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2 / 2)

同时王越也很想跟张周绑定在一起。

王春的话,多少带着一点挑拨的意味:“……近来有言官对先生您也多有谤议,只怕您入朝之后,也难融入于同僚之中。”

王春等于是来替王越传话的。

你以为你是个解元,就能跟朝中文臣和睦相处?

还不如专心当个佞臣,别想考进士的事。

咱老哥俩,还能互相扶持。

张周笑道:“令尊最近也常被参劾吧?”

王春面色有些尴尬。

“令尊本来也可安心当个文官,甚至能位极人臣,但你看他便专心于此吗?”张周笑着。

王越当初明明可以安心当个兵部尚书,甚至这次当个兵部左侍郎也不赖,但王越却明知结交近佞容易被人非议,却还乐此不疲。

王春道:“或者,先生跟家父在为官之上,有相似之处。”

“是啊。”张周笑着,“我跟令尊一样,都不想安心当个混资历的文官,要真当个文官,在大明朝这固化的官场有所作为,考不满九年,连个头都冒不出来,不到知天命之年,恐也难被人认可,无异于缘木求鱼。”

王春不解道:“既然先生早就知晓这一切,为何还要科举入仕呢?”

是啊。

张周都觉得王春问得太直接了。

有机会能另辟蹊径,为什么还一定要走回科举这条路呢?

就算考中状元又如何?翰林修撰考满九年,升侍读、侍讲,两个九年考满有机会升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甚至有机会入阁……靠立功跳升?这功劳怎么立?跟王越一样靠军功?还是靠在辅佐皇帝和太子方面卓有成效?

既然靠辅佐皇帝和太子,那干嘛不直接走捷径,还要进翰林院呢?

张周笑道:“身为文人,不做官,又能做什么?文臣武将,我擅长哪一项?再或是道录司挂名当个道士?王千户这话,我没听明白啊。”

有时候就是这样。

可能考科举真就有点无用功的意思,但他张周就是来大明体验科举的,就是要走这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

不当文官,难道当武将去?

没有官品在身,光靠皇帝的信任,终究只是个佞臣,靠爵位那也要让人信服才行。

“可以告诉令尊,不用急,我入贡院时,这场仗或就开打了,把握机会就靠他自己了!”

……

……

二月初一。

当天是刘健代表朝廷释奠孔子之日。

文庙内。

仪式结束之后,国子祭酒林瀚过来邀请他去隔壁国子监内用饭,为刘健所拒绝。

林瀚对刘健多少带几分歉意道:“北雍学生江瑢之所为,令阁老费心了。”

刘健道:“无妨。”

本来江瑢参劾内阁三名大臣,可能会令内阁三人声望受损,但因为在此事之后,刘健代表内阁一直都在不遗余力营救江瑢,反而适得其反,令内阁三人在文人中的声望提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