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白银!(1 / 1)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一个到二十一世纪尚存争议的话题。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点,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变少,导致物价飞涨。什么导致白银变少呢?除本身开采能力有限之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大批朝廷勋贵窖藏白银和黄金等贵金属。二是,白银流入被慢慢的中断。白银流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菲律|宾将美洲的白银通过海运流入东南。这条线路,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菲律|宾,最终于崇祯十二年中断了。第二条线路,正是倭国。由于万历三大征,大明和倭国的关系闹僵,白银也逐渐减少了流入。随着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也彻底断了。目前为止,两条通道还保留着。“倭国喜欢大明的布匹,非常讨厌本国产的,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牧羊心理’,赚取他们的白银。”杨承应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这时,李尔瞻轻咳了两声,让杨承应回过神来。“天使,在想什么呢?”李尔瞻好奇地问。“额……没想什么。”说罢,杨承应尴尬的笑了起来。李尔瞻也跟着笑了两声。接着,他道:“听闻大明要三方布置,围剿奴酋?”“你听谁说的?”杨承应略微吃了一惊。他们刚到朝|鲜,都没见过朝|鲜大王,他也没和李尔瞻提起这件事。“是这个。”李尔瞻从袖子里拿出一本集子,放在杨承应面前。杨承应半信半疑的拿起,稍微一看,脸都绿了。这本集子出自兵部左侍郎之手,里面的内容竟然是辽东各方的邸报。里面就提到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战略。还有杨承应在盖州的“辉煌”战绩——斩首上千,俘获数千奴酋士兵。“我擦,文人一支笔就是厉害,把我的战绩吹嘘了几倍。”杨承应心里这样想,也看不下去,合上集子。这时,他忽然明白李尔瞻这么殷勤的原因,原来是信了这本集子上的话呀。既然如此,我得好好利用这一点。杨承应承认道:“确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也知道,大王似乎不太认可。”李尔瞻尴尬的笑了笑,道:“实不相瞒,王上派往辽东的使者被努尔哈赤割了耳鼻,羞辱一顿赶了回来,王上为此大动肝火,却也不敢有所作为。”“哦,这是为什么?”“哎……兵士孱弱,不足一战。”李尔瞻一脸的无奈。杨承应却从他的表情和话里,嗅出一股不一样的味道。敢这么说自己的王上,又直言朝|鲜士兵孱弱,说明李尔瞻并非一个人前来,背后还有人甚至一股势力的指使。“这是朝廷的旨意,我也无可奈何。”杨承应坦率地道。“如此,还请天使上禀大明天子,可不可以减缓一二,朝|鲜国弱民贫,实在折腾不起。”李尔瞻道。“与其担心这些,不如担心你自己的身家性命。”这件事,杨承应做不了主,索性转移话题。“我?我有什么危险?”李尔瞻一脸诧异。“我在来的路上,看到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暮气沉沉,又听说大王深居内宫,不问政事。就算有想法,也要听你们的。”杨承应双手抱臂,一脸微笑:“这可不是好兆头。俗话说,物极必反,你的好日子快到头了。”这一抹微笑,落在李尔瞻眼中就成了杀意的微笑。而且这些话如果换成别人来说,李尔瞻心里会认为这是恶毒至极的话,但杨承应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的盟友,说这些的话,就值得好好思考。“天使的意思……是想让我急流勇退?”李尔瞻试探地问道。“退?你有退路吗?”杨承应发问。李尔瞻懵了一下,很快回过神来,端正地跪在杨承应面前,一个劲儿的磕头。“天使救我,天使救我!”“快起来。”杨承应将李尔瞻扶起来,让他坐好。“其实,此事说容易也容易,全看你如何抉择。”杨承应神秘兮兮地说道。“请天使指点。”李尔瞻头脑空空,只得再次求教。杨承应环顾四周,随后道:“你生存的根本在大明,必须让满朝上下都认为你是唯一在大明说得上话的人。”这正是李尔瞻此行的目的,杨承应的话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天使,我具体该怎么做?”“我先问你,你们和倭国有没有来往?”“倭国杀我百姓,我等岂会与它有来往。”听到这话,杨承应冷冷地盯着他。装,你就装吧。万历三十七年,朝|鲜的国王和德川幕府治下的对马藩签订了条约,修复了两方的关系。只是此事一直隐瞒着大明。原因也很简单,大明始终没有和倭国恢复正常的商贸往来,两国关系也一直没有修复。朝|鲜哪敢正面承认啊。李尔瞻也看出杨承应的不相信,犹豫了一会儿,小声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何必深究。”杨承应笑着问道:“听闻倭国的征夷大将军几次想通过你们结好大明朝,为什么你们不答应?”“倭国,蛮夷也。我朝|鲜才是深慕大明文明的国度,岂可随意听他们的话。”李尔瞻骄傲地说道,“何况,倭国太不像话,居然只让区区的对马岛主与我贸易,更是过分。”这段交往的不对等,杨承应早通过史料有所了解。“如果我想通过你们,亲自前往倭国,如何?”杨承应问道。“天使要前往倭国?为什么?”李尔瞻大吃一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得去趟倭国弄些白银回来,以解燃眉之急。”“这……天使身份特殊,不好前往吧。”“我以商人身份,随你们的使节前往可以吧。”“啊,这……这……”见李尔瞻有些为难,杨承应笑道:“辽东战事紧急,却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只要你表现积极,我们不会不管你。”李尔瞻眉头一皱,虽然不完全相信对方的话,却也是自己唯一的一条生路。春江水暖鸭先知,李尔瞻很清楚眼下朝局的危险,迫使他不得不选择外援。片刻之后,李尔瞻道:“好!我愿意从中斡旋,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出发?”“越快越好,最好明天!”“额……好吧,我这就去准备。”“有劳了。”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