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麻烦找上门(2 / 2)

事实上,王满银家代销点的口碑已经传出去了,真正的童叟无欺。

土特产和其他商品不同,根据质量差异,定价存在一定弹性。其他代销点进行收购时,一般会暗中压价,甚至缺斤短两。

….

但是在王满银家,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

该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一分都不会少。有人不信邪还特意跑到供销社卖货,结果价钱完全一样。

至于秤上,更没有做过假。老百姓不是傻子,人家卖东西前,大多都会专门称量一下的。

时间长了,大家对王满银家很放心,也愿意过来卖东西。

这也是他能够从三个村里源源不断收到鸡蛋的原因之一。

结过账,张二锁并没有立刻走人,又出声问道:「满银,你们罐子村今年要麦客吗?」

「麦客?」王满银恍惚一下,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

他不确定的回答道:「这事儿我不清楚,你应该去队长,估计不要吧……」

在黄土高原上,麦客也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据说早在明清时期已经有了。

黄土高原十年九旱,单靠土里刨食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也因此,每到农闲时节,人们便会组团结队外出打短工。

一条路是走口外,到草原谋生。

另一条则南下关中……其中人们常做的就是当麦客。早些年管理松的时候,石圪节很多人都会外出当麦客,连罐子村也不例外。关中的麦子比黄土高原早收二十天左右,他们一路沿着朝北边割麦,一直到自家门口才停下。

用村里人的话来说,关中地很肥,一捏一把油,插个棒槌都能长出高粱。

当然麦客最多的应该是隔壁甘州那边,又叫「甘谷客」,被人称作「忙活路」。最后念转音了,变成「毛葫芦」。

不过现在各地不让人员流动,罐子村已经没人外出当麦客。倒是石川村那边,日子更穷苦一些,再加上麦田少,还有人偷偷南下打短工的。

至于村里雇佣麦客……估计不大可能。石圪节这边很少有生产队舍得花钱。除非遇到天气不好,或者眼瞅着麦子要炸穗,万不得已才会请人。

听到这话,张二锁很有点失望,却也知道人家说的是实话。

他点了点头,无奈的离开。

***

清晨,王满银起了个大早。

连早饭都没吃,便担着鸡蛋和蝎子朝石圪节公社走去。恰好今天逢集,他打算趁这个机会去黑市转了一圈,看看那里最近卖的都有什么东西。

话说自从春上以来,王满银心里存着顾忌,已经有几个月没去过黑市了。

到土特产大院内,才知道赵天喜还没来上班呢。王满银索性把东西放在刘庆立那里,自己则出门沿着街道闲逛。

果然还是有影响的,一路只看到几人摆摊,所卖东西都是自家出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