了史料,也找不到朱元璋杀儿子,杀普通百姓的例子。关于善待百姓这个问题,能回答的太多了。而且基本都是漂亮话。自古以来统治者宣传的就是爱民如子,虽然都是口号,真正做到的没几个。朱允炆没敢回答这些,在他看来历史中很多爱民政策,跟皇爷爷的各项政策比,弱爆了!他决定学习吴王,回答点实际的!朱允炆道:“孙儿觉得,惠民是核心,只有百姓真正拿到实惠,才算真正的善待百姓。”朱元璋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孙儿就拿江南为例,历朝历代被课以重税,百姓生活困苦。”朱允炆认真诉说,为了给江南减税,他还拿出数据举例说明。“今年仅苏州府一地就得全年交纳二百八十万石粮米,是全国全部土地赋税的一成,这样太不公平了!”苏州府仅占登记在册的耕地的1/88。“孙儿以为,废除这种不公平,给江南的百姓减税,也是善待百姓。”朱允熥直呼好家伙!伱这减税确定是给普通老百姓减的?不是给地主大户?朱元璋曾经禁止苏州或松江人氏当户部尚书,借此防范出身于这些富庶州府的人们把持财政,偏私家乡,从而牺牲了国库的利益。现在朱允炆居然明目张胆帮他们谋利益!很明显,有人在教他!只是,你都还没当上皇太孙呢,就想着推翻你爷爷的政策?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