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暕也摸准自己老爹的性格,知道人家只爱听好听的话,所以完全是顺着杨广来。
荆元恒皱眉道:“举国出征,容不得丝毫差错,一旦锐气折损,于我大大不利,后方补给艰难,我军有顾虑啊。”
“所以我才说,让杨玄感督办军粮,实在是大错特错,此人并无大才,杨素自己都知道他这个儿子不堪大用,也就是老三,当成左膀右臂,”杨暕道。
裴宣机插嘴道:“臣以为,陛下应速派人督促楚国公,责问其事。”
他本来在岭南,被杨广给带在身边了,虽然是驸马,但是他不能称呼杨广父皇,君臣关系是高过翁婿关系。
于仲文次子于钦明、来护儿的五子来弘、宇文化及加上裴宣机,都在杨广身边,至于为什么,很好猜吧。
左骁卫大将军郭荣听到这话,咧了咧嘴,你们俩可真会罔顾事实,补给不继,是玄感的问题吗?本来就不应该这么早开拔,补给线又这么长,半路上人吃马嚼就能消耗一半,克扣民夫口粮,导致叛逃者不胜其数,现在还有运输车队送来补给,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说,错在杨广太着急。
但是呢,皇帝是没有错的,所以只能是玄感错了。
杨广点头道:“责令李渊于山西筹备军资,速运边境,不得有误,至于杨玄感,朕回师之后再找他算账。”
杨暕嘴角一翘,看了一眼裴宣机。
两个人并未有任何交情,但是裴宣机知道杨暕看不惯杨约他们家,而老裴家也看不惯,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了嘛。
杨暕道:“宇文述距离突厥牙帐,也就几百里了,五天之内怎么也会赶到,大胜的消息,父皇很快就可以收到了。”
杨广捋须微笑,看向身旁坐着的孙子杨瑾,道:
“突厥大约六十万众,号百万,瑾儿觉得,我大军几日破之?”
裴宣机赶忙给外甥使眼色,暗示对方顺着陛下的心意答话。
杨瑾他可没有杨瑞那么多弯弯肠子,主要他妈就很直,于是摇头道:
“孙儿不知道啊。”
杨广顿时皱眉。
裴蕴见状,赶忙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杨广眉头顿时舒缓,点头道:“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才是明白人,不像你那个爹,心里想的就是不肯说,也不怕憋死他。”
杨瑾一愣,道:“父王曾教导孙儿,庸者多言而愈落下乘,能者多言则为不智,《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父王在祖父面前,可从来都是至诚至真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