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刘备的决定(1 / 1)

(刘备听闻庞统劝告,他心中也知晓诸葛亮必有此意。但,他现如今心中着实犹豫不决。此前入川之时,就已经听从庞统劝告。那时便有了取西川之意。但是在见到刘璋之后。只看刘璋乃是个实诚人,对自己全然没有半点防备。这样的同宗之人,刘备属实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一关。这已经不关乎利益,不关乎与曹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这是刘备心中所一直都有的关于道德的底线。他可以从恶人手中夺走他的东西。却不能向那些良善之辈出手。无论有多大的道义,都不该做出这种举动。刘备长叹一声。他虽然很清楚庞统和诸葛亮说的是对的。也知道张松和法正是真切的盼望自己能够掌管益州。甚至于。他更知道如今的益州内部早就已经是风雨飘摇之时。益州派和中州派本身之间就有着巨大的矛盾。这已经是益州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如今凭借刘璋之能,俨然已经压不住这些动荡。若非如此。张松和法正也不至于会要前来寻找刘备。刘备深知。如今已然是自己取益州最好的时间。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他日,一旦曹操有了余力,先攻马超,再下汉中。等到大军一到。整个益州的选择将会有极大的可能复制曾经荆州的一切。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投降曹操。真到了那个时候。曹操的势力之大,就真的没有办法阻拦了。这也是刘备一直留在葭萌关中犹豫的根源。他知道自己退无可退。但又不想做这种跟自己的道德底线有冲突的事情。故而才会显得这般犹豫。到了现在。刘备再次将目光落在自己面前那些书信上之时。他凝重许久,已经有许多阴霾的内心。终于像是凛冬的云层被煌煌大日破开。他知道,这些书信是诸葛亮的催促。同样也是诸葛亮留给他的另外一个选择。“士元,我意已决。”“我们回荆州!”刘备笑着说道。庞统看着刘备脸上的笑容,他瞳孔渐缩。因为他很清楚的从刘备那满是自信的笑容中察觉到了那股早已不可动摇的坚决。“主公,不可!”庞统腾的一下站起身子,立刻劝谏。“我等现如今退回荆州,则前功尽弃也!”“日后再不可能有今日这般机会了!”刘备哈哈一笑道:“士元怎的对自己就这般没有信心?”“难道我刘备就非要取走同宗手中益州才能匡扶汉室?”“难道,凭士元之才,孔明之能,有我二弟三弟万人敌之力,子龙,汉升,文长之勇猛,我只凭荆州,再加我子刘禅得天所授之物,我们就不能做到这匡扶汉室之事?”“两年!”刘备伸手落在那一沓书信之上。宽大且满是老茧的手掌犹如泰山一般稳定。“无非两年而已,我刘备便是用命去拼,也定要拼出两年光景。”“为荆州,为我大汉,拼出一个未来!”“士元,汉升,文长,可敢与我一道,抵御曹操?”黄忠,魏延两人毫不犹豫的应道:“主公但请吩咐,刀山火海,属下自去杀出一条血路!”刘备哈哈大笑:“好!”随后将目光落在庞统身上。庞统死死的盯着刘备。眼中像是蕴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怪的愤怒。然而刘备就只是直视着庞统,脸上带着向来都有的宽和的微笑。片刻。庞统“呵”的一声,身子一颤。脸上的怒容很快消失的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便是大笑。“主公仁德,属下岂能不效死力?”“愿与主公同归荆州,此番前去,不成功,便成仁!”说罢,与刘备相视大笑。过后,刘备才说道:“我等此行回返荆州,也并非是要仅以我等之力以御敌。”“我欲借益州兵马粮草,回返荆州。”“等到日后我等能将荆州尽数掌控,届时再归还季玉,若如此,坚守两年时日,非是难事。”庞统道:“如此甚好!”“主公不妨修书一封往刘璋处。”刘备欣然亲笔写下书信一封,其中尽言张鲁守成之贼,断不敢来犯益州。如今他欲回返荆州,届时荆州自要面对曹操袭扰,并求精兵两万,军粮十万斛相助。日后若能尽数取得荆州,则复兴汉室有望,更有厚报。书信写罢,刘备遣人送往成都。来到关前,杨怀,高沛闻知此事。遂教高沛守关,杨怀同使者入成都,见刘璋呈上书信。刘璋看毕,问杨怀为何亦同来。杨怀急忙道:“专为此书而来。刘备自从入川,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刘璋曰:“吾与玄德有兄弟之情,岂可不助?”“如今玄德意欲回归荆州,我岂能阻拦?”一人出曰:“刘备枭雄,久留于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虎添翼乎?”众视其人,乃零陵烝阳人,姓刘名巴,字子初。刘璋闻刘巴之言,犹豫未决。黄权又复苦谏。刘璋见状,只能长叹一声。“如此当真愧对玄德,他日玄德倘若问起,此事皆汝等之过也!”遂即只命人调拨了老弱四千,军粮一万,并书信一封送去刘备处。刘璋使者到葭萌关见玄德,呈上回书。刘备看过之后,只是冷笑。“我以真心待汝,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却这般待我?”遂命那使者离去。使者奔回成都。庞统说道:“主公仁义,如今不取益州,但奈何益州之中有人却已将主公看做虎狼。”“我等若是再留在这葭萌关内,日后定为刘璋所害!”刘备问道:“事已至此,当如何行事?”庞统道:“刘璋如今听闻旁人劝说,俨然已经不将主公看做同宗。”“日后于我荆州而言,必是仇敌。”“此时再取益州,当为顺应天意。”“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选用。”“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