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锦衣夜行(1 / 1)

(腊月初十,纪纲备好马车,告了长假。向北而去,回山东老家!赵百户也跟着一起,只为拉近与上司的关系。还有纪纲府上管家、仆人、侍女等一行十几人。走了不到十天,熟悉的环境已出现在眼前。济南府,临邑县,宿安店,纪家庄。整个庄子内约有人口近百人。纪纲是锦衣卫,身份特殊,不能穿着官袍招摇过市。他穿了一件华贵的袍子,一派员外打扮。眼看要进庄子了,纪纲一挥手。鼓乐齐鸣,后面的乐队立时吹吹打打。纪纲在济南府专门请了一个乐队,另买了许多猪羊酒米。马车豪华,有侍女,有仆人,还一路上吹吹打打的。纪家庄只有一个入口,马车一进入庄子里,立时引来了多人围观。纪纲故意将马车车帘打开,任凭北风呼呼灌入里面。只为露脸让人看到。“这是谁呀?”“怎么瞅着眼熟啊?”有人驻足观看,一时半会没认出来。还有几日过年,纪家庄的人都凑在一起吹牛。忽听听到南边有吹吹打打的声音传来,接着看到一队担着猪羊酒米的人,敲锣打鼓的往这边而来。众人都是疑惑,乡老派了一人前去询问。不久,那人咧着嘴回来了,手上拿着几文铜钱,高兴地叫道:“是纪纲回来了!他发达了,在庄口发钱呢!”什么?发钱?众人一拥而上。很快,马车周围已经挤满了围观的庄民。纪纲干脆下了马车,昂首挺胸地骑到马上,连连对周边拱手。“诸位乡邻!我纪纲回来了!”“是纲子吗?”乡老上前睁大眼睛看着。纪纲策马在庄前转了一圈,满脸笑容地道:“三爷,是我!”四边百姓们发出敬佩与赞叹声,他们对着马车指指点点。当看到一担担猪羊酒米时,又发出阵阵惊叹声。纪纲洪声道:“乡邻们,这些都是你们的,今日我纪纲要大宴全庄!给你们发钱!”说着,策马缓缓往家中走去。听到“发钱”二字,一声声欢呼传来,更有人放响了鞭炮。纪家庄的居民都很穷,很多人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叠补丁。脸上也满是营养不良的菜色。此时人人脸上兴奋,都欢呼着往纪纲家去,只因发钱。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见不得别人好,但如果对自己有好处,那就另说了。中午,纪纲家的小破院子内外飘出饭菜的香味。一共摆了八桌,连门前臭水沟旁都摆了三四桌。但没人嫌脏。有大鱼大肉吃,还每人发了一千个铜钱,谁好意思嫌弃?各人吃得非常香甜。纪纲与母亲柳氏、还有乡老等上得了台面的人坐在堂内。乡老抚须哈哈大笑,微笑着对身旁人道:“纲子出息了!”“是啊!”“真好!”“婶子有福了!”“对了,纲子你在外面做什么?”席间少不了有人询问纪纲工作。大家看出他有钱发达了,可并不知道具体在哪发财。纪纲只道是自己在京师做生意,遇到贵人发了财。“纪大人,您何须隐瞒?”赵磊高声道:“乡亲们有所不知,我家大人乃锦衣卫正五品千户!”领导不方便说的话,由下属说出来效果更佳。话音刚落,席间所有人都是站了起来。“锦衣卫?”“正五品?”乡下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官,听着都害怕。再看纪纲一起来的几位,个个人高马大的,眼中凶光四射,那面相一看就是个狠角色......乡老询问道:“可不是乱说?”赵磊摆手道:“岂敢乱说,如今纪大人是皇太孙身边的大红人!”“住口!”纪纲一拍桌子,呵斥道:“皇太孙何等高贵,岂是你我能提及的?”他威严的模样,连纪母都吓了一跳,更让人深信不疑。赵磊连忙闭嘴。扫了眼众人,纪纲端着酒杯,站起身来,说道:“诸位乡邻,你们曾对我有恩,这两年又照顾家母,这份大恩我纪纲一直铭记在心!”他的语气变得亲切:“我纪纲不是忘本的人,这顿饭后,每人再领五两银子,每年都有!”说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大家吃好喝好!”“好!”众人欢呼,那菜吃的香,酒喝的也香。发达后,会照顾父老乡亲,这样的人大家都喜欢。看到这一切,纪纲心中颇有种满足感。纪纲重新落座,看向乡老:“三爷,锦衣卫训象所里养着老虎豹子,缺条看门的狗,让你家大黄去吧!”乡老一惊:“驯养大象老虎的地方?狗子去了岂不是送菜?他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大黄虽然是条狗,好歹养了十来年,去喂老虎岂不让人心疼?纪纲哈哈大笑一声:“三爷你误会了,就是看门而已,里面的虎豹都是锁起来的,不会吃掉大黄的。”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对动物有感情基础,导致大明朝的皇帝都普遍爱动物。在京师有专门的皇家动物园,里面的各种奇珍异宠数量惊人。每年藩属国还大量进贡。大明皇帝仪仗中,不仅有大量锦衣卫和禁军,还配有虎豹各二只,驯象六头,分左右随驾,以示威严。而承担驯养的部门,就是锦衣卫。纪纲道:“大黄去看门,可以吃皇粮,月津贴一两银子。”这么多?各人惊异,有人挠头笑道:“纲子......纪大人,我能去看门吗?学狗叫也行。”连村里的狗都能吃上皇粮了,看来纪纲真当了大官.......众人不免跃跃欲试。“不着急。”纪纲笑着摆手道:“缺钱了就与我说,何须去当差受苦?”说罢,他转移话题。“三爷,我有一事相求,还请您出面。”纪纲掏出一锭五十两的官银放在桌上。乡老活了六十岁,还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银子,他忙道:“有什么吩咐你尽管说。”纪纲笑道:“是门喜事,我与赵家庄的一位小娘子有缘,还请三爷找个能说会道的媒人上门提亲。”“好好好!”不等乡老应下,席间众人都是一连声的答应,连称二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数年前,纪纲曾去提亲,被人家打了出来,只因穷困潦倒。整个宿安店都知道此事,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如今纪纲身份大变,再次提亲,会如何呢?众人都是欢笑。只有乡老眉头微蹙。前不久他才听说,赵家那小娘子已经与王捕头定了亲......好像过了年就要成婚了。这该如何是好?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