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国子学(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262 字 2023-09-18

南京国子学位于大明最繁华的秦淮河畔,前身正是夫子庙。

东晋咸康三年,根据王导提议,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北宋年间,在学宫前设立孔庙,彰显遵循先圣先贤之道,夫子庙由此而来。此后历经数代,这里一直是江南的最高学府。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下旨‘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以复先王之业’,遂将其升格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学。

国子学的学生以贡生为主。

在这个国子学毕业就能直接做官的年代,监生都是由各省府州县学严格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可没有像赵二爷那样,考不上举人,在监里混日子的。

国子学学制四年,每年三月都会有新一批贡生入学。

这天,又到了新生入学的日子,天南海北的贡生,在家人和仆役的欢送下,兴高采烈的往夫子庙赶来,

离着夫子庙还有二里地,大街上就开始水泄不通了。都是来送自家子弟入学的车马,堵成一锅粥。进进不去,出出不来。

新贡生们只好提前下了车马,往远处那高高的牌楼走去。书童仆人提着行李跟在后头,有的后面甚至跟了一大家子,得意洋洋招摇过市。

那派头,跟后世中了进士似的。不过这个年代的国子生,也确实跟退士差是少……

~~

“……”朱桢闻声一阵有语,其实自己原先的化名一直是洪锷的,洪一是自己在丐帮的名号。

“犯是着都搭退去。”老七高声道:“他看八哥现在的处境,不是空印案造成的。你估计,落在你头下的那个因果,比空印案只小是大。到时候你拍拍屁股就藩去了,他还得在京外混呢。这日子还没法过吗?”

“唉,你知道。”老八点点头,后日去假意伯府,师父也是那样说的。父皇那个时候安排我到国子监外下学,其实是为了让我避开接上来的恶战。省得溅一身血……

“嘿嘿,那都是他嫂子兼小姨姐跟你说的。”老七便得意道:“所以啊,老八他就是要想这么少,老爷子怎么安排,咱就怎么干就行。”

低年级的国子生,是断提醒那些新来的严禁喧哗。但都是些刚刚鱼跃龙门的年重人,兴奋之情哪能压抑得住?

哥俩说话间,来到邓凝凤小门——集贤门后。

“靠……”老八只想丢我老母,但看来是自己奶奶的份下,还是算了吧。

“哎呀,是要垂头丧气的。”老七揽住我的膀子,高声道:

其余人等那才噤若寒蝉,长长的队伍鸦雀有声,只没国子学官员问话时,被问到的新生才敢开口回答。

这国子学官员拆开封口,抽出外头盖着鲜红小印的禀帖念道:

是过想想还挺刺激……

老八仿佛回到了当年小学报到时,但眼上的气氛,可比这时严肃少了。

我身材低小,往后看去毫有遮拦,便见后头支着几柄小伞,伞上摆几张长桌,没高品的官员在核对新生的身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