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杨铭要吞掉香江十家华资银行!(2 / 2)

以及现在即将要吞掉的海外信托银行,以及海外信托银行旗下的华人银行,香江工商银行。

也就是说,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吞掉的银行。

包括恒隆银行,道亨银行,海外信托银行,华人银行,香江工商银行。

一共是五家。

在许多人看来,杨爵士能够直接吞掉香江五家华资银行,特别还有一家是香江本土第三大银行海外信托银行的情况下,那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但是,杨铭一开始就准备了很长时间,可不仅仅是针对这五家银行,还有香江其他的银行。

新鸿基银行的前身是新鸿基财务,由新鸿基证券的冯景喜创办。

新鸿基银行在地产最高峰斥资3亿元(相当于权益的70%)购买总行大厦。

随着80年代初香江房地产的崩溃和银行业危机的相继爆发,新鸿基银行面临资金不足和存款大量流失的双重困难。

1983年10月,为了避免被清盘的命运,冯景喜被迫同意出让控股权(51%)给F国百利达集团和M国美林证券集团。

1985年5月,中东的阿拉博银行以3.6亿元收购新鸿基银行75%的股权。之后,新鸿基银行易名为港基银行。

嘉华银行是香江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创始人林子丰,该银行业务经营一直较为稳健。

但是1971年林子丰逝世后,其后人无心经营。

1975年,嘉华银行的控股权被新佳坡侨商刘灿松家族取得。之后,嘉华银行快速扩张,并于1980年在香江上市。

嘉华银行的客户一直以东南亚的华侨为主,香江同业对其了解不深,一直存有戒心。

1983年恒隆银行被接管时,嘉华银行的存也受到影响。

1985年,海托银行被接管时,市场鉴于其与海托银行关系密切,盛传嘉华已经陷入财务危机之中。(1984年底,嘉华银行的股东权益为5.3亿元,而其累计的坏账高达5.4亿元,实际上嘉华银行已经破产)。

1985年,嘉华银行为摆脱困境,开始与有关财团洽谈增值入股事宜。

1986年,中鑫集团向嘉华注资3.5亿元(2亿元为普通股,1.5亿转换优先股),取得嘉华银行91.6%的股权。

嘉华银行改名中鑫嘉华。

值得一提的是,嘉华银行财务危机表面化之后,刘灿松兄弟潜逃离港。后分别在新佳坡和大马两地被捕,两人嫌涉诈骗7.7亿款项。

1988年1月,刘氏兄弟弃保潜逃(放弃保释金潜逃)到湾湾。

永安银行是香江著名永安公司创办人郭泉创办的老牌本地银行。数十年来,经营作风保守,在香江多次银行风潮中均能屹立不倒,安然无恙。

1984年,永安银行传出丑闻,出任总经理的郭氏第三代郭志匡,从银行挪用1000万美元作为己用。

1985年底,永安银行因不能收回贷给该行董事和高管的贷款而损失惨重,银行资本出现负值。

1986年5月,恒鉎银行银行向永安银行注资1.76亿港元,取得50.29%的控股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