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方没有接这个茬,只是默不作声。
让我扛,你说的好听,骂名都让我一个担是吧?要不咱俩换换,你来做这个民部尚书?
半晌后,崔仲方道:“扬州总管府辖区,免税三年,陛下后来又续期三年,今年就到期,届时江南的赋税,会成为国库一大补充,也就是说,我们今年最难熬,熬过了今年,万事无忧矣,但前提是,陛下不能再给续期了。”
大业四年,杨广第一次巡游江都,就给了南方人一个天大的好处,江都郡免税五年,旧扬州总管府免税三年。
结果呢,到期之后又给续上了,各续三年,今年是大业十年,旧扬州总管府的六年免税期到了,今年就可以交钱。
这是一笔天量的数字,不夸张的说,如果今年扬州地区正常缴税,几乎可以占据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
人家杨广也不是傻子,不是好端端给你续期的,当时准备打高句丽,怕南方在后面闹事,所以才给续上了。
如今国家缺钱缺到这个地步,是绝对不可能再给你续了,江南已经养肥了,这个地方的贸易规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是仅次于东都洛阳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杨广呆在江都没走,这都过年了,一点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人家就是来收钱的。
六年不缴税,突然要收税,也是会发生一些动乱的,杨广必须坐镇江都。
关于这件事情,杨铭爷俩早就通过气了:
“崔公放心,今年年底,扬州一定收税,您老就辛苦这一年吧,有什么难处找我,我一定帮你解决。”
崔仲方管着民部,民部管着国库,各部衙门以及地方郡县,都是找他要钱呢,他拿不出来,别人只会骂他,不会骂朝廷。
崔仲方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真有难处,他也不会找杨铭,因为臣子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给上面找问题的。
“既然太子都这么说了,那么左右武卫可以征调了,”宇文述大喜道:“今年还有造纸场和司染署提供额外进项,想来不会太难。”
杨铭点了点头,高昌这个地方是真的不能丢,欠债也得拿回来,因为这个地方是河西走廊的关键所在,贸易中心之一,一旦被东西突厥占据,进入中原的货物,会被人家定价。
物价,是国家稳定的关键因素,什么货物就是什么价格,它是有一个合理的范畴的,一旦太离谱,会影响到整个市场规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