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韩林起床,在烛光中对影自怜。现在这生活能是人过的日子?自从自己骂了朱元璋,就被朱元璋抓开陪太子读书。天都还没来得及亮。便被叫醒。刚想再欣赏一下这张比原来自己帅的脸。不得不说,韩林儿这肉身是真的帅,还处于男人最有活力的二十啷当岁。长得跟祖师爷差不多。要是以前有这么帅,那必然是被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海王。门被拉开,身穿一身黑衣的太监赵树和赵木就轻手轻脚来到韩林房内。“宋国公,奴婢们伺候您更衣!”韩林摆摆手,于是两人就开始给韩林穿官服。要不是韩林再三提醒,这两人还会更加谦卑。穿越第二天,两人进来第一件事就是梆梆几个响头,磕了才回话。韩林虽然不是啥正人君子,但是多年的现代人思维。还是不习惯别人给他磕头的。于是乎。在他多次的要求下,宋国公府才养成了不用磕头的好习惯。开始大家还不理解,后来韩林解释道,“以往叫大家磕头,只是为了尊卑有序。”“现在咱们大宋就只剩下我们几号人,还这样做就没意思了。”“我们现在名为主仆,实则都是亲人,就不要搞磕头那一套了。”这一段话说的几个人嚎啕大哭,特别是铁杆手下刘福森潸然泪下。哭的撕心裂肺。不过自从说了这话后,大家也就真的不再搞这一套。可是除了这个,什么更衣,吃饭还是一如往常一样尊敬自己。韩林也想大家活络一点。但是也知道需要循序渐进。急不来。两人服侍之下,韩林这才能把官服复杂的衣服穿好。自己穿好了鞋。准备直奔目的地去上课。出门才发现下雨了。淅淅沥沥。雨水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形成条条涓涓细流的小溪。赵树打着伞,赵木拿着书篮。三人走的比较困难。这基建太差了,还是皇都呢。一时间三人的裤脚都沾满了泥。这让三人的的身影显得是十分萧索。不过好在路程不是太远。不到一刻钟,便来到了皇宫,亮了手令,搜过了身。这才接过油纸伞和书篮,跟着太监走着最近天天都来的路。皇宫毕竟是皇宫。青砖砌筑的地面,丝毫没有一点积水,甚至还比较干燥。四周好奇的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下水道或者井盖。韩林不懂,于是就问,“陈公公,紫禁城是怎么就没积水?”陈公公放慢脚步,转身笑着对韩林说道,“是这样的,紫禁城其实是有一定的坡度的,北高南低,这样的话,雨水就能直接流向东南的暗沟,自然是干燥。”韩林拱拱手,“受教了。”刘公公笑着说,“不敢。”解决完这个问题,两人边走边拉拉家常。韩林是礼貌,自己天天都是刘公公带路,怎么也算个熟人,所以交流一下也挺不错的。而刘公公可谓是刻意讨好了。由于朱元璋叫朱标多跟韩林儿亲近的时候,刘公公也在现场。作为能在皇帝身边存在的太监,自然是耳濡目染之下,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原本行情跌入谷底的韩林儿,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可是自从他在现场听到朱元璋的话,他就觉得韩林儿不一定会倒台。也不图什么。他一个太监,结交外臣,要是被皇帝知道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是刘公公不想得罪人,看见皇帝重视,所以态度好一点罢了。两人交谈甚为投机,刘公公本命刘牢,从小家庭贫困潦倒,做了流民,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最终为了一口饭吃这才进吴王府当了太监。去过很多地方算是见多识广。而韩林也是有很多新奇的观点和见闻,让刘牢大为惊奇。所以每天这路走的也不枯燥。到了大本堂,师傅都还没到,朱元璋的儿子们就早早到了地方。见到韩林,都一一和其打招呼。这也不奇怪,毕竟是大学生误入小学生课堂,就一个词形容,乱杀。这属于降维打击。也没用几天,就成了孩子王。刚刚坐定,正准备趁先生没来,眯一会儿,就被一个奶生奶气的声音吵醒,“韩国公,你昨天答应我的新奇玩物呢?”韩林睁开眼,就发现一个肥嘟嘟的孩子站在旁边。笑着rua了一下他的胖脸,“当然带了,保证让四皇子殿下大开眼界。”原来此人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说罢,从书篮掏出一个小纺车。 , )
第十七章 孩子王(1 / 1)