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汝宁(一)(2 / 2)

闯旗 陈青甲 1058 字 2023-05-17

然后,又令身边亲兵,搬来战鼓根据殷左禅的说法,围绕在缓坡之上搭建起的将台,布置成股阵,最大的一门战鼓,立在将台中央。

等待亲眼看到西、南两个方向的阵地布置妥当,才急急东行,回到将台之上,静看各军安扎位置。

商榷、殷左禅两人,皆是立在杨开身侧,后者依然是一脸平静,只替杨开指点四周,说道:“小先锋请看。中州所以称为中州,以元史记载,豫州以四方最中,汝南于豫州最中。在元时期,蒙古为达到军事和控制目的,将豫州设置得尤其大,那时候汝宁正在最中位置。

金朝在蒙、宋军队夹攻下灭亡,蒙古军队就先后于窝阔台汗七年至十三年(1235-1241)、蒙汗二年至九年(1252-1259)两次进行攻宋作战,皆以失败告终,大汗还病死在军中。

正是有了如此惨痛的教训,他们才痛定思痛、反复研究地形,新上任的元世祖的确是个人才,在总结了前人攻宋得失之后,便发现采取绕道四川、云南迂回战略,路途遥远,行军补给成本太高,损耗太大,用时太长,总之,效果甚差,决定抓其一点,集中突破。

当然,他们制定的是先取襄阳、浮江入汉,至直取宋都临安的计策,汝宁此府,也是在至元三十年,才算是结束了从秦汉郡县制以来,一直割裂的状态,整合为府,但其为蒙古鞑子整合军备粮草资源,一举拿下南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入明以来,虽汝宁体位有所缩减,仍领汝阳、真阳、上蔡、新蔡、西平、确山、遂平七个大县和信阳、光州两个大州,坐落在我们面前的汝宁府,西临桐柏山,南接大别山一脉、伏牛山余脉,东部和北部则为广阔的淮北平原。

当得上‘山川险塞,田野平舒,战守有资,耕屯足恃’之名,也正因如此,战国时期楚国得此之后,能有逐鹿中原之机会,再论盛唐安史之乱,淮西节度使借此,盘踞四十余年,唐末秦宗权也是得了这一带为驻地,才随黄巢起义军几乎打下半个天下。

我军若要谋湖广之粮草、南直隶之器械,便可将这处作为一个门户,此地因受西部大巴山、中部桐柏山和大别山、东部长江及淮河众多水流阻挡,天然可成襄阳、汝宁府、淮河中下游寿春字庐州一带的三个攻防兼备节点,更是掌握着南北的主干道,历朝历代,皆为南下北上攻伐的兵家必争之地。”

此话一出,就连商榷都要为之侧目。他自小饱读诗书,远村近邻称为才童。所以家中才卖田押屋供他读书,他也不负众望,院试乡试皆夺其首,怎奈会试途中,得知双亲受迫害亡故,大病一场,心灰意冷断了科举的念头,流落至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